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未见于《楚文字编》的新字达900余个,它们与《楚文字编》相配合,更完整地揭示了战国楚简的字符集。新字提前了一些通用汉字的出现时间;它们的一些新见用法丰富了其字义系统;有的新字形有助于纠正过去的某些楚文字误释;大量新字形更充分地显示了战国楚方域内的一些特殊字词对应关系。

  • 标签: 楚简 楚文字 《楚文字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 简介:通过考察"笹"、"塭"及"俤"三字在东南亚华文媒体的用法,辅以古文献语料及用法,文章就三字在通用型语文字典中义项缺失进行了相关补正。

  • 标签: 字义 补正
  • 简介:摘要本文以《龙筋凤髓判》中的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四库全书》及其他资料,着重在词语书证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充,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汉语词汇史的建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文章对晋南方言口语常见、近代汉语中也有用例的“擘画”“搂搜”“索落”“硬证”“柱脚”等词语进行了考释,对《汉语大词典》为这些词语作出的解释提出商

  • 标签: 晋南方言 词语考释 《汉语大词典》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将《龙筋凤髓判》中的词语与《汉语大词典》作对比,罗列《汉语大词典》失收词语19条。在论证词条时,尽量从《说文解字》、《四库全书》等资料中找出相关书证,以使词条更为丰满,论证更为有力,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汉语词汇史的建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试论先秦汉语补语与动词的类──兼谈“动句”的句法句型特点陈克炯一引言上古汉语动词带补语,有“动+形”、“动+动”、“动+介·宾”等多种格式。这些语法格式是抽象的,它们在实际语言中要受到语义、语法和语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格式中的“动”就不是指任...

  • 标签: 汉语补语 动词的类 动作行为 《左传》 带宾语 受事宾语
  • 简介:《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表明,迭斡尔族民间流传的“齐帕告状”故事是有其史实原型的。但为齐帕所控告而遭惩之人,却不是故事中所说的巴尔达齐,而是一个名为巴尔达楚之人。故此巴尔达齐曾遭清廷惩处的说法,应是源于人名的误传,而并非是出自时人对康熙年间在北京的部分精奇里氏达斡尔人迁回布特哈一事的妄揣。

  • 标签: 齐帕告状 巴尔达齐 达斡尔族 传说故事
  • 简介:北京方言(又称“北京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直接基础,它在汉语的诸方言中具有其他方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北京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极富特色的语汇(本文用“语汇”而不用“词汇”,因它比“词汇”范围要大,包括:单音词、复音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准固定语、谚语等)。北京方言语汇一直是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对象。从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开始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中,产生了大量的记录、整理北京方言语汇的辞书和语汇索引。

  • 标签: 方言语汇 方言土语 北京话 索引 辞书 现代汉语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