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我国空气污染状况,收集了1991~1993年全国城市污染物浓度资料,这些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分析指出我国某些地区污染物浓度比较大,各种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超标,然后讨论制定污染指数及相应对人体健康影响。

  • 标签: 空气污染 人体健康 污染指数
  • 简介:气候变化,即气温、湿度、气压、风、太阳辐射、大气化学物质等各种气候因子变化,皆能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综合考虑各个气候因子影响程度、变化机理,得出一种能反映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综合指标,这对于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分析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体健康 综合指标
  • 简介: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建立、机理研究、疾病负担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体健康 极端气候 传染病
  • 简介:由于受测站西南方山脉阻挡,雷达天线仰角为0.5度常规PPI扫描难以探测到新安江流域回波高度在10km左右梅雨暴雨回,而3km等高面回波则能清楚地反映此类暴雨回波活动过程,其在梅雨暴雨监测,预报中有重要意义,3km等高面回波图能有效地过滤地物回波和超折射回波。

  • 标签: 713雷达 3km等高面 回波图 浙江气象台 暴雨回波 梅雨
  • 简介:基于降水与地形起伏之间非平稳关系,结合有限观测降水数据,利用GWR回归模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TRMM3B43降水资料进行降尺度和校准,最终得到空间分辨1km×1km降水量分布数据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考虑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非平稳性GWR模型,提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TRMM3B43遥感降水资料空间分辨和准确度。(2)不同时间尺度验证结果表明,在与观测降水相关统计中,TRMM降尺度降水具有较TRMM3B43降水更高统计精度和更小误差,更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该降尺度算法在贵州降水较少时间尺度更加接近真实值。(3)当TRMM3B43可以被重采样地形起伏度(RDLS)进行准确预测时,TRMM3B43精度是GWR降尺度算法中主要误差源;当区域降水与地形起伏弱相关或无关时,应考虑引入其他影响降水空间变量来修正这一空间非平稳性关系。

  • 标签: GWR 贵州 喀斯特山区 TRMM 降尺度 空间非平稳性
  • 简介:Consideringtheimportanceofblackcarbon(BC),thisstudybeganbycomparingthe20thcenturysimulationofSouthAsiansummerclimateinIPCCCMIP3,basedonthescenarioofmodelswithandwithoutBC.Generally,themulti-modelmeanofthemodelsthatincludeBCreproducedtheobservedclimaterelativelybetterthanthosethatdidnot.Then,the21stcenturySouthAsiansummerprecipitationwasprojectedbasedontheIPCCCMIP3projectionsimulations.Theprojectedprecipitationinthepresentapproachexhibitedaconsiderabledifferencefromthemultimodelensemblemean(MME)ofIPCCAR4projectionsimulations,andalsofromtheMMEofthemodelsthatignoretheeffectofBC.Inparticular,thepresentprojectionexhibitedadryanomalyoverthecentralIndianPeninsula,sandwichedbetweenwetconditionsonthesouthernandnorthernsidesofPakistanandIndia,ratherthanhomogeneouswetconditionsasseenintheMMEofIPCCAR4.Thus,thespatialpatternofSouthAsiansummerrainfallinthefuturemaybemorecomplicatedthanpreviouslythought.

  • 标签:
  • 简介:NonhydrostaticmesoscaleWRFandits3D-Varsystemareusedtostudyadensefogeventoccurringin13-14January2006.ThreedifferentobservationdatasetsincludingGTS(GlobalTelecommunicationSystem),AMDAR(AircraftMeteorologicalDataRelay)data,and9210dataareassimilatedintotheinitialanalysisfieldsinexperiments.Experimentswiththreedifferentassimilationtimeintervals(1,3,and6h)arealsocarriedout.Threeexperimentswithdifferentdatasetshaveallmodifiedthetemperatureandhumidityfieldofinitialfields,andthereforeshowanobviouspositiveeffectonfogsimulation.Furtherstudyindicatesthatthehumidityandstabilityofboundarylayerareimprovedobviouslyinassimilationexperiments,althoughdifferentdatasetsmakedifferentcontributiontotheanalysisfields.Themulti-timeassimilationcycleexperimentsshowthattheanalysisincrementinexperimentwith1-hintervalismorerealisticthanthatwith3-and6-hintervals.

  • 标签: 同化试验 事件 浓雾 三维 循环实验 中原
  • 简介:分析了2012年2—3月异常连阴雨天气环流背景、副热带西风急流、低层热力场特征及水汽输送,结果表明:1)500hPa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稳定高压脊区,东西两路冷空气从高压脊两侧低槽分裂南下交替影响;华西低槽稳定维持,西北太平洋高度场偏高,形成西低东高环流特征。2)200hPa西风急流位置比常年偏北。3)850hPa在西南地区东部有冷温槽,在江南地区有明显锋区维持。4)低层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南海。5)连阴雨期间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存在一支强劲西南风低空急流。

  • 标签: 连阴雨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区域性暴雨
  • 简介:为了检验不同数值模式及多个模式集合平均对山东地区10m日最大风速、2m日最高温度、2m日最低温度及降水预报效果,利用2011年MM5、WRF-RUC、T639、日本及德国数值模式进行不同模式组合集合平均,并对各组合进行TS评分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T639模式TS评分最高;对大雨以下等级降水预报,T639模式24h预报TS评分最高,MM5、WRF-RUC、T639、日本和德国模式集合平均48h和72h预报TS评分最高;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对大雨和暴雨24h预报TS评分略高于单个模式。对3级以下弱风,T639模式预报准确最高;对4级以上大风,WRFRUC及WRF-RUC三层集合平均预报准确最高;与单个模式相比,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仅对3级风力预报准确有所提高。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对最低温度预报准确最高,但集合平均对最高温度预报并未提高。

  • 标签: 多模式 集合平均 TS评分
  • 简介:基于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4种气候模式对1983—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回报试验结果,利用2011—2014年东北地区业务应用结果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东北地区17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和距平符号一致(Pc)3种定量方法对比评估了4种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预测性能。结果表明:EC模式和CFSv2模式与BCC模式和TCC模式相比,EC模式和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总体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预测技巧。从空间上来看,CFSv2模式各月Pc分布存在较明显差异,模式仍有较大改进空间。CFSv2模式对东北地区初夏典型旱涝年具有一定预测能力,对典型涝年预测效果优于典型旱年。

  • 标签: 气候模式 月降水 旱涝年 预测性能 定量评估
  • 简介:利用1982-2001年NOAA/AVHRR(美国大气海洋局卫星/甚高分辨辐射计)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2000-2008年EOS/MODIS(地球观测系统卫星/中等分辨成像光谱仪)NDVI资料以及1982-2008年黄河源区玛多、玛曲和兴海气象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区玛多、玛曲和兴海地区卫星遥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源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呈现退化趋势。1982~1990年黄河源区植被退化主要发生黄河源区鄂陵湖以东区域;1991~2000年植被退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源区北部兴海共和地区以及若尔盖草原;2000~2008年植被退化范围扩大至黄河上游主要水源涵养区玛曲草原,但源区北部兴海和共和地区却出现了植被增加趋势。黄河源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区植被对气温响应最为敏感,气温低于0.0℃时,植被指数对气温变化没有响应,当月平均气温大于5.0℃时,植被指数随气温升高呈指数关系增长。局地降水对植被影响非常复杂,在生长初期(4-6月)影响很大,但随着植被生长丰茂,植被指数达到高值而趋于饱和时,对局地降水响应就会很小。

  • 标签: 黄河源区 植被指数 气温 降水
  • 简介: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地球内部、地表、生物圈、大气圈和海洋发生了种种变化并影响着地球生命各个方面。要认清这些变化及其潜在影响,就需要以地基、海基、空基、天基平台构成综合观测为基础,制作可信信息产品,建立预报模式和开发支持科学决策工具。

  • 标签: 发展趋势 对地观测 天基 美国 人为原因 地球内部
  • 简介:中国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a和近50a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趋势。近50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研究表明,中国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表明:未来20~100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温室气体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预估
  • 简介:利用江西省81个代表站1959—2008年气象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站1983—2007年双季晚稻观测资料,对江西省寒露风发生情况和演变趋势,以及寒露风出现日数与空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寒露风约十年九遇,且赣中发生频率要高于赣北和赣南;寒露风有提前出现趋势。寒露风日数每增加1d,可造成空壳增加0.4%—3.0%。

  • 标签: 寒露风 趋势 双季晚稻 空壳率
  • 简介:系统介绍了利用SilviScan-3TM测量细胞结构、术材密度、微纤丝角和划分年轮界线方法,并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为例,分析青海云杉6个术材性质参数(年轮细胞直径、年轮细胞壁厚、年轮宽度、年轮密度、年轮微纤丝角、年轮弹性模量)与气候因子关系,以期为利用多个树轮参数研究气候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木材性质参数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都有显著相关月份,但显著相关时间段不同,并且微纤丝角和细胞结构参数中包含气候信息强于常用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SilviScan-3TM测量木材性质参数优越性体现在:测量精度高、速度快,能在同一个试样上测量多个参数并能精确定年.

  • 标签: SilviScan-3TM 木材性质参数 气温 降水 气候重建
  • 简介:采用二维车比雪夫多项式展开了江西省4~6月24站季度雨量场,并以前期海温、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为因子,预报前4项展开系数,再反演为4~6月季度雨量场.3种预报因子预报符号评分结果显示,SST和SLP预报效果尚好且较500hPa稳定,也表明了单一因子预报可能不稳定性.

  • 标签: 季度雨量 多项式展开 分布预报
  • 简介:蒸散发量是流域水文过程关键因子。由于缺乏区域面上实际蒸散发量长期观测,很难得到长时间序列蒸散发时空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架设在黄河源若尔盖地区涡动相关系统观测2010年全年蒸散发资料进行分析,对欧洲中心提供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地表变量再分析数据集进行了局地适用性评估,并依据再分析蒸散数据集,基于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黄河源区蒸散发量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ERA-interim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在黄河源区适用性较好,均方根误差为0.63,NCEP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在4-7月、10-12月模拟值偏高,均方根误差为0.81。(2)进而利用ERA-interim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基于MannKendall方法及Sen斜率(Sen’sslopeestimator)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源区蒸散发量在1979-2014年期间变化趋势。黄河源区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年变化趋势,北部兴海—共和—贵德地区增加最为迅速,年变化在1.5-2.5mm/a,西南部曲麻莱—治多—玉树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变化为-1.0--0.5mm/a,东南部玛沁—玛曲—久治地区蒸散发量变化在0.5-1.0mm/a。(3)利用滑动t检验和SQMK(SequentialMannKendall)方法检测出发生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

  • 标签: 黄河源区 蒸散发 长时间序列 趋势
  • 简介:用寸滩与梧州水文站上百年长系列径流资料,分析研究了由于气候均值变化引起年径流均值、表征年径流年际变化幅度变差系数Cv及表征其分布偏态特征偏差系数Cs变化.并研究了仅由均值变化引起这两个流域丰水、平水及枯水年出现概率变化.所得结果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管理中适应对策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了得到气候变化引起年径流均值和Cv、Cs值变化,除了应给出未来30年气候均值变化情景外,还应给出气候系列变异可能变化,以修正原水文-气候基准系列自然波动.

  • 标签: 西南地区 径流 变差 偏差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第2章以及附录A分别阐述了适宜国家范围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和支持研究观测空间分布和时间频率基本原理。这些是中尺度观测最基本应用,此外它还服务于很多其他应用,这些应用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具有巨大经济意义。

  • 标签: 中尺度 能源安全 观测 经济 天气预报 时间频率
  • 简介:以北京和河北兴隆观测站地面O3观测资料为主,结合我国其它地区观测资料,给出我国近地面臭氧日、逐日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条件和前体物关系,同时简要介绍过量臭氧浓度对人体健康危害。

  • 标签: 臭氧 紫外辐射 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