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IPPV)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以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呼吸的应用过程中存在患者不依从的情况,患者无法耐受NIPPV,提前终止治疗,导致NIPPV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从无创呼吸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影响NIPPV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NIPPV依从性,改善COPD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呼吸机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护理风险管理在 ICU 呼吸相关性肺炎( VAP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随机将在我院 ICU 接受呼吸治疗的 86 例患者分为 A 、 B 两组,各 43 例。 A 组接受常规护理, B 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入住时间。结果 B 组 VAP 发生率( 13.95% )低于 A 组( 34.88% ),差异显著( χ2=5.130 , P=0.024 ); B 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入住时间均少于 A 组( P < 0.05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避免 VAP 发生,且能有效加快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与发生率,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中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共计58例,在撤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护理,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各29例,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撤成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以及平均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撤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ICU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患者62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06月~2020年10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1例)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VAP患者肺部感染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VAP中的效果显著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无创呼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入住我院进行慢阻肺无创呼吸治疗的 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 36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有效率均比对比组高( P<0.05)。结论:对慢阻肺无创呼吸治疗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运用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优质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降低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站进行采血小板 1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 n=50),实验组献血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实验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降低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较优,有效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优质护理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呼吸阶段性疗法 在急诊室 危重症患者治疗中 的应用和作用,提高科室 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我院的 急诊科危重症 患者150 人,然后将其随机分为阶段 组与普通组,每组成员各 75 人,普通组实施常规 的呼吸 支持 方式,阶段组 实施个性化的 急诊呼吸阶段疗法 ,分析患者在不同方式下形成的医疗 成果。结果:从阶段组 和普通组在整体治疗成果和稳定呼吸周期 数据计算上 ,可以 得出阶段组的总体评分明显较高 ,且创新呼吸 医疗 方式下的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稳定呼吸,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急诊呼吸阶段性是危重症 患者管理中行之有效 的医疗 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个科室的 工作 质量 。

  • 标签: 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 急诊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实用、固定稳妥的新型心电图专用车的导联线防缠绕装置,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72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59例)和对照组(361例)。两组患者均由护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新型的心电图专用车的导联线防缠绕装置,分析对比两组操作心电图的时间,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护士对心电图检查过程在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可操作性、稳固性方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心电图的时间(92.32±0.36)s,对照组(120.63±0.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为8.91%(32/359),对照组为14.96%(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心电图过程在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可操作性、稳固性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心电图专用车的导联线防缠绕装置能有效缩短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间,降低操作伪差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 标签: 心电图 导联线 防缠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 使用呼吸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使用干预组合 这一方式来对其加以治疗会对他们发生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 15日到 2020年 1月 15日这段时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的患者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这一手段以随机的方式抽取 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将其中 50%的患者根据抽签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的手段来加以干预。而将另外 50%的患者以抽签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当中,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组合干预措施来对其加以护理。每组患者的人数都是 51例。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不管是在住院的天数还是在呼吸的使用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 p大于 0.05。对照组患者当中受到感染的人数高达 24例,总体的肺炎发病率高达 47.1%。而研究组患者当中感染的人数只有 12例,发病率为 23.5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十分显著,其中 p小于 0.05。结论:如果在为重症医学科的需要使用呼吸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能够使用干预组合这一手段,在原来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那么不仅能够使得患者发生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情况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干预组合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 肺炎发病率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治疗的重要价值。方法:取46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加以观察,因治疗法不同,将其分为1组、2组,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1组,行BiPAP无创呼吸治疗的患者为2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均得到改善,较之1组,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中FEV1、FEV1/FVC水平升高幅度均较大(p

  • 标签: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BiPAP无创呼吸机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现选择在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来我院治疗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的 80例患者,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有 4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包括 PaO2、 PaCO 2和参照组进行对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使患者的有关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使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内本院 ICU 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5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剩余 50 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无创呼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气指标。 结果: 不同治疗方法实施后,实验组患者和资料有效率更高,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 ICU 中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存在的缺氧情况,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在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共 88例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采用一般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48h,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48h,两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二氧化碳分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48h,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所下降,和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无创呼吸治疗心衰并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率及呼吸频率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7年7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 ICU重症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60 例 ICU 重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分为参照组 30 例与研究组 30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呼吸相关性肺炎、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组呼吸相关性肺炎、ICU治疗时间 , 研究组更优 ,P<0.05。 结论ICU重症患者 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缩短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具体 时段内的重症哮喘患者 43 例为研究资料,依治疗 模式不同分为对照(药物) 和观察组( 联合呼吸) ,对比 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疗效 95.2% ,对照组 72.7% , P< 0.05。 观察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好, P< 0.05。 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联合药物治疗疗效较佳 ,值得推广借鉴 。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药物治疗 重症哮喘 疗效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无创呼吸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60例因COPD合并呼吸衰竭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根据随机形式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30例。对比组在本次调查中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为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为对症护理。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 ICU )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在我院 ICU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 50 例患者,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奇数, 25 例,采取普通护理)与观察组(偶数, 25 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满意 率 更高( P < 0.05 ) 。 结论: 将综合护理融入 ICU 呼吸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工作中,效果确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ICU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监测胃残余量是否增加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周期从建库到2019年1月。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检索,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研究,3项为随机对照研究,1项为队列研究,共785例患者。与常规监测胃残余量相比,不进行胃残余量监测没有增加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1.30,95%CI 0.78~2.16,P值为0.32);然而,在不监测胃残余量组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1.52,95%CI 1.20~1.91,P值为0.000 4);同时,在不监测胃残余量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0.61,95%CI 0.51~0.72,P<0.01);2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MD值为0.39,95%CI-0.70~-1.47,P值为0.49)和ICU住院日(MD值为-0.19,95%CI -1.55~-1.16,P值为0.7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胃残余量监测相比,不进行胃残余量监测没有增加重症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风险,但对重症患者能否不再监测胃残余量尚需设计更加严谨的、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胃残余量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