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康复护理运用到脊髓损伤痉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功效。方法选出2014年8月到2017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脊髓损伤痉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各51例。试验组患者施以临床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数和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数、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康复护理运用到脊髓损伤痉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功效较优,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脊髓损伤痉挛型 神经源性 膀胱 临床康复 护理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干预对痉挛脑性瘫痪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诊断为痉挛脑性瘫痪患者120例,年龄中位数6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SPR组和SPR+矫形治疗组,SPR组100例,SPR+矫形组20例。记录术前粗大运动功能评分、BMI、孕周、产重、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作为基线资料,根据术后时间分别记录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作为骨代谢的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基线资料及手术干预对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SPR术后0-6个月,血清钙离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及12-24个月碱性磷酸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术中同时或术后再次行矫形手术的患儿术后0-6个月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手术治疗后短期内会引起骨质下降,骨形成减弱;长期来看可以促进骨骼发育,促进骨形成。

  • 标签: 痉挛型脑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手术,矫形手术,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中药熏洗在痉挛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痉挛脑性瘫痪儿童78例,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2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研讨组则配合中药熏洗干预办法,从应用效果上加以评价分析。结果 干预后研讨组患儿干预有效性94.87%高于参照组患儿干预有效性76.92%,P值<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洗在痉挛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效果卓越,有助于下肢肌力的增强,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熏洗 痉挛型 脑性瘫痪 儿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肝强脾弱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共47例肝强脾弱脑瘫患儿就医,予中医护理,观之症候。结果护理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平均花费(1031.5±531.7)元。结论肝强脾弱脑瘫辅以中医护理可消减症候,促患者康复,经济性高。

  • 标签: 中医护理 肝强脾弱 脑瘫
  • 简介:摘要偏瘫脑瘫是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引起一侧肢体异常姿势和功能障碍,占所有脑瘫类型的14.4%~38.0%1。患儿由于健侧手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而出现不使用患侧上肢的情况,所以恢复较困难。本文对近10年来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文献,分别从理论基础和机制,研究现状及其改良和辅助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现综述分析如下。

  • 标签: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偏瘫型脑瘫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偏瘫脑瘫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或者传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为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77.14%,P<0.05;2组患儿治疗前运动DQ、语言DQ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在治疗小儿共济失调脑瘫时加入头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我院接收的32例共济失调脑瘫患儿,一组是参考组有16人,使用临床上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即可;另一组是实验组有16人,在使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针刺的治疗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根据评分表对两组患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组脑瘫患儿在进行治疗后,治疗效果达到了87.50%,而参考组患儿只有68.75%,两组之间差异比较大(P<0.05);在对脑瘫患儿进行肌张力评分和GMFM评分时,实验组患儿的结果明显好于参考组脑瘫小儿的数据且P<0.05;在对两组脑瘫患儿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和血管搏动指数(PI)进行对比时发现,实验组脑瘫患儿的VP和PI的数值均优于参考组的数据且相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头针针刺疗法,不仅能促进患儿的治疗效果,还有利于各项身体数据的恢复,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共济失调型 脑瘫
  • 简介:目的研究孪生子患单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特征与卵鉴定。方法对一对患单纯HSP孪生兄弟的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同时作孪生子卵鉴定。结果(1)孪生子均缓慢起病,步态不稳,下肢笨拙,上下楼困难,逐渐发展为双下肢痉挛性不完全性截瘫;(2)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性病理反射阳性;(3)16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均相同,提示为同卵双生。结论孪生子同患单纯HSP的临床特点与一般HSP无异,作16个STR位点的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孪生子的卵

  • 标签: 孪生子 卵型鉴定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A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性瘫痪患儿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5例)、B组(36例)、C组(36例)。BTX-A注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剂量分别为3 U/kg、4 U/kg、5 U/kg,注射后每组均给予4个疗程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腓肠肌痉挛程度,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GMFM-88)及儿童平衡量表(PBS)评估患儿粗大运动D、E区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MTS、关节角度R1及R2、PBS、GMFM的D区及E区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注射BTX-A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U/kg、4 U/kg、5 U/kg的BTX-A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尖足状态,但不同剂量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荐剂量为3 U/kg。

  • 标签: 剂量 肉毒毒素 尖足 脑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痉挛偏瘫患儿手节区(HKR)形态学变化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并行头颅MR检查的痉挛偏瘫患儿14例为病例组,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9±2.1)岁;MRI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1例,脑灰质损伤4例,其中1例白质灰质均有损伤。另纳入2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1±2.0)岁,其年龄、性别构成和双侧半球HKR类型均与病例组相匹配。基于MR 3D-T1WI数据,在HKR的最佳评估层面(以在T1WI轴位影像上观察到双侧额上沟位于双侧半球前中部、中央沟深达同侧半球内1/3处,同时可良好观察到HKR形态的层面为最佳评估层面)测量及计算2组受试者两侧半球HKR皮层厚度、高度、基底宽度、白质高度、高度与皮层厚度之比和高度与基底宽度之比等形态学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各指标观察结果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一致性。结果2组儿童年龄、性别和双侧HKR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患儿受累侧HKR高度/皮层厚度(3.41±1.03)和HKR白质高度/皮层厚度(2.41±1.03)均小于未受累侧半球HKR(分别为3.96±1.17和2.96±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49,P值均<0.05);其余各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患儿受累侧半球HKR高度(7.13±1.40)mm、HKR白质高度(4.89±1.47)mm、HKR高度/皮层厚度(3.41±1.03)和HKR白质高度/皮层厚度(2.41±1.03)均小于对照组相对应一侧[(8.65±1.01)mm,(6.77±0.99)mm,4.70±0.79和3.7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58、3.71、3.71,P值均<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痉挛偏瘫患儿受累侧半球HKR皮层厚度、基底宽度改变不明显,但白质高度减小。

  • 标签: 脑性瘫痪 手节区 白质 皮质 儿童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128例脑卒中痉挛构音障碍患者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56例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痉挛构音障碍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语言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功能、语言清晰度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构音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语言训练 针刺治疗 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66例,随机分组后3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A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8%和9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和6.1%,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采用A肉毒毒素治疗可快速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面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助行仪对痉挛双瘫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痉挛双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智能助行仪治疗。观察2组患儿干预前后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儿D区、E区、DE区评分与干预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2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干预后主动ROM、被动ROM与干预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3例出现皮肤不适,但可耐受,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智能助行仪治疗痉挛双瘫,改善患儿的步行功能,减少下肢肌群的痉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痉挛型双瘫 智能助行仪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A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改良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面肌痉挛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观察组(26名)。参照组行传统方式治疗,观察组行改良注射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100.0%(26/26)显著高于参照组88.0%(22/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改良注射 临床效果
  • 简介:小腿后侧的肌肉是小腿三头肌,它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在小腿下段形成跟腱。小腿肌肉痉挛主要是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肚抽筋”或“小腿肚转筋”。它是较常见的病症,它病程短,不治疗也能自行缓解,对体育训练影响不大,但在比赛中突然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比赛注定要失败。本病多见于田径、足球、游泳、体操、马拉松、举重等运动项目。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有:1、寒气:外界环境寒冷、潮湿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突然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在水温低游泳时,也会发生腓肠肌痉挛,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溺水,此时应立即离水上岸。冬季夜间入睡后,腓肠痉挛更为多见。2、过度疲劳:在超重运动时,肌肉会有过度疲劳,此时若在使小腿突然用力,可引起腓肠肌痉挛。足球比赛到下半场时,经常会看到有的运动员倒地,牵拉小腿,这就是发生小腿肌肉痉挛。3、全身脱水失盐:身体出汗或排尿过多,使血中的盐类浓度降低,血的电解质紊乱,会引起小腿肌肉痉挛。举重运动员为降低体重,进行桑拿浴,导致身体大量失水,失盐,当比赛时身突然用力,则会发生肌肉痉挛。马拉松运动员在气温高的环境参加训练或比赛,全身大量出汗,若没能及时补充含盐饮料,也会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损伤肌...

  • 标签: 小腿肌肉 肌肉痉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96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静脉输液的全面有效护理,保证了输液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脑瘫患儿 静脉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偏瘫脑瘫是脑性瘫痪中常见的一种,粗大运动受到影响较小,大多具有独立行走能力,但是患侧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都存在障碍,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本研究通过头针、体针联合康复训练,改善偏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结果提示治疗前后,两组的MAS评分、FMFM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患肢的精细运动能力,从而提高ADL能力。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偏瘫 脑瘫 精细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