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的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的酶抑制剂联合用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自从Woodward报道了青霉烯核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来,

  • 标签: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舒巴坦 联合用药 临床
  • 简介:<正>多抗甲素(PolyactinA,PAA)是α-溶血性链球菌(alpha-hemolyticstre-ptococci)33#菌株经深层培养,提取精制所得的α-甘露聚糖肽物质,是我国新近开发的一种抗生素,具有直接的抗肿瘤效应和刺激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在体内外对小鼠S-180,艾氏腹水瘤等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配合放疗、化疗用于肺癌、

  • 标签: 多抗甲素 抗肿瘤作用 机理研究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抗肿瘤效应 抑制作用
  • 简介:<正>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尽管对肿瘤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比过去有很大进展,但大多数肿瘤病人仍由于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影响了治疗效果,最终死于肿瘤的转移。因此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肿瘤转移与血凝关系密切,机体的高凝血状常有利于肿瘤的转移,因此可设想能对抗血凝过程的药

  • 标签: 抗肿瘤转移 转移作用 生物学特征 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血凝过程
  • 简介: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的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的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的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

  • 标签: 活性作用 多抗甲素 NK细胞活性 食道癌患者 靶细胞 人外周血
  • 简介:<正>前期工作表明,记录家兔心内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时引起有显著意义的血压降低(Bpd)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记录MAP时Bpd的机理。实验用健康两性、体重2.1±0.3kg的家兔12只。同一动物经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

  • 标签: 单相动作电位 家兔 心外膜 前期工作 记录 血压降低
  • 简介:AD—89((1,4—二N—羟乙基乙二胺)—1,4—二去羟基—η一吡咯霉酮)是一个新的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初步药效学研究发现其对艾氏腹水瘤及L1210白血病等有显著的疗效,本实验用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药物与提纯DNA的直接作用,用碱性洗脱法研究了药物对细胞内DNA的作用,结果发现AD—89能明显减慢超螺旋的PUC9DNA的电泳迁移率,小牛胸腺DNA与AD—89作用后可使AD—89的紫外吸收

  • 标签: 蒽环类 AD 抗肿瘤药 作用机理研究 紫外光谱法 DNA
  • 简介: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至少记录到一次惊厥性发作的117例癫癎患儿的脑电图资料,我们观察到其中7例存在着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postictalgeneralizedelectroencephalographysuppression,PGES),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接受AEEG监测的癫癎患儿117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年龄9个月~11岁。

  • 标签: 儿童 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 PGES 动态脑电图
  • 简介:用保持家兔处于闭胸状态记录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技术,用22只健康家兔,研究垂体叶素(Pt)对MAP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在清醒局麻动物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1.iv.后分别用Pt1U.Kg-1和2U.Kg1.i.v.,均出现同对照差异显著的心率减慢、MAP振幅和O相最

  • 标签: 单相动作电位 垂体后叶素 健康家兔 电生理改变 室性早搏 上升速率
  • 简介: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其耐药株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其β—内酰胺环而失去抗菌作用。过去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是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以阻碍细菌产生的酶的降解,从而达到提高抗菌活性的作用,目前用β—内酰胺酶抑制抑制β—内酰胺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 标签: 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抗菌作用 头孢哌酮 抗菌活性 头孢唑啉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氧化白藜芦醇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生长的IC50;采用Transwell法测定经不同浓度氧化白藜芦醇(25μM、50μM和100μM)以及白藜芦醇50μM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的迁移率。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白藜芦醇抑制QGY-7701和SMMC-772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00.37±21.97μM和74.39±9.30μM。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经25μM、50μM、100μM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50μM处理24h后,各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分别是74.96±2.85%、60.26±9.25%、38.58±8.69%和46.80±8.43%。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白藜芦醇浓度越高,细胞迁移率越低。结论:氧化白藜芦醇具有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的细胞增殖作用;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迁移能力,其抑制能力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氧化白藜芦醇 肝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桔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桔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绘制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曲线观察桔皮素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桔皮素对SMMC-7721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一时间,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桔皮素浓度为0.24—30μg·mL。时,对SMMC-7721细胞在药物处理72小时后抑制率为3.85%~93.59%,且72小时的IG50为14.69—21.11μg·mL^-1。生长曲线结果提示,桔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桔皮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

  • 标签: 桔皮素 SMMC-7721 抑制增殖
  • 简介:本实验根据近年发展起来的体视学(stereology)原理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同时结合功能观察,定量研究雷公藤多甙(MTW)对阿霉素(ADM)性肾病大鼠肾小球三维空间结构和多聚阴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1)肾病组大鼠一次性静注ADM7.5mg·kg-1,28d形成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肾病蛋白尿 大鼠肾小球 光镜 多聚阴离子 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