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冠脉搭桥术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 高血糖 胰岛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予新型水胶体敷料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0)vs.85%(17/20),χ2=29.03,P〈0.01;5%(1/20)vs.90%(18/20),χ2=29.70,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炎 胺碘酮 护理干预 康惠尔透明贴
  • 简介:目的讨论分层带教的方法对于急诊科心血管护理的实习护士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在心血管护理科实习的护士80人进行这项研究,把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比较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另一组则采用分层带教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要比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要好。结论分层带教这种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提高实习护士对于心血管的护理能力。

  • 标签: 分层带教 急诊 心血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行MRI检查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MRI检查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减少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MRI检查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摆放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位摆放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治疗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我社区发生压疮的卧床老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压疮等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比对照组患者67.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压疮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社区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 简介: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全肺切除术由于创伤大、肺功能丧失多、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术后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而容易产生纵隔移位等原因,较肺叶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更为常见,严重者可致死亡。过去认为,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心肺代偿功能欠佳,不适宜行全肺切除术,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监护和治疗手段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单纯年龄不属于手术禁忌证,而且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许多高龄肺癌患者愿意选择外科治疗。我们回顾了近7年来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9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9例,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20例2017年1月-2017年8月阶段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相比,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救治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梗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76例为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护理实施异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8例,观察两组效果差异,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对于高危妊娠产妇的护理实践。结果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及新生儿有着严重危害,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进行综合管理,可有效促进母婴健康,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人性化护理 干预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对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两组患者均及时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2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急救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2例新生儿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完善术前检查,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尽早采取介入手术方法.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尿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温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结果病例1术后2个月院外死亡,考虑死亡原因为动脉导管支架再狭窄后的低氧血症.病例2半年后顺利进行2期外科手术.结论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新生儿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护理的关键.

  • 标签: 动脉导管 新生儿 支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住院号进行随机数表法抽取,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所有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跟踪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出血性休克)以及心理情况(SAS、SDS)。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术后实验组的抑郁状态(SAS、SDS得分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心理状况良好,预后较好,分娩的风险进一步降低,有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循证护理 凶险性前置胎盘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在手术指标、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围手术期患者舒适度高,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藤火力椎产,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血压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无缝隙护理为分界点将10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感染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其ICU停留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ICU 感染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破裂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危险性大。近10多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术的风险已逐渐下降,而围手术的正确处理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行血管内治疗的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提高疗效
  • 简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急重症之一,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期长是该病的特点.因此,该种病人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和恢复,尤其是在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不良的心理反应会加重病情.现回顾分析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0收治的83例脑出血病人的有关资料,对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心理障碍 护理措施 心理反应
  • 简介:全脑血管造影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临床已广为应用。尿潴留是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常见并发症,既往报道约有32.2%的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致尿潴留。心理因素、不习惯平卧位排尿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呢?本研究旨在探索苯巴比妥针联合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减少DSA后并发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尿潴留 苯巴比妥
  • 简介:目的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加强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我院的综合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之后,45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90%,死亡率是10%。死亡原因如下: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百草枯中毒死亡。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治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患者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18例(28只眼)AIDS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0.6~1.0者12只眼;0.3~0.5者9只眼;小于0.3者7只眼。结论AIDS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经过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医护密切配合,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 艾滋病 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妇女乳癌认知和乳腺自检行为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我院在2013年2月~2016年2月对68名健康妇女开展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对照组人员值进行常规防癌宣传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主要方法为开展与乳癌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和专栏报告,对所有人员进行乳腺自我检查的技能辅导。在3年内,每6个月向研究组人员邮寄宣传资料,每隔3个月举行电话访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人员接受护理干预后防癌知识水平与乳腺自我检查能力明显提高,组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妇女乳癌认知教育,加强乳腺自检行为,可以显著提高妇女的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乳腺自我检查的积极性,便于开展乳癌早期筛查工作,护理干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癌认知 乳腺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