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TI-RADS4~6类甲状腺病变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同时经超声引导下FNAB(细针穿刺细胞学)124例(138个结节)患者的基本资料回顾性分析,筛选出TI-RADS4~6类46例患者(54个结节),分设三组,即TI-RADS4A类(I组)、TI-RADS4B类(II组)和TI-RADS5~6类(III组)。对三组FNAB经超声引导下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组患者中,经超声引导下FNAB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3.64%、72.22%和68.97%。II组患者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8.57%和61.11%。III组患者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0%。结论将细针穿刺细胞学和TI-RADS分类标准联合实施,对诊断II组、I组准确率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使III组的穿刺率下降。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TI-RADS 4~6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RADS分类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比,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及诊断的准确性。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422例甲状腺结节,病理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8例病例的二维图像特征、T-RADS分类IV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纵横比大于1占85%(67/78);2、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75%(59/78);3、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94%(72/78);4.极低回声结节60%(46/78);5、结节内见微小钙化66%(52/78);6、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3.8%(3/78)。共穿刺患者411例,422个结节,女性218人,男性193人,结节最大直径19mm,最小直径3mm,每个结节穿刺1~2针,提拉次数每针5~6次。TI-RADS分类IV类及以上结节进行细针穿刺检查诊断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为18.5%(78/42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有创穿刺检查。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TI-RADS分类 细针穿刺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诱导麻醉后使用喉罩,于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入15mL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入15mL0.37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各时段其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物如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显著,即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还能降低其VAS评分,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展开对比实验。予以对照组传统针刺异感法,实验组则采取超声引导法。对比二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完成时长、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其持续时长等各项临床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P<0.05)。结论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可有效缩短麻醉时长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长。

  • 标签: 锁骨 臂丛神经阻滞 老年 上肢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心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共71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按照封堵术超声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TTE组32例和TEE组39例。结果TTE引导心导管法封堵成功30例,失败2例;TEE引导经胸小切口法封堵成功38例,失败1例。结论TTE与TEE在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均可采用,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非体外循环 封堵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PCIA)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TAP组与对照组各25例。TAP组双侧TAP,术后行布托啡诺PCIA;对照组仅术后行布托啡诺PCIA。观察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副作用。结果TAP组患者术后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TA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布托啡诺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AP组患者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TAP联合布托啡诺PCIA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用于肺癌定性及其分期(纵膈淋巴结及肺门肿大)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94例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确诊,对其临床影像学与内镜超声的表现及穿刺活检的结果予以分析。结果94例内镜超声均可见肺门或纵隔多组肿大的淋巴结,短径8.8~30mm平均19.4mm。成功穿刺94*3组淋巴结,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EBUS-TBNA准确率98.53%,灵敏度98.50%,特异度100%。结论EBUS-TBNA作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活检的一种新手段,创伤小,并发症少,准确性高,在肺癌分期的应用安全、可行。

  • 标签: 纵膈肿大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PICC置管后穿刺的54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精细化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品管圈。对两组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品管圈管理下的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1(3.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4.8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方面应用品管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中的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优化。

  • 标签: 品管圈 B超引导 PICC置管后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