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0前言用诱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食品着色剂虽然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但通常缺乏营养价值.食品着色剂有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种,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矿物(如二氧化钛)和微生物(如红曲红).自1856年合成色素用于食品以来,天然色素亦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发现Azorubin和Tartarzin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天然色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注意.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菌丝体分泌的色素,在东方广为人知.红曲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和药物成分已应用了上百年,50多项专利已在日、美、法公布.最近,这种色素已被用于各类肉制品中,它们有望代替用于改变肉制品色泽的食品着色剂.

  • 标签: 食品着色剂 红曲色素 生物合成 应用 生产工艺
  • 简介:<正>一、红曲。我国的传统发酵制品,主要产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南方各省。一般用于制酒,近年来又应用于火腿肠的着色,以减少肉制品中发色剂--亚硝酸盐的用量。因为亚硝酸盐超量会引起癌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红曲中含有抑制胆固醇产生的莫那克林K,亦即洛沸他丁,这是一种调节血脂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红色素 莫那 发酵制品 发色剂 红葡萄酒 葡萄皮提取物
  • 简介:目的观察真菌色素与各种真菌感染的病理学和临床诊治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真菌色素相关的临床理论和实用技术。方法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和系列文献为基础,从真菌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特征和其对耐药性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真菌色素所担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作用。结果真菌色素与其相应真菌菌株的生理代谢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是真菌细胞形态的固有结构,有极强的抵御外来离子辐射、极度温度变化、pH值改变和抗真菌药物作用的混合功能。结论致病性真菌色素是各种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性毒力因素,也是引发耐药性形成的真菌固有的功能形态因素之一。

  • 标签: 真菌色素 真菌感染 抗真菌耐药性
  • 简介:报告色素性痒疹1例。患者女,27岁,腰背部红斑、丘疹、网状色素沉着伴剧烈瘙痒2月余。皮肤科检查:腰背部可见大片褐色网状色素沉着斑,左侧腰部可见色素沉着区域周围散在新发米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斑片,局部表面覆以少许血痂。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表皮下水疱形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棘层细胞内水肿,表皮真皮交界处及表皮局灶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色素性痒疹。治疗上予以米诺环素100mg/d,每日两次口服,治疗2周后好转停药,随访两月,皮疹未见复发。

  • 标签: 色素性痒疹 米诺环素
  • 简介:以市售红茶为原料,通过实验确定茶叶色素提取的最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以水作为浸提剂,在室温,提取时间为10小时;在100℃温度,提取时间为30分钟,茶叶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可达21.5%。提取的茶叶色素可染多种织物,但以染羊毛效果最佳,K/S值大,上染效果好,皂洗牢度可达4~5级。

  • 标签: 茶叶 色素 提取 吸光度 K/S值
  • 简介:摘要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位于面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的肤色改变,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烧伤后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过多或缺失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前者侧重于抑制黑色素合成、减少皮肤黑色素含量,而后者则通过改善黑色素细胞功能、促进黑色素合成,进而恢复正常肤色。近年来,针对烧伤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本文中笔者对临床常用的光电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临沂丘陵旱薄地是种植甘薯的主要基地,长年存在着无灌溉条件,土层浅薄、土壤肥力差,耕作管理粗放等缺点,为了稳定提高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课题组人员通过近几年引种试验,旱地开发,提出了以“选育抗旱良种、种薯处理与健苗培育、均衡配套施肥与深沟大垄、提高栽插质量与合理密植、全程抓好前、中、后三期管理与专业化一浸二诱控制病虫害”等为内容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 标签: 鲜食甘薯 新品种 生态栽培技术体系
  • 简介:目的:阐明导致温郁金种质退化的原因。方法:以温郁金块茎、根茎和叶片作样本,采用NCM-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普通栽培的样品中发现甘薯病毒侵染,GAP栽培样品中未发现。块茎中检测到5种病毒复合侵染,根茎中检测到3种病毒复合侵染。叶片部分目前尚未测出甘薯病毒。结论:初步认定温郁金病毒病病原至少有5种,即SPFMV、SPFMMV、SPLV、SPMSV、C-6。其中SPMSV属首次在国内植物中测出。

  • 标签: 温郁金 甘薯病毒 病原 NCM-ELISA
  • 简介: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的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的材料仅占创新种质的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薯1号、烟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抗扩展特性,可作为双抗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的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防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 标签: 甘薯 茎线虫病 抗侵入 抗扩展
  • 简介:我国开展的淀粉改良的转基因甘薯培育成功并顺利收获。这项研究的主持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员最近向记者透露,田间试验收获的新型甘薯,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甘薯的淀粉品质,这将增强我国甘薯育种潜力和拓宽其应用领域。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淀粉品质 品质改良 甘薯 培育 植物生理生态
  • 简介:摘要: 济薯26是我院甘薯课题组2014年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示范种植的食用甘薯新品种,经试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旱、耐瘠薄、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红皮黄肉,鲜食风味极佳,适合烘烤和蒸煮,是适合鲜食栽培的上等品种,很适合商业化生产,春薯区平均单产3500kg/亩以上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比对照北京553增产10%以上,深受农民欢迎,种植效益不断攀升。本文从深耕起垄、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济薯26在临沂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 标签: 甘薯 优质鲜食 济薯26 种植面积 高产 栽培技术
  • 简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甘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该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的病毒R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本研究中根据NCBIGenBank中收录的SPCSV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使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QuantOneStepRT-PCRkit试剂盒,针对影响扩增产物的影响因素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甘薯退绿矮化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使RT-PCR在一管内完成,大大降低了外源物质的污染及RNA降解的几率,可作为甘薯SPCSV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甘薯 退绿矮化病毒 RT-PCR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评价甘薯的耐荫性,将其分为三个关键领域:甘薯的生长特点、农艺性状,以及光合特性。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对光照条件的依赖性使其在不同生长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本研究利用地上和地下性状以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综合评估了不同甘薯品种的耐荫性。通过权衡这些性状,建立了耐荫性评分标准,为甘薯品种的选择和改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项研究有助于提高甘薯的生产效益,减轻农业生产的环境压力,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甘薯 耐荫性评价 光合特性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种植国,2020年我国甘薯种植面积、甘薯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56.05%、30%。近些年,为提高甘薯产量与品质,甘薯栽培肥料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甘薯生产中广泛存在过量施肥、随意施肥的现象,导致肥料利用率过低、甘薯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

  • 标签: 甘薯 氮磷钾 吸收及利用
  • 简介: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认为是概括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对立统一的基本法则。如果从某种角度看,“语文”这个“一”派生了“情境”、“情智”、“诗意”、“本色”等种种物象。“有境界自成高格”,这便成了一些语文教育名家的“高格”。而当今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就是这种万千红、百花争艳的场景。

  • 标签: 三生万物 语文教育 对立统一 “情境” “本色” 语文教学
  • 简介:正所谓“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课程精神、理念如一场暴风雨呼啸而至,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而名目繁多的公开课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成为课堂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

  • 标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 课堂改革 新课程 暴风雨
  • 简介:摘要:枝玫瑰是一种丛生灌木,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枝玫瑰在自然环境下,山东地区每年从4月底开始,陆续开花至霜降。夏季气温较高,七八月份开花数量明显减少,5月份花量最多,其次为6月和9月。枝玫瑰耐修剪,极易成花,当年萌发的枝条上几乎都开花。枝玫瑰喜光,适应性强,生长快,蘖枝多,抗病虫害,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枝玫瑰根系发达,没有明显的主根,水平根较多。有较强的萌蘖能力,根蘖可形成独立的植株。由于枝玫瑰对气候和地域适应性广泛,在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皆宜种植推广。

  • 标签: 紫枝玫瑰 几种苗木 繁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