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试说《论语》的两误读崔茂新一、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这则对话的标点出自程树德《论语集释》(下称《集释》)。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下称《译注》)与吴树平等点校的《十三经(标点本)...

  • 标签: 《论语》 孔子 一贯思想 王孙 《十三经注疏》 仁者
  • 简介:《墨子·公输》的一校勘问题王《墨子·公输篇》:“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句中“三事”二字是否有误,现代诸家选本的看法和处理办法颇不一致。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374页正文作“三事”,注云:“应...

  • 标签: 《战国策》 《墨子》 “三吏” 《公输》 孙诒让 《神仙传》
  • 简介:<正>点明修辞手法,是以往注释书当中的传统做法之一。但有时只是点明属于何种修辞手法,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修辞的特性.去认真揣摩古人行文中的修辞意图;否则,便无法真切地把握原文的意旨.下面,我想从《荀子》的两比喻为例,试作一些说明。一、根据喻之多“边”来考察古人用比的含义.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中提出了“喻之多边”的说法。他指出:“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放。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

  • 标签: 《荀子》 金石 比喻 训诂 修辞手法 《荀子集解》
  • 简介:日だまりに居て(栖身向阳)西条八十作石月译注风儿带来枯叶儿色彩模糊难辨其名落在茅檐下的向阳地儿定睛看去早已飞去渺无踪年逾五十横卧常陆野我的身躯亦如寒冷的。枯叶儿想着明日的去向将手侵入[诗人与作品简介](1892—1970)日本著名诗人,生于东京,以...

  • 标签: 诗人与作品 向阳 主要作品 象征诗 枯叶 茅檐
  • 简介:曹魏两晋的河北都督区,经历了从兼统冀、幽、并三州,到幽、邺分督,而後又在一定程度上错综整合的复杂变化,成都王颖驻镇邺城时致力统辖的区域,不仅限於司、冀本土,对幽、并地区也有所扩张,可能是西晋一朝相对完整的河北都督区。颖府佐吏名姓可考者近50人,家族门第较高,里籍分布较广,其中南方人士和内迁胡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府主专心在河北惨淡经营,坚持以邺、冀地区为政治根基,在他凭藉雄兵霸府与其政敌东海王越激烈抗衡的过程中,相当鲜明地显示出邺、洛之间儒、玄两种政治文化的对立态势和地缘意味。

  • 标签: 成都王颖督区 幕佐 文化倾向 历史考证 河北都督区
  • 简介:苏轼与弥尔顿是时差500年,地隔东西半球的世界著名诗人。两人都活了六十多岁,同罹失妻之痛,俱写下了感人的悼亡诗。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历史作用还有如下的相似:第一,他们都参与了政治活动。苏轼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弥尔顿受聘为克伦威尔政府的外语秘书(即宣传部长)。苏轼为封建王朝的卫道士;弥尔顿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先锋。第二,两人

  • 标签: 弥尔顿 苏轼 凯瑟琳 悼亡诗 相思 翰林学士
  • 简介:莎士比亚研究在世界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莎学研究在中国也有重要影响。在一个多世纪里,几代中国学者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付出了毕生心血。前国际莎协主席菲利浦·勃劳克班克满怀激情地说:"莎士比亚的春天在中国"。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英语研究》、电子科技大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文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英语文学 电子科技大学 莎学研究
  • 简介:<正>学习或者研究修辞学,对于修辞材料的搜集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修辞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大都从下列几方面搜集修辞材料:一是名著、名篇里的范例;二是名家手稿的前后改例,包括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的对比资料;三是评论家、批评家对诗文词句的评语;四是一般报章杂志里的病句;五是不同作者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几个方面无疑是修辞学习和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从名著、名篇里的失检点来学习与研究修辞。从名篇、名著里的失检点来学习与研究修辞,可以从反面的实例来印证修辞原理,可以从败笔的角度探索修辞的规律,领会修辞的艰辛,这对

  • 标签: 修辞读 凤阁评 处修辞
  • 简介:《中原音韵》一的“开合”问题──兼与王洁心先生商榷邓兴锋《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论及北曲押韵规律,中云:“《广韵》入声缉至乏,《中原音韵》无合口,派人三声亦然,切不可开合同押。”关于这里的“开会”以及与之相关的“合口”的含义,就笔者所见,目前大致...

  • 标签: 《中原音韵》 合口呼 开合 闭口音 周德清 《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