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示指皮肤缺损后指骨或肌腱外露者需采用皮瓣修复。目前可供移位修复手部创面的带蒂皮瓣较多,但理想的皮瓣并不多见。为此,作者在应用第一掌背侧逆行筋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了示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本组自2000年6月—9月用第二掌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

  • 标签: 第二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皮瓣 修复 示指软组织缺损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transglutaminase,TG2)是否参与人SaOS-2细胞系成分化过程。方法使用携带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的慢病毒转染SaOS-2细胞以敲减TG2表达,以SaOS-2细胞及转染了含阴性对照shRNA病毒的SaOS-2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体外成诱导培养,并进行以下检测:诱导14d后各组矿化情况(茜素红染色);诱导4、7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I型胶原、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表达,并与诱导前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结果SaOS-2细胞组及转染阴性对照shRNA组在体外成诱导过程中I型胶原、钙素、BMP-2的mRNA表达和ALP活性逐渐增加,14d时形成明显矿化结节,而TG2敲减后的SaOS-2细胞在诱导14d时矿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7d时ALP活性及I型胶原、钙素、BM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参与SaOS-2细胞体外成分化及矿化。

  • 标签: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 SAOS-2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在外科进行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共选择了100名实验探究对象,并且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名作为观察组,另外5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在2019年3月份到2021年3月份之间。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而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则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发现,对照组中的相关治疗指标相对较差,而观察组中的各项临床治疗数据均要优于对照组,所以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创伤软组织缺损进行治疗时,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优异。结论:在后期针对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进而使患者的软组织缺损问题得到全面的修复,提高患者的愈合与恢复速度。

  • 标签: 骨外科 创伤软组织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作者自2001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不连患者43例,髂骨取移植26例,局部新生痂取移植治疗17例,局部取移植治疗的17例均达到愈合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局部取骨新生骨痂骨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与自体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SanderⅢ型跟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自体骨植骨治疗 SanderⅢ型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两组均予以跟板内固定,观察组联合同种异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骨板 同种异体骨 疗效
  • 简介:摘要与软组织肉瘤是一组罕见的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均存在巨大挑战。随着分子检测的发展,特别是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部分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因为有了新的依据而发生变化,治疗策略也因此进行了调整。分子检测有望成为影响未来诊治策略的重要手段,但该技术在肉瘤领域尚未获得广泛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文献数据为基础,就分子检测在与软组织肉瘤的基础研究、诊断、治疗、预后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述评。

  • 标签: 肉瘤 软组织 分子检测 二代测序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均采用带蒂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供区一期缝合或植皮。末次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与色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4个月。19例皮瓣均完全存活,皮瓣及供区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外观满意。根据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S1 1例,S2 7例,S3 1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6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带蒂间背侧动脉皮瓣可有效覆盖复杂手部创面,同时可有效恢复手运动及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 修复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VSD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洁创面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应用抗生素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VSD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骨创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面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逆行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20例患者。对比组使用任意型皮瓣修复术,研究组使用逆行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皮瓣存活率显著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后3天后和手术后15天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逆行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术来治疗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存活率高,不良反应少,损伤恢复快,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腕部 外科皮瓣 逆行骨间后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本组4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经3个月到1年随访皮瓣外形好,有感觉恢复,手功能理想,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没有疤痕。结论本皮瓣最大的优点是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手术操作不复杂,是一种修复手部损伤理想术式。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泛素特异性蛋白酶6(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 USP6,亦称TRE17或Tre2)是第一个被证实具有致肿瘤作用的去泛素化酶,属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亚家族成员。近年来,有报道骨及软组织疾病包括动脉瘤样囊肿、结节性筋膜炎、骨化性肌炎等存在USP6基因重排,且该重排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本文重点介绍USP6基因重排在和软组织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预防与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开放性骨折患者64例,顺利进行骨折复位手术(外支架固定或内固定)。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30d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感染率为28.1%。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为12.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与软组织的感染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预防骨与软组织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创伤创面损伤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引流组,每组均为39例。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治疗,引流组病患采用VSD治疗。结果引流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且其存在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创面损伤病患采用VSD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VSD 骨创伤创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于患者组织病理学评分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