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茄28星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loctopunctataFabricius)我国茄科植物上重要害虫种类。本文以此虫为材料,研究了该虫交配起始时间与交配持续时间,以及不同交配持续时间其产卵量和孵化率影响。结果表明,该虫交配起始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分别为(36.61±3.24)min和(49.87±1.06)min,且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雌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交配持续时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表明延长交配时间与雌虫贮存精子数量相适应。同时,结果还表明,该种类至少需要10min以上交配才能导致卵孵化。

  • 标签: 茄28星瓢虫 交配起始时间 交配持续时间 产卵量 孵化率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普遍缺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病虫防治一直是农业发展中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我们曾采用直接培训农民等方法,向农户传授病虫防治知识,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培训费用高,组织实施难,农民培训难于大面积推广。因此,直接培训农民方法,对解决目前广大农村病虫防治难这

  • 标签: 农作物病虫 农村病 培训费用 农业发展 水稻主要病虫 植保技术
  • 简介: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不同虫态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虫胺水剂100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d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延长,烯啶虫胺对烟粉虱防效降低。烯啶虫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5,在50%~90%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有产生抗性风险。

  • 标签: 烟粉虱 烯啶虫胺 生物活性测定 使用技术 风险评估
  • 简介:准确地预测害虫未来种群发生趋势,对于开展害虫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探讨进行棉红铃虫预测预报可能性。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内部特性确知系统为白色系统,内部特性未知或非确知

  • 标签: GM 害虫防治 灰色系统理论 害虫种群 预测预报 白色系统
  • 简介:为了更好地了解螺旋粉虱(AleurodicusdispersusRussell)对寄主植物化学选择机制,运用H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技术,研究了螺旋粉虱雌雄成虫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番石榴(Psidiumguajava)、番木瓜(Caricapapaya)、香蕉(Musasupientum)、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大叶榄仁(Terminaliaesculentum)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7种植物及其挥发物嗅觉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螺旋粉虱雌虫对印度紫檀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正趋向作用;螺旋粉虱雌雄虫对散尾葵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负趋向作用。在剂量反应试验中,螺旋粉虱雌虫EAG反应随着印度紫檀挥发油和散尾葵挥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mol/L时,EAG反应最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螺旋粉虱田间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螺旋粉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草害是影响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一大障碍,由于草害严重,农作物减产高达10~50%,为了制定农田杂草防除策略与措施,开展大面积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1987~1989年,我们进行了农田杂草种类调查和防治草害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农田杂草种类和分布调查主要调查了水稻、花生、棉花三种农作物田间杂草,结果表明我县田杂草共有46科,184种;其中水田杂草有8科88种,

  • 标签: 杂草种类 化学防除 杂草防除 农田杂草 化学除草 除草效果
  • 简介:通过对怀集县柑橘溃疡病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分析柑橘溃疡病对怀集县柑橘产业发展造成影响,就柑橘溃疡病发生原因,提出相应地防控措施。

  • 标签: 柑橘 溃疡病 柑橘产业
  • 简介:尼氏钝绥螨Ambyseiusnicholsi是防治桔全爪螨Panomychuscitri有效天敌。其综合措施是:从改善桔园生态环境着手,行间种早、晚大豆,株间种藿香蓟Ageratumconyzoicles、白苏Perillafrutescens等,作为尼氏钝螨转换宿主,覆盖地面、调节温湿度,以利柑桔生长和尼氏钝螨繁殖、生

  • 标签: 尼氏钝绥螨 间种 藿香蓟 桔园 PERILLA 生态环境
  • 简介:采用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喹硫磷及其混剂对二化螟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6(有效成分)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5和154.5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以1︰26混剂对二化螟有良好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阿维菌素 喹硫磷 二化螟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 简介:为探讨及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高效低毒氟虫腈有效剂型。将氟虫腈制成液体与干粉饵剂,采用饵剂诱杀方法评价其对红火蚁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均具有很好防控效果。0.05%氟虫腈液体饵剂作用迅速、高效,药后3d,0.05%氟虫腈液体饵剂蚁巢减退率达72%,且随时间增长,活动蚁巢减退率不断提高,18d蚁巢减退率、活动工蚁减退率均达100%,而0.05%氟虫腈干粉饵剂作用效果缓慢、持久,药后1~6d内蚁巢未见消退,药后6d蚁巢减退率才逐渐上升,32d后才达100%。由此可见,氟虫腈防控红火蚁效果迅速、高效、稳定;既可以作干粉毒饵,也可以作水剂毒饵。同时建议使用氟虫腈水剂毒饵来防控红火蚁。

  • 标签: 红火蚁 剂型 诱杀效果
  • 简介: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1株分离自健康茶树叶片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并通过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研究其对真菌抗生作用。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FHM-1对7种茶树内生真菌和10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其发酵液对供试16种真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而对拟盘多毛孢生长有较强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its鉴定 对峙培养 抗真菌作用
  • 简介: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mer& Bulzrer)Nickel引起松树枯死是松林中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我省尚未发现。笔者根据我省具体情况,分析了该病在我省发病潜在威胁并提出了防止该病传入我省对策。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潜在威胁 对策
  • 简介:螺螨酯是一种高效螺环季酮酸类杀螨剂。研究表明,田间害螨对其敏感性差异较大,现已有多种害螨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就三种田间常见害螨对螺螨酯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抗药性机理研究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螺螨酯 害螨 抗药性 抗药性机理 多功能氧化酶
  • 简介: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DZ1作为研究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其适宜摇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BacillussubtilisDZ1活菌数影响差异显著。DZ1最佳种龄为12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影响枯草芽孢杆菌DZ1活菌数主要因素为酵母膏,其次为可溶性淀粉,K2HP04和MgSO4-7H2O影响较小。DZ1最优培养基组合为可溶性淀粉l%,酵母膏1%,K2HPO40.15%,MgS04-7H200.02%,CaCl20.01%,在此条件下,其活菌数可达44.1×10。CFU/mL。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DZl适宜摇瓶培养条件分别为培养基温度34℃,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180r/min和接种量7%。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 培养基 优化
  • 简介: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江西马尾松、湿地松等经济林重要生产基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为更好地保护该区域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当前吉安市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松材线虫病防控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吉安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对策与措施。

  • 标签: 吉安市 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 传播风险 防控对策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近年来,构树在荆州古城墙入侵,对古城墙植被和古城墙保护造成了影响。为了解构树种群基本特征,在荆州古城墙上选择大小为22m×22m样地一个,对样地上野生构树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构树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构树幼苗库量大,但幼苗死亡率高;构树种群年龄结构呈非典型金字塔型分布,构树种群是增长型种群;6种聚集强度参数计算表明,构树种群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这与样地坡度较大、构树果实被鸟传播等因素有关。构树种群良好更新机制是其成功入侵荆州古城墙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构树 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荆州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