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对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判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愈合情况。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9例,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四钉法组19例(传统组)、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组20例(联合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再次入院取出椎弓根钉,两组均未断钉。两组患者一期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3d及取出内固定前两组椎体丧失高度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取出内固定物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椎体高度纠正、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作用显著,即时手术效果相仿,取出椎弓根螺钉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联合组优于传统组,联合组伤椎愈合更佳。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四钉法固定 胸腰椎骨折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行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LB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通过PLIF和UBE-ULBD治疗的6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UBE组和PLIF组。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9.8±6.8)岁;PLIF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69.3±6.3)岁。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是否输血、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手术成本情况。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6个月MRI下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及Schizas标准分级。结果UBE组手术时间为(69.2±8.0)min,低于PLIF组的(139.0±15.3)min(P<0.05);UBE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为(19.5±5.6)和(15.0±10.8)ml,低于PILF组的(212.4±34.1)和(169.6±43.8)ml(均P<0.05);UBE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为(1.8±0.7)和(3.0±0.9)d,低于PLIF组的(4.5±1.4)和(7.1±1.7)d(均P<0.05);UBE组手术费用也低于PLIF组[人民币(1.84±0.10)万元比(3.39±0.24)万元,P<0.05],且UBE组无输血病例;UBE组2例发生硬膜囊破裂,PLIF组3例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神经根损伤和1例感染。UBE组术后的腰疼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PLIF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但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UBE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ODI优于PLIF组(均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疼VAS评分和术后6个月和1年的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DSCA均较术前扩大(均P<0.05),PLIF组术后DSCA较UBE组更大(P<0.05);Schizas标准分级上,UBE组术后25例恢复至A级,5例至B级,PLIF组术后30例恢复至A级,4例恢复至B级,两组术后椎管狭窄程度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ULBD在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时能够实现全椎管减压,与PLIF相比,医源性创伤更小,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椎管狭窄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和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因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或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6(63.2±9.8)岁。其中40例患者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BE组),40例患者接受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开窗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侧隐窝狭窄减压,均获得随访,UBE组随访时间为(12.9±5.4)个月,开窗组为(14.9±3.5)个月。UBE组手术时间为(63.9±11.6)min,高于开窗组的(54.1±9.2)min(P<0.001)。UBE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8.2±1.7)mm,低于开窗组的(73.5±11.6)mm(P<0.001)。UB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2.2)d,低于开放组的(7.6±3.1)d(P<0.001)。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腰痛VAS评分在术后1和3个月时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在术后1、3及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和3个月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UBE组和开窗组分别出现2例(5.0%)和1例(2.5%)术中硬膜囊破裂,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开放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相比于椎板间扩大开窗技术,UBE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椎管狭窄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措施,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期的指标情况。结果在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于Ⅰ期全部得到愈合,且无感染以及创面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于术前测得Cobb角的愈合趋势较好。在伤椎前缘的高度压缩率方面,术前较术后有显著降低,伤椎的骨缺损发生率为10%(4/40),研究测得本组骨缺损程度在(2.67±0.62)%。显示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较为良好。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可有效地维持椎体的高度,同时降低对伤椎骨的缺损程度以及避免骨缺损的发生。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重组人BMP-2 同种异体骨植骨 胸腰椎爆裂骨折
  • 简介:摘要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ESSYS)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接受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接受椎间盘镜(MED)系统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为0.8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cm(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进行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出血量更少,疼痛感轻以及切口更小,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经皮椎间孔 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LPA)与Wiltse肌间隙入路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BDU)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测量及形态学解剖证明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骨科收治的共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55±14)岁]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单节段MBDU病例。根据椎管形态分为A组LPA入路48例,B组Wiltse肌间隙入路76例。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入路侧、对侧下肢疼痛及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通过X线、CT评估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稳定存在,套筒置放最大倾斜角度LPA入路为65°,Wiltse入路为40°。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0个月的随访。A组手术时间(120±27) min、出血量(104±31) ml、引流量(50±15) ml,B组则分别为(115±32) min、(110±41) ml、(47±18) 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6、-1.917、1.730,均P>0.05)。术中硬膜撕裂各1例和3例;术后脑脊液漏各2例和3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入路侧、对侧下肢疼痛、腰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9.6%(43/48),B组为86.8%(66/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结论经LPA行MBDU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三叶草形椎管的对侧神经根管减压有优势。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