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对病人的健康危害程度较大,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现阶段的医疗工作之中对相关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而在护理过程中,为了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一般需要对病人进行痰。本文对相关病人的痰工作实施方法和要点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重症肺炎 排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痰机在老年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振动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人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吸痰、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手叩法痰治疗,治疗组采用振动痰机行叩振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痰量、呼吸音、呼吸频率(R)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痰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振动痰机能更好的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振动痰机有助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老年人 骨科卧床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肺阻体位及痰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并对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倾位痰患者有效率为85.71%;高枕右侧卧位痰患者有效率为93.75%;半坐位痰患者有效率为93.34%。本次所选62例慢阻肺患者经过护理,满意度为96.77%。结论由此可见,对不同慢阻肺患者采取不同体位的痰护理,有助于患者痰,并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体位护理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0例鼻骨骨折进行64CT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临床、手术进行比较。结果64CT影像显示鼻骨骨折的行走路线、骨折片的移位距离与方向等都非常清晰。结论64CT影像诊断鼻骨骨折有独到的优势。

  • 标签: 鼻骨骨折 CT 影像 三维CT 二维CT
  • 简介:目的探讨多螺旋CT引导经皮氩氦刀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多螺旋CT引导下,41例肺癌患者接受了氩氦刀治疗。共49例次。手术病灶72个。结果3个月后复查CT,肿瘤直径〈3cm者冰球冷冻有效范围100%,局部肿瘤控制率100%;肿瘤直径3-5cm者冰球平均冷冻有效范围92.3%,局部肿瘤控制率78.1%;肿瘤直径〉5cm者冰球平均冷冻有效范围69.8%,局部肿瘤控制率56.2%;总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为78.9%。并发症主要有咯血18例(43.9%);气胸6例(14.6%);胸腔积液2例(4.9%);术后发热9例(22.0%)。结论多螺旋CT引导经皮氩氦刀治疗肺癌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靶向冻融治疗 肺肿瘤/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节能减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原则,其次阐述了我国区域节能减绩效评估是通过哪些指标以建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意旨在一套区域节能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调研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这对于节能减评估工作具有其特定的价值。

  • 标签: 区域节能减排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构建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11年3月30例行CT检查诊断为肾结核临床资料齐全的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梅花瓣”样及钙化是肾结核的特征性表现,肾积水、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增强后肾功能减退方面及肾周改变,多螺旋CT更有优势。结论多螺旋CT检查是诊断肾结核良好的影像学方法,多螺旋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观察肾实质及肾盂、肾盏内的病灶,对肾结核的典型表现如“花瓣征”、钙化、不匀称性肾积水及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壁的增厚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肾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材料。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结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排螺旋CTA 血管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56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多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对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表面遮掩图像重建等,分析多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均发生肋骨骨折,总肋骨骨折为105根。CT扫描图像还提示3例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肺挫伤,6例气胸、15例胸腔积液,1例肝挫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照。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肋骨骨折 诊断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冠心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患者行64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64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结果冠状动脉64螺旋CT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现正比关系。结论64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有效的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G5振动痰机在老年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至2012年5月因髋关节骨折住院行保守治疗的2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痰;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髋关节骨折住院行保护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并进行χ检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23.8%(5/21)低于对照组65.2%(15/23)肺部感染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结论G5振动痰机有助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老年人 骨科卧床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90例患者,记录冠脉造影时的护理过程。结论精心的检查护理能保证64螺旋CT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64排 螺旋CT 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为获得设计良好、制作精密的修复体,对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良好的龈要求在获得清晰印模的同时保护龈沟底部的上皮附着,确保生物学宽度不被侵犯。因此,优良的固定修复离不开正确合理的龈,对于平龈或龈下边缘的修复体而言,龈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就近年来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发展及应用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排龈技术 排龈 固定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通过对泸西县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量的利用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节能减,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业 节能减排 绿色经济 对策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X^=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X^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脑血管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