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系统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给予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析比较行不同护理方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整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前急救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6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所进行的急救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比较,其中进行院前急救患者为49例设为观察组,自己来就诊患者为19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h后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4h内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例患者成功救治及转运,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3.2%。结论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及时有效的前急救能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阻止病情继续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壁挂式空气消毒机应用于母婴同室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在母婴同室开始使用壁挂式空气消毒机,详细记录感相关监测指标,并与2014年份未使用壁挂式空气消毒机时进行比较,记录同一母婴同室不同时期的空气培养超标率、产妇伤口感染率及新生儿脐带感染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2014年份,共抽查空气质量24次(每两周1次),出现9次病房空气细菌数超标,空气细菌超标率为37.5%;2015年份,共抽查空气质量24次(每两周1次),出现2次病房空气细菌数超标,空气细菌超标率为8.3%;P<0.05。2014年份,1375例剖宫产产妇中,共发生14例(1.018%)伤口感染,2419例新生儿中,共发生29例(1.199%)脐带感染,显著高于2015年份的0.132%及0.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壁挂式空气消毒机应用于母婴同室病房院感管理中,可有效改善病房空气质量,减少剖宫产产妇伤口感染及新生儿脐带感染率等院内感染情况发生,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壁挂式空气消毒机 母婴同室 院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聚乙烯乙醇(polyvinylalcohol,PVA)与真丝线段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PVA与真丝线段栓塞两组。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所在部位后,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经导管注入PVA颗粒或真丝线段,阻断子宫肌瘤血供。治疗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肌瘤体积。结果两组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和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7.73%;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45.81%和51.8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月经量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主要副反应是术后缺血性盆腔疼痛。术后发热症状,真丝线段组明显高于PVA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PVA或真丝线段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 聚乙烯乙醇 真丝线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四川省遂宁市基层120网络医院前急救能力,分析不足,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对遂宁市基层120网络医院共35家医院抽取24例进行调查。分析其前急救能力,硬件设施。结果调查医院中,公立医院21家,私立医院4家。设置急诊科16家。急诊科独立建制8家。二级乙等6家,一级甲等12家,一级乙等1家,其他5家。医生中,本科所占比例为38.64%,护士中,本科所占比例为14.53%。其他人员共计2例,均为中专。急诊科工作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专科为主。急诊科医生职称以中级、初级为主,护士以初级为主。医生年龄集中在26-55岁,护士多为35岁以下。急救车车型以普通转运车为主,其次为抢救型救护车。普通救护车工作年限大都为5-10年,抢救型急救车工作年限均在5年以下。转运型急救车中,医生23名,护士24名,驾驶员23名,担架员5名。监护型救护车中,医生7名,护士7名,驾驶员5名,担架员3名。研究还指出,前急救时间反应越短,患者的死亡率越低。结论积极加强急救应急装备、急救队伍建设,强化基层120网络急救能力,合理开发远程医疗移动软件,能全面确保城市以及乡镇的公共卫生安全,其为当前基层医院急救工作的主要任务。

  • 标签: 基层医院 急救 现状 调查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医护人员 配置状况 专业水平 技术水平
  • 简介:摘要本文共收录临床中遇到的多发伤病人46例,开放伤22例,闭合伤24例。46例多发伤患者中,经过前和院内救治,37例顺利康复出院。死亡9例。通过对病例救治的解析,阐述了对于多发伤进行院前和院内急救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对急诊专业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多发伤 院前院内一体化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前急救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前进行急救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前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送往急救中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进行急救治疗后,例患者在达到医院前病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在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急救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前进行急救处理为患者进后进行抢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镇静催眠药物 中毒 院前急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从呼叫到接受急救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的平均时间为(31.2±3.9)min,致残率为35.0%,死亡率为5.00%,低于对照组入院时间(36.2±4.1)min,致残率为43.3%,死亡率为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8,χ21=9.2955,χ22=8.8434,P<0.05)。结论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从呼救到被急救的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入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应用于宫外孕破裂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急诊科收住的宫外孕患者46例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予以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实施前急救的时间。结果实验组从呼救到实施前救治及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前急救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院前急救 宫外孕破裂 失血 休克
  • 简介:摘要前急救是一个紧急过程,与院内急救有很大的不同。在前急救的安全管理中,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措施,避免不安全因素,防止与出诊相关的意外事故发生。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主要讨论了与前急救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前急救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 标签: 院前急救 安全性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专职男护士运作模式在“120”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3月出车病例103例作为对照组,由具备执业证,临床实践经验达到2年,并取得广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举办的相应岗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护士完成;选择2016年4月—6月前急救病例10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前急救均由具备执业证,临床实践经验达到2年,并取得广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举办的相应岗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男护士出诊。比较实施前急救专职男护士模式前后护士前急救安全率及前急救理论知识及前急救四项操作情况。结果实施前急救专职男护士运作模式后,护士前急救安全率由实施前的94.2%升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职化运作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以及心前急救四项操作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成绩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救专职男护士运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护士前急救安全率,还提高了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及专项护理操作技能。

  • 标签: 专职男护士 院前急救 专业技能 理论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前急救措施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87例患者均平稳安全转送入院,且入院后经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均支持前诊断;患者经住院进一步治疗后,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2例,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其余患者均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达到95.40%。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救措施,才能促进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加之患者多为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因素,从而增大了院内感染的的危险性,只有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患者实行全程监护,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加强手卫生管理、护理用品严格消毒和做好生物监测等综合管理,才能使危重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行院前急救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0,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60,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院前急救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乡镇卫生是我国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基层的医疗体系中发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行,城镇卫生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标准逐渐增加,当前乡镇卫生护士队伍中焦虑症的患者较多,这和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关。本文分析了乡镇卫生忽视焦虑症出现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护士焦虑症评级与解决对策。

  • 标签: 乡镇卫生院护士 焦虑症 评定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