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咪达唑仑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 收集近年各大医院应用咪达唑仑治疗小儿 惊厥性 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数据 , 与其他用于小儿治疗的抗惊厥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咪达唑仑治疗组与其他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 咪达唑仑 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与其他药物治疗方案相比,起效迅速、治疗惊厥效果可靠,并且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儿科癫痫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用于指导儿科癫痫专科护士培训,为儿科癫痫专科护士培养与发展提供参考标准。方法2019年2—8月通过文献回顾,以胜任力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经专家小组讨论、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儿科癫痫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4;第2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716(P<0.01)。最终确定的培训方案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72个。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的儿科癫痫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科学合理、内容全面,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较好,为儿科癫痫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癫痫 专科护士 岗位胜任力 在职培训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6例癫痫患儿,参照密封信封法的随机分配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托吡酯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脑电波背景活动和血清生化指标,评价两组患儿的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45%,49/53)高于对照组(75.47%,40/53),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儿的癫痫发作次数逐渐减少(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少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α波减少>0.5 Hz发生率、θ波增加率及δ波增加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神经肽Y(NPY)、甘丙肽(GA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9% (8/53),对照组为13.21%(7/5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改善其脑电波背景活动,有效降低血清NPY、GAL及BDN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儿癫痫 托吡酯 卡马西平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并找到对症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40例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病症的患者,均分组别,研究组20例实施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分析40例患者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比对患者经不同干预后GOS评分。结果: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损伤部位、年龄等;经对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损伤部位、年龄,应患者存在的实际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改善患者GOS评分水平,促进病患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 早期癫痫 发作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葡萄糖代谢障碍相关机制在癫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围绕癫痫患者葡萄糖代谢紊乱的不同生化机制,包括葡萄糖转运、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等相关代谢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癫痫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癫痫 葡萄糖代谢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照护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作为癫痫组,另选取同期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单纯脑血管病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癫痫发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制定针对性照护措施。结果癫痫患者脑出血比例、多脑叶梗死比例、皮质受累比例及异常脑电波比例分别为71(66.99%,71/106)、73(68.87%,73/106)、88(83.02%,88/106)、75(70.75%,75/1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43.40%,46/106)、49(46.23%,49/106)、65(61.32%,65/106)、57(53.77%,57/106)(χ2=11.921、11.121、12.424、6.505,均P<0.05)。癫痫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FD评分分别为(22.7±4.8)分、(23.4±5.1)分,两组治疗前NF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P=0.152);癫痫患者治疗3个月后NFD评分为(14.3±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FD评分(10.1±2.5)分(t=11.294,P=0.000)。结论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其中以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多脑叶病变、皮质受累可造成脑血管病患者癫痫发生风险增加,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治疗和照护以减轻癫痫发作对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变化以及预后的影响十分重要。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对慢性癫痫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对海马区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及其相关产物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布洛芬干预组,每组10只。癫痫组大鼠每隔1天腹腔注射戊四氮(PTZ)(35 mg/kg)1次,布洛芬干预组大鼠每隔1天在注射PTZ前30 min腹腔注射布洛芬(30 mg/kg)1次,对照组大鼠每隔1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注射15次。最后一次注射后观察大鼠10 min,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癫痫发作级别、是否完全点燃;应用脑电图检测各组大鼠的脑异常放电情况;4 h后采用HE及Niss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比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半胱氨酸天冬酶-1(Caspase-1)、白介素(IL)-18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癫痫组比较,布洛芬干预组大鼠完全点燃发生率低,且潜伏期长,发作级别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大鼠的脑电图可见棘波及高幅尖波痫样放电;布洛芬干预组大鼠的脑电图呈低幅度小棘波、棘慢波。(2)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和布洛芬干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比例明显增高;与癫痫组比较,布洛芬干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和布洛芬干预组大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IL-18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和蛋白的表达均增高;与癫痫组比较,布洛芬干预组大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IL-18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可以抑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IL-18的表达,降低癫痫发作强度,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癫痫 布洛芬 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 半胱氨酸天冬酶-1 白介素-18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肝性脑病(HE)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性脑病伴癫痫发作比较罕见,在肝衰竭患者中一旦出现,往往预后不佳。目前,肝移植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晚期患者的唯一手段,但是肝移植治疗肝性脑病Ⅳ期合并癫痫发作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目前尚无报道,本文报道2例治疗成功患者,为后续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经验。

  • 标签: 肝移植 肝性脑病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挑选本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的 88 名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 , 并且随机地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由 44 名施加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组成,而对照组中的 44 名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不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仅作常规护理。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两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机能与生活状态方面的改变以及病人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在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运动机能与生活状态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提高明显比对照组提高得多。 结论: 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提高 , 且可以改善其运动机能与生活状态,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脑卒中继发电癫痫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继发癫痫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5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26.25个月,3岁以下婴幼儿7例,3岁以上1例。病程时间为2 d至2年,平均8.90个月。对8例患儿的病程、发作类型、影像学、脑电图、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并发症等做详细分析。8例患儿均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包括症状学,影像学,脑电图,认知功能评估等。结果8例患儿均进行切除手术,其中多脑叶病变切除术3例,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5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皮下积液2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5例,3例与术前相仿。术后随访6~30个月,所有患儿均无癫痫发作,按Engel分级判断疗效,EngelⅠ级8例,无死亡病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的5例患儿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认知功能评估提示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癫痫是其常见表现,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积极早期外科干预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癫痫,改善患儿认知功能。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癫痫 外科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护理中应用。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 2018 年 7 月到 2020 年 6 月 收治的 20 例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 10 例,参照组 10 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 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远远大于 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参照组以及研究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 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在 护理满意度 方面 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 标签: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 优质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实用及可操作性的癫痫规范化诊疗路径,探讨癫痫精准诊疗体系的实效性。

  • 标签: 癫病 精准诊疗体系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能够借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到人体的大脑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称为脑肠轴。人体的脑-肠轴相当于一个调节器,对大脑和肠道作出各种调节,而肠道菌群就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的一个参与者。中枢升级系统的运行也有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脑功能也受其影响,像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的发作都有肠道微生物群的参与。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而在这其中发挥很大作用的就是免疫机制。免疫性癫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病人普遍伴有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对中枢系统疾病、神经心理疾病多发性硬化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癫痫的发病过程有明显的参与。大量的研究证实,免疫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在比较难治的癫痫患者中,其免疫机制对癫痫的发病有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免疫性癫痫患者。肠道菌群重建以及免疫疗法,在未来可能是医治癫痫以及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理想选择。本文首先对肠道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免疫性癫痫,接着对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分析了免疫调节和微生态治疗,从这四个方面对肠道菌群组成与癫痫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癫痫 免疫系统 中枢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了全面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癫痫护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9年6月1日到2020年6月1日所治疗的50名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50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种为对照组,每组各25人,对观察组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对照组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方式,以六个月的时间为实验期,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发病情况与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小儿癫痫治疗率为96%,对照组的小儿癫痫治疗率为72%,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小儿癫痫患者遵照医嘱的有23例,对照组的小儿癫痫患者遵照医嘱的人有20例,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癫痫患者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法比采用常规护理法所起到的护理效果较高。

  • 标签: 全面优质护理方式 小儿癫痫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癫痫 护理对策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2019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共有 9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n=48),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 n=48)。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比较,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继发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老年癫痫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 分成参照组(行托吡酯片治疗) 、实验组(行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 ,各 40 例。比较 两组疗效、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药物副作用等 。结果: 相较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MMSE、 ADL评分更高,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更低, P<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予以老年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缓释片效果颇佳,利于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改善 ,且安全性高,可予以推广 。

  • 标签: 丙戊酸钠缓释片 老年 癫痫
  • 简介: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 PET/CT 可以对癫痫患者癫痫灶准确定位,对致痫灶显像流程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按检查前护理、检查时护理、检查后护理三个方面归纳 PET/CT 癫痫灶定位致痫灶显像流程的护理心得。

  • 标签: PET/CT 检查 癫痫 致痫灶 定位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综合护理应用于脑卒中继发癫痫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就诊的 60 名符合试验标准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病人不仅接受常规护理,还增加综合护理手段进行护理。一段之间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包括比较 FM 、 Barthel 评分。 结果: 在进行护理后,实验组病人的 FM 、 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数据间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病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是广泛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继发癫痫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