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库是水利工程的基本设施,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它在灌溉、防洪、供水等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水库大坝受水荷载的影响以及地质构造和地震的变化。水库的大坝可能会出现下沉和边坡的变形等情况。如果这些安全隐患一直存在,会给大坝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甚至会发生大坝坍塌等大型安全事故。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大坝进行定时的变形观测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对水库大坝变形观测进行探讨,分析了现行水库大坝变形观测方法的特点,就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 标签: GPS静态定位 水库大坝 变形观测 因素 精度措施
  • 简介:摘要;展望未来,随着现代化观测技术与观测设备不断发展,全球气象观测资源的持续有序整合,观测系统必将进一步提升气象观测水平,进而推动预报预测水平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而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气象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与此相适应,国家和民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气象观测的内容越来越广,将形成涵盖五大圈层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为了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还需要不断解决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综合气象观测 矛盾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冻土为国家气象台站常年的观测项目之一,目前一直延续使用上个世纪 60年代 TB1-1型冻土器人工观测,存在较大误差和弊端。采用现代科学手段,选取适宜的观测设备,替代人工观测冻土,早日实现自动化,提升自动化水平。本文介绍了冻土自动化观测仪的测试方法,提出测试场地、对比标准、设备安装等基本要求,对结构外观、性能功能测试等试验室静态检查测试方法进行描述,给出冻土自动观测仪外场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设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指标评价方法,为冻土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设备选型提供指标依据。

  • 标签: 冻土 冻土自动观测仪 测试方法 实验室静态测试 外场试验
  • 简介:摘要建筑物的变形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和平移。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设置在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位置的变化量。建筑物变形观测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变形测量点的布设、变形观测的精度与频率。

  • 标签: 建筑物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 倾斜观测 变形观测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规模扩大。在项目中,地基质量将对整个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存在影响。若是可以掌握建筑物沉降其中规律,对沉降造成建筑物结构破坏做好预防工作,就能预先防止经济遭受损失。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施工中导致沉降的可能原因,强调了进行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列举了常见沉降观测方法,同时简单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

  • 标签: 沉降观测 建筑物 施测步骤 实践分析
  • 简介:摘要:高速铁路工程的线下工程(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硬指标之一是判断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也是保证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前提条件。由于高速铁路对桥梁等建筑物的稳定性、变形和轨道平坦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的规模和范围及其对道路项目的影响。

  • 标签:   沉降观测    技术分析 准确性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中以及运营管理中需要按时按要求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才能保证建筑物施工与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建筑物变形观测分类与内容进行整理,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

  • 标签: 建筑变形观测意义 建筑变形内容 观测要求与步骤 发展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坐飞机成为最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合理规划飞行路线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观察民航天气是一项重要任务。航空气象观测是航空气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监测空域,以确定飞机是否会受到影响。在这方面,民航气象专业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能够充分认识到航空气象人工观测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本文件分析了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之间的区别,解释了人工气象观测的重要性,最后得出民航气象人工观测要点,重点是人工大气气象观测,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有关人员的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

  • 标签: 民航气象 人工观测 要点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在规模和复杂性上都在持续增长。在建筑工程中,沉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为了确保建筑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沉降观测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沉降观测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建筑物及其地基的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 标签: 建筑工程 沉降观测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不断的进步和物质需求与精神文明的逐步提高以及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同时,也因日益增多的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为了对建筑的安全性能提供严格保障,产生了针对高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本文以某小区高层居民建筑为例,介绍了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分析了观测要求与流程,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针对沉降观测的特点,提出了观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沉降观测结果表明,该项目技术方案正确,精度可以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 标签: 沉降观测 数据处理 高程建筑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服务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各个城市的实际气象变化将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最终产量和质量表现,进而明确反映在农业经济形势中。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各类灾害性天气更加频繁,气象观测服务作用更加突出。为了更有效地为国内农业生产活动保驾护航,要对生态环境和灾害性天气的成因进行更深入有效的分析,从而更科学合理地提供有效便捷的气象观测服务。目前,考虑到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气象观测服务效率低下,当地气象部门应保持高度重视和重视,并在地面气象观测的大力支持下,处理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实际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阻碍因素。

  • 标签: 地面气象观测 农业生产 作用 观测质量 提升对策
  • 简介: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寒地温室4种常见害虫防治效果。通过平板计数法确定球孢白僵菌菌种的菌含量,将球孢白僵菌制备成5种浓度梯度的菌悬液,分别命名为G_1到G_5,以半致死剂量LD_(50)为实验测定标准,筛选出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温室4种害虫致死效果显著,其中G_1的致死率高达62%;G_3的致死率为50%;G_5的致死率最低,为34%。在寒地温室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浓度在G_1到G_5之间的球孢白僵菌均可配制成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温室病虫害,但考虑到防治效果和生物农药使用剂量等诸多因素,本实验得出浓度为G_3的球孢白僵菌菌悬液较为合适。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菌悬液 LD50 致死率 生物农药
  • 简介:用黄土高原代表站甘肃省庆阳西峰站1971-2005年5、10、15、20cm地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10cm地温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地温与冬小麦发育期成负相关,与冬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7~-0.65,与春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相关系数为-0.60~-0.63。冬季典型年份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起身期提前了15d,春季典型年份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全生育期提前了23d。

  • 标签: 西峰 地温变化特征 冬小麦发育期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地温测试是寒区隧道地源热泵型防冻保暖技术工程地质勘察的关键,其结果是寒区隧道地源热泵设计的依据,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工程处理措施的合理性。本文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寒区隧道地温测试工作的总结来进行地温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详细介绍隧道寒区隧道围岩地温测试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甘肃酒泉鼎新国家基准气候站 CAWS600 型自动气象站一次地温故障进行分析,介绍了由于防雷通道故障造成地温跳变的情况和排查故障过程,并且总结了故障原因的排除方法和经验。为其他的气象站业务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CAWS600 型自动气象站 地温异常 故障排除
  • 简介:摘要:以昌吉州玛纳斯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2014年棉区春播期膜内5 cm地温、气温变化趋势以及气温与覆膜内、外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玛纳斯棉区春播期内气温和膜内外5 cm地温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上升,且膜内5 cm地温显著高于膜外地温和日平均气温。棉田覆膜内外5 cm地温与气温之间显著相关(ρ≤0.01),棉田覆膜内5 cm地温≥10~12 ℃时,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界限范围为5.6-7.5 ℃;检验绝对误差平均为1.0 ℃,2013和2014年预报检验绝对误差分别为0.4、0.6 ℃。为更好地开展棉花播种期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棉花种植区 地膜覆盖 5cm地温 气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测压管管水位的准确监测对于水文研究、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渗压计技术的自动化应用,传统的人工观测与自动化观测之间的数据差异引起了监测行业从业人员的关切。本文对渗压计数据的人工观测以及自动化观测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人工观测与自动化观测渗压计数据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观测与自动化观测渗压计数据差异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加强测压管管水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渗压计数据 人工观测 自动化观测 差异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