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镜观察下对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进行联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两年期间所收治的所有门诊患者中,随机抽选160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且并发鼻窦炎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1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对实验组的80例患者采取镜下鼻中隔与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法,而对对照组的80例患者分两步走,先利用成形手术对鼻中隔偏曲进行治疗,尔后再进行鼻窦开放的手术治疗鼻窦炎。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虽然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愈情况、康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对比意义。结论分步治疗的方法虽然对鼻中隔偏曲并发鼻窦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在镜下对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联合手术的联合治疗方式更为安全和可靠,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鼻中隔偏曲并发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今后应大力推广镜下对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联合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 鼻腔鼻窦炎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5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镜术后患者疼痛改善程度的影响,最终达到降低镜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目的。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段,遵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影响鼻镜术后冷敷止痛效果的原因进行查检、分析,找出真因后拟定具体方案并实施,比较改进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改善后,镜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中重度疼痛程度比例由实施前的61%下降至实施后的2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镜术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鼻内镜 术后 疼痛程度 品管圈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3M微孔通气胶带改良后的胃肠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食道、胃肠道术后放置胃肠管患者87例,按手术时间单双日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后的胃肠管固定方法,对照组使用棉细绳固定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管重新固定例数、管道脱落例数、局部皮肤变化、患者耐受情况。结果试验组胃肠管重新固定例数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χ2=4.62,P〈0.05,试验组皮肤受损率为1例,与对照组6例比较,χ2=4.0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耐受程度比较后u=4.21,P〈0.01,患者对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更能耐受,管道脱落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后的胃肠管固定方法效果优于棉细绳固定法,操作护理简单方便,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肠道营养 插管法 胃肠 固定 临床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依据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病例数均为31例,分别给予其不同治疗方法,其中前组别均行经镜辅助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后组别则均行普通镜辅助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差值、SBP(收缩压)差值与SDP(舒张压)差值等多项心血管指标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采用经镜辅助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心血管指标情况,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经鼻内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镜下 Messerklinger技术在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 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 Messerklinger术为基本术式,行镜下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性镜鼻窦手术。比较 2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结论 镜下 Messerklinger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 标签: 鼻窦炎,慢性 Messerklinger技术 鼻内镜 中鼻甲
  • 简介:翼腭窝是颌面深部的骨性腔隙,位于眶尖的下方,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其间,并与颅前窝、鼻腔、眼眶及面颊等浅表部位毗邻。目前人们已重视翼腭窝区域的病变与治疗,一些学者已开展了镜下经或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区的血管神经性病变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并对翼腭窝的解剖和镜下翼腭窝的入路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本文介绍镜下翼腭窝区域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翼腭窝区 应用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内窥镜低温等离子来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旨在分析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全新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在比内窥镜的指引下使用低温等离子术对鼻腔粘膜筛前丘、中鼻甲厚端以及肥大鼻甲、下鼻甲厚端、神级分布区等相关部位实施治疗。结果研究发现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到93%,一年之后的有效率达到87%。结论在内窥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有着定位准确、无出血、治疗效果较好以及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操作较为方便等特点,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鼻内窥镜 变应性鼻炎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行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患者52例,均给予术前、术后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果52例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痊愈率100.0%;无1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经6个月回访记录显示无1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0。结论对行镜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炎 鼻息肉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镜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68例进行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对其基本信息例如个人生活习惯、职业等进行调查回顾,并随访具有两年以上病史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a0+b0+c0患者复发率为 35.7%, a1+b0+c0复发率为 12.5%, a0+b1+c0复发率为 22.2%, a0+b0+c1复发率为 27.2%, a1+b1+c1复发率为 50%,和 a0+b0+c0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体系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来说十分重要,有效的术后系统康复疗程能够提高患者镜术后治疗的效果,辅以健康的生活习性和良好的职业保护,能够大大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康复治疗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接受镜治疗期间施以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我院接受镜治疗的患者,共纳入58例。随机抽签法按1:1分成2组,对照组在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重点观察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治疗 综合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期间于本院行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72例开展对比性临床治疗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结果设置组别,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传统术式治疗、镜下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后功能指标、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6月时嗅觉功能、DCAN,术后6月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纤毛清除速度、NMCA、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镜下鼻窦开放术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通气、嗅觉功能水平,降低临床治疗并发症及远期复发风险,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镜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15例经镜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脑垂体瘤一次性切除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结论经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具有安全、简便、手术效果好、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密切的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鼻内镜垂体瘤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镜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0%vs15.0%),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6.25±1.23)d vs (8.87±1.24)d],差异显著。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在接受镜手术治疗期间配合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综合优势显著。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镜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3月~2022年04月期间接收的鼻窦炎患者80例,并依照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镜手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实验组镜术后实施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鼻腔冲洗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结果:干预组的临床总有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 白细胞介素 -5(IL-5)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鼻窦炎患者采用镜手术治疗后,给予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鼻腔冲洗液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鼻窦炎 鼻内镜 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鼻腔冲洗液 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镜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40例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SCT及镜检查,分析二者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结果  40例患者窦腔密度不均匀;28例软组织影完全填充窦腔;12例部分填充窦腔。22例发生骨质增强,10例骨质破坏。病变累及双侧13例,单侧27例。镜检查中可见鼻甲肥大22例,钩突肥大、息肉样变化29例,鼻中隔偏曲17例,鼻息肉9例。MSCT与镜联合检查诊断的符合率高于MSCT、镜单独检查(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鼻内镜 真菌性上颌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