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3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剩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是否伴有基础疾病、年龄是否大于60岁、手术时间是否在45min以上、是否有肥胖、阑尾化脓、阑尾坏疽和非主刀手术缝合等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患者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伴有基础疾病、年龄大于60岁、手术时间在45min以上、有肥胖、阑尾坏疽和非主刀手术缝合,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因素、肥胖因素、手术时间因素以及阑尾坏疽和非主刀手术缝合等,临床医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提高警惕。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感染手术患者的相关基本资料,归纳切口主要分泌物培养结果等情况。以总结重要影响因素,促进预防措施深入改良。结果1328例行手术患者中有101例产生了伤口感染。三类手术切口、年龄≥60岁、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5天等均为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大肠埃希菌、金色葡萄球菌是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通过调查了解我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促进预防措施的改进,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完善医疗服务。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切口感染 回顾性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一2012年1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单因素X2检验的结果显示,年龄(X2=57.532,P<0.05)、糖尿病史(X2=30.517,P<0.05)、切口类型(X2=70.250,P<0.05)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9例脂肪液化患者治疗都均痊愈,未发生感染。结论对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同时在手术前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并于术后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之前我院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通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严格确保无菌性操作,手术后对切口进行了严密的护理和康复的指导,使患者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结论通过对我院的100例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全部康复出院,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 腹部切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并发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我院进行手术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调查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预防应用抗菌素、体重指数、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引流管数量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预防应用抗菌素、体重指数、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引流管数量,积极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对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43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3病人中、肥胖30例、滞产11例、贫血9例、糖尿病4例、咳嗽3例、使用电刀10例。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而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进行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的1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只有3例出现脂肪液化,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都健康出院。结论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的感染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护理经验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作为Ⅰ类切口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2015年实施的符合Ⅰ类切口定义的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情况,对比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的感染率差异和各类感染风险因素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未使用抗菌药物的193例,感染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37例,感染2例,两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宫颈糜烂导致感染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清洁手术定义的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可作为Ⅰ类切口手术管理不增加感染率。宫颈炎症可能导致感染率增加。宫颈粘液栓是子宫的细菌防御屏障,受到破坏时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宫颈完整是作为手术是否为清洁手术的重要判别因素。

  • 标签: 腹腔镜 妇科手术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既往文献,筛选出可能对造成外科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在医院行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以及未发生切口感染的配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手术施行季节、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是否长期使用激素、合并糖尿病或初次手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不同,而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面,两者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施行季节、切口类型、持续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激素使用和手术次数等因素相关。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病例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治疗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形式,治疗组采用小切口不缝合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显效人数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中显效人数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实践证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殊性,应用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进行治疗,其治疗形式其效果明显,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切口不缝合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晕小切口手术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乳晕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无并发症。结论采用乳晕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不影响美观,值得推广。

  • 标签: 乳晕小切口 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频电刀在疝气手术切口愈合中的临床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疝气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22例患者和实验组66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手术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给予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皮下出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疝气患者进行高频电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过量失血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手术切口的愈合率比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疝气患者 手术切口愈合 高频电刀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11%,24h内停药的占59.01%,48h内停药的占15.19%,72h内停药的占11.66%,大于72小时停药的占14.13%。无联合用药情况。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有5大类,共9个品种,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为一代头孢菌素(五水头孢唑林)。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需加强管理,合理用药。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I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9月外科I类切口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病历共100例,对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用药时机等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本组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最多,占64%,其次是青霉素类,占30%,还有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占6%,有94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100例I类切口手术病历中,有用药指征的占60%,无用药指征的占40%,。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首次药物种类选择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方面的问题,需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情况 I类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我院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阑尾小切口切除术及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量、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及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康复,观察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两中手术切除方法,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要由于对照组患者,较传统的阑尾切除术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感染率低,有利于患者康复的优点,建议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小切口手术 阑尾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病人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2组研究组(发生切口感染)和对照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重度贫血、切口长度、出血量、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室参观人员大于3人)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手术室众多危险因素有关,做好手术室防护措施对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4年9月共行脊柱手术732例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关治疗措施。结果732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早期切口深部感染15例,感染率为2.05%。患者均及时行切口深部组织清创灌洗引流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脊柱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后果严重,一旦发生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清创引流冲洗,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手术室2005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切口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体质量指数)、阑尾炎病症、切除方法、切口类型等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组患者年龄58.45±12.13岁,BMI23.98±0.93,化脓坏疽穿孔患者16例,占感染者比例53.3%,逆行切除患者8例,占感染者比例26.7%,手术时间为60.12±9.45min,均大于无切口感染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相关因素引起的切口感染。

  • 标签: 阑尾手术 切口感染 有关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9月接受阑尾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普通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阑尾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阑尾手术 老年患者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要点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124例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和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较低,满意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科患者切口感染,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