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的形象,可以看出魏晋风度是崇尚自然、风流自赏、不慕功利、纵情任性、潇洒飘逸等。这种风度产生的根源有战乱、对政界的厌恶、儒家思想崩坏、老庄思想盛行与个人意识的觉醒等四个方面。

  • 标签: 《世说新语》 王徽之 魏晋风度 成因结
  • 简介:与先秦两汉相比,魏晋南北朝墓志支配式复音词表现出数量增多、涉及事物范围扩大、词性分布更趋复杂、用法愈加自由以及多头词语来源等特点;与现代汉语相比,魏晋南北朝墓志支配式复音词绝大多数被承继下来,少部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墓志 支配式复音词 构词法
  • 简介:魏晋六朝诗学之发展可分为二派:一是以曹植—陆机—颜延之为轴心的以“错彩镂金”为特色的保守派,二是以王粲—潘岳—谢灵运为轴心的以“清水芙蓉”为特色的创新派。大体上讲,曹植、陆机和颜延之一派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创作上,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以气骨取胜,以古朴浑厚为美,有繁芜、渊深、雅致的特点,较多地保存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错彩镂金”之美,属于守旧的一派。王粲、潘岳和谢灵运一派,虽未以玄学名家,但皆是玄学风气中人,受玄学影响较深,故在文学创作上,崇尚自然清越、便娟婉约,以浅净、清秀为美,基本上摆脱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清水芙蓉”的文学风格,属于创新的一派。

  • 标签: 魏晋六朝 诗学 保守 创新
  • 简介:文章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文选》诗的山水书写作一番考察,主要观点有:一、古代并无山水诗的分类传统,所谓山水诗、田园诗是今人强行分派;二、《文选》中的山水书写主要集中于游宴、游览、游仙、招隐、行旅这几个诗类中,根据各个诗类中山水书写的不同手法、山水呈现的不同面貌将之分为以下三个模式:(1)游宴式的山水书写——以园林山水为书写对象,充满优游行乐的趣味,山水清丽有致,其特点是巧言切状、酷不入情;(2)行旅式的山水书写——以旅途中所见野外山水为书写对象,充溢着行路难的忧愁和羁宦之情,山水荒凉沉郁,其特点是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式的全览概述;(3)仙隐式的山水书写——以深山幽谷的山水为书写对象,大体凭印象或想象来写。根据书写对象的差异分别概括为园林、旅林、山林。

  • 标签: 文选 山水 宴游 行旅 仙隐
  • 简介:魏晋时代,是玄学唱主旋律的时代,是高扬人性的时代.玄学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思潮,在二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对中国美学的勃兴和繁荣,提供了理论的基石和心灵的土壤,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催生作用.

  • 标签: 玄学 生命本体 美学 勃兴
  • 简介: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受着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变化。它以批判名教开始,中经玄学、佛学的伦理学说,最后复归到儒家伦理纲常而宣告结束。主要阐述了佛学、玄学三个方面对比:关于人生理想问题;关于人性和情欲的关系问题;关于“道德”和“仁义”的关系问题,试图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 标签: 魏晋南北朝隋唐 佛学 玄学 伦理思想
  • 简介:摘要: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其生长于当时社会的土壤之中,又多取材于现实,具有极为浓厚的时代特征及现实感。《隋志》杂传类著录各种杂传其为六朝人作者一百四五十种。《太平御览》引书纲目所列此别传一项达九百余种之多。志怪书历来被视为一种杂传,广泛地反映着社会状况和社会风气。基于此,以下对试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人化书写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文人化书写
  • 简介:摘要吴敬梓《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其思想内容有着深刻的意义,作品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本篇文章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为例,试图探讨在明清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士人形象的特点以及与以往士人形象的不同。

  • 标签: 儒林外史 范进 士人形象 时代转变
  • 简介:【摘要】《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元璋内心埋下阴影,但魏观在张士诚旧址兴建府治,高启写《上梁文》,触怒朱元璋,因而导致血案。不久朱元璋感觉量刑过重,因而将魏观赐祭,并使之归葬本土。最终《实录》不书,为之隐讳,朱元璋反复无常的个性与魏观所在的苏州是江南重镇,是解开本案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再末明 初江南 士人境遇
  • 简介:在唐代,士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士、文人和官僚的三位一体,是唐代士人的基本风貌。在中晚唐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士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迁。他们不再有初盛唐士人那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壮志豪情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开阔胸襟,取而代之的是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生不逢时的感叹。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理想常常要以丧失自我人格为代价,体现出极强的奴婢意识、臣妾情结。

  • 标签: 唐传奇 婢妾形象 中晚唐士人 臣妾情结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要求护理服务充满人文关怀,欲有效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针对目前护士人文素质不尽人意的现状,通过创新培养模式,采取教育引导、强化学习、践行完善等措施,以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通过引导护士时刻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自觉接受人文科学的熏陶,使其人文素质得以持久提升,从而达到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创新 培养模式 提高 人文素质
  • 简介:【内容摘要】在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硕士肩负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但当前我国的农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由于存在诸多不足,未能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文章提出进行农业硕士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三点建议:优化生源供给,加大农硕专业招生支持力度;完善培养方案,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方案制定;创新培养过程,做好各培养环节之间的衔接互动。从而实现进一步提升农硕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目的。

  • 标签: 乡村振兴 农业硕士 人才培养
  • 简介:魏晋南北朝士族豪门对表演艺术的欣赏,主要不是仰给予社会,而是依靠自身雄厚的财力,组建家庭表演艺术团体。这种团体成员众多,以女性为主,表演器乐、歌、舞以至杂技、魔术等,专为主人服务。艺人地位卑微,对主人存在严重的人身依附,甚至完全被主人占有。主人不仅可以任意践踏他们的人身,而且可以将他们当作物品随意赠送,甚至任意杀害而不受法律的惩罚。基于这种家庭表演艺术团体的存在,魏晋南北朝的士家豪族成了中国历史上糟蹋女性的一个典型阶层;这种组织的存在,促进了反映士族豪门生活的音乐走向堕落

  • 标签: 表演艺术消费 士族豪门 家庭表演艺术团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安统一释姓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据史料记载,此举深受佛典《阿含经》中内容之启发。但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道安统一释姓还可能与当时的魏晋选官品评制度有关。

  • 标签: 道安 佛教 选官品评制度
  • 简介:汉字字体的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演变规律,也有书写要求外在的推动因素。汉字字体是在内外动力的联合作用下不断演变的。魏晋南北朝文字字体的演变与汉字的书写方式和书写材料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风尚、传统文化思想有关。

  • 标签: 字体 书写方式 书写材料 风尚 文化
  • 简介:考《文选》所录中古时期河南籍作家及作品,可以看出汉魏南北朝时期此地文学发展变化的情况。大体而言,自东汉迁都洛阳以来,学术中心东移,加之“永嘉之乱”后,文人士大夫纷纷避乱江南,从客观上也促成此地文学的进一步繁荣。河南所在之地,自战国以来,就是学术和文化兴盛之地。《文选》所录河南籍作家共二十四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标签: 《文选》 地域特征 河南作家
  • 作者: 刘珈利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2-12
  • 出处:《新历史》 2008年第2期
  • 机构:人们知道李逵和李鬼,知道真假唐僧,知道儒学经典的权威地位,却鲜少有人知道,在魏晋时期曾出现过儒经的假本。金庸看到假冒他的书,气得在他的博客上吹胡子说:“我不才,写得不好,但是也不至于写得这么差吧!”很遗憾,孔子没有博客,因此我们看不到他在博客上跺脚,尽管有人假冒他的名出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以翔实的史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西域地区的喀什、焉耆、高昌、楼兰诸古代国家或地区的佛教传播及衰亡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认为这个时期,中国西域地区除佛教外,其他流行的宗教虽势力较弱,但对佛教的发展仍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其内涵.

  • 标签: 疏勒 焉耆 高昌 楼兰 佛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简介:魏晋时期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关键在于确立了审美型的文化心理结构。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各种流行的哲学思潮,促使了这种审美型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而这种审美型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为“智慧兼深情”的特征。

  • 标签: 文化心理结构 拯救 魏晋时期 时代环境 审美文化心理 哲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