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明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 第3期
  • 机构:京山市人民医院骨外三科,湖北 京山4318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在下肢骨折术后采取全程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下肢骨折术的患者中抽象8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正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正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13.64%(6/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伸缩式下肢外固定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 6 年 11 月 ~201 8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患者下肢闭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 951例下肢骨折患者,男924例,女1 027例;年龄中位数为63(46, 78)岁(16~102岁)。按照血型分组:O型组572例,A型组564例,B型组609例,AB型组206例。入院12 h内常规行双侧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所有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近骨折患者、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远骨折患者,以及< 60岁骨折患者、≥60岁骨折患者不同血型组的DVT发生率。结果O型组、A型组、B型组、AB型组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分别为26.75%(153/572)、28.72%(162/564)、34.32%(209/609)、29.61%(61/206),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膝关节以近骨折患者按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分别为28.74%(98/341)、28.99%(100/345)、39.45%(144/365)、30.97%(35/113),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和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远骨折患者及<60岁患者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按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分别为30.99%(97/313)、33.33%(108/324)、45.22%(156/345)、34.74%(33/95),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和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不同ABO血型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率不同,B型血DVT发生率最高。血型对于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膝关节以近骨折和60岁以上的患者。

  • 标签: 下肢 骨折 血型 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结合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技术和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下肢神经松动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技术。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shwarth量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AS较前均有所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FMA、BB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结合经松动术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 标签: 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神经松动术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并同时行了下肢血管彩超和血管造影的164例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以血管造影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164例患者血管造影均发现有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检出138例病患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该组数据中的检出率为84.1%,且达到88.9%的特异度以及96.4%的灵敏度,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最高概率出现在下肢骨折后,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利用,能够获得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因而具备良好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LDVT)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收住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68例,记录其性别、骨折数量、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资料,分析与LDVT发生的关系。结果术后共发生LDVT18例,LDVT在男女患者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多处骨折者LDV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处骨折者(P<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其发病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多处骨折、高血压及糖尿病均可增加老年下肢骨折术后LDVT的发生率,加强对老年下肢骨折尤其是多处骨折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对预防LDVT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特殊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88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Fbg)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55%VS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T、APTT水平升高更加显著,Fbg水平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特殊护理 老年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凝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两组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关键词护理;预防;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EffectiAvebnstersascotfOnubrjseicntigvienterventionforthepreventionofpostoperative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fractureEffectivenessanalysisofnursinginterventionforthepreventionofpostoperative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fractureof.MethodsChoosefrom56casesinourhospitalpatientswithlowerextremityfracturesfromAugust2012toAugust2014admittedtotheobservedobject,which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of28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primarycarelowerextremityfractures,lowerlimbfractur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usinghigh-qualitynursingintervention,thetwogroupswasobservedincidenceoflowerlimbfractureofpostoperativedeepveinthrombosis,painscoreandambulationtime.ResultsThetwogroupsofpatientstheincidenceof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fractures,andpainscoresandambulationtimeweredifferences(p<0.05),statisticallymeaningful.ConclusionOnlowerlimbfracGturepaKteieynwtsorwdsereNuusrisneg;high-qualitynursingintervention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deepveinthrombosis,itisworthpromoting.Prevention;Lowerextremityfractures;Deepveinthrombosis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1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调查。 方法 以 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入院下肢二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30 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管理组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发生血栓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患者彩超检查1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血流5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防性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静脉血栓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与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一般护理)与实验组(48例: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察评估于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性抽取于院内施展针对干预方案的98位下肢骨折对象实行探察,日期限定范畴为2019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遵照奇偶性原则将择取对象分于两个组别并分别施以区别干预内容。前者(奇数,对照组)数值为49位,采用一般护理指导。后者(偶数,观察组)人数数值与前者一致,施以循证护理指导。探析择取对象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发生性、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变化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情况。结果:一般或循证指导前,两组择选对象生活与情绪评估结果比照无较大区别(P>0.05)。区别指导施行后,相较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生活与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认可性提升(P<0.05)。结论:采取循证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发生,利于改善其生活与心理情况,应用合宜且受到广泛认可。

  • 标签: 下肢骨折 循证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中的下肢骨折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中下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率、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来说,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患者负性情绪,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 效果
  • 作者: 彭淑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06
  • 机构:(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吉安 3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抬高下肢体位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12月我院5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取常规平卧位,观察组给予抬高下肢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评分,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评分,肺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抬高下肢体位护理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减轻疼痛,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 标签: 抬高下肢 下肢静脉血栓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通过采用基于下肢踝泵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进行研究,由此验证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本次研究共筛选出7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入本院进行分娩,按入院编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体现临床价值,该组孕妇仅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率1/36(2.78%)且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血凝指标及血小板含量均有明显改善,较另一组各数据,组间指标P值均达到<0.05标准,统计意义成立。结论 本研究在孕妇的医疗服务过程中配合基于下肢踝泵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血凝指标及血小板含量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故而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规模推广、运用此项指导性方案。

  • 标签: 基于下肢踝泵运动指导 护理干预 预防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联合组在机器人组基础上增加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 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机器人组治疗后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较对照组优异(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LE[(21.95±2.95)分]、BBS评分[(35.65±3.53)分]、FAC分级优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 康复 镜像视觉反馈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便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的9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下肢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便秘等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骨科近一年来收治的4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23例;结果常规护理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共发生6例,综合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共发生1例,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凝血四项指标来看,综合护理组在各项指标中,其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缩短,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骨折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骨科术后及股部术后骨科术后高危并发症的认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通过相关文献数据库,随机检索及本院术后病例分析(特别是髋、膝关节置换或髋部手术发生DVT、为40%-60%,脊髓损伤为60%-80%。结论随着我国城乡和家庭建筑事业的发展,现代机械化程度提高,严重关节创伤病例相对增多,加上老龄化人口增加,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广泛开展,由于人工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与配套设施的改进,专科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继发肺栓塞引起手术失败,仍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开展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必须强化专科医生的认识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确保医疗安全和以推动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良性发展。

  • 标签: 防范 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