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Nogo受体(NgR)特异性siRNA199的重组质粒。方法按照E1bashir等设计原则和siRNA表达载体的要求,在合成、筛选出基因沉默效率较高的siRNA199基础上,设计带有BamHⅠ、HindⅢ酶切黏性末端、终止识别序列和LOOP环的shRNA,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RNAT-1/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设计的shRNA成功克隆入载体pRNAT-1/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表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目的基因序列准确无误。结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构建病毒载体及观察重组质粒抑制大鼠NgR基因的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髓鞘 细胞表面受体 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基因IVS1—401T/C变异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确定机体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是否与其有关。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采用Pvu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目标片段判断ER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该位点核苷酸出现胞嘧啶核苷酸(C)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T/T基因型是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分析女性受试者结果与之一致。结论ER基因IVS1—401T/C变异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多态性 基因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脊柱转移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VEGF、FLT、FLK-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scountMVC)。结果VEGF、FLT、ELK-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VEGF表达以肺癌转移组最高为3.16±0.23(P〈0.01),FLK-1表达以乳腺癌组为最高2.98±0.18(P〈0.01)。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平均MVC计数20.93±11.82个(8.8-67.3)。FLK-1、FLT、VEGF表达和MVC计数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在脊柱转移癌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顶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1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的82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顶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伤后JOA评分较低,多合并颈椎不稳,并发症多。MRI图像上72%患者脊髓信号改变为2~4个节段,脊髓信号改变平面多于椎间盘损伤平面,且脊髓信号改变的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非手术治疗3个月与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的JOA改善率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隔的不同分组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并行卡方检验显示,伤后24h内手术效果最好,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24h~2周组与2~12周组术后JOA改善率P〉0.05,12周以后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术后JOA改善率P〈0.01。结论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症状较重,脊髓损伤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易并发呼吸衰竭。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手术治疗时间越早术后JOA改善率越高。

  • 标签: 老年人 颈椎 椎间盘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本院骨科连续治疗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术后及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性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退行性 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 随访 术后
  • 简介:由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及上海市脊柱外科中心主办的“2006年脊柱肿瘤外科及相关治疗进展高级研讨班”将于2006年12月1日~3日在上海举办,诚邀您积极参与。

  • 标签: 脊柱外科 肿瘤外科 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