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生产和研究活动,尤其在质量控制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指纹图谱文档格式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本文提出基于SVG的中药指纹图谱数据描述解决方案;提出通过在SVG文档中引用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描述的方法实现基于SVG的中药指纹图谱文档的语义;统一混乱的局面。

  • 标签: 中药指纹图谱 SVG DOM RDF 语义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6中抗精神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现状,探索影响药物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6中抗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结果:6中抗精神药物达标率差异较大,血药浓度受日剂量、性别、年龄因素影响。结果:药物浓度监测能有效提抗精神药物的在控率,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TDM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名老中医陆曙在治疗不寐(失眠)方面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陆曙医师治疗不寐的处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提取常用药物等信息,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发现,陆曙在治疗不寐时常用的药物包括甘草、栀子、川芎、香附、丹参、六神曲等,且常以特定的药物组合出现。此外,他在用药剂量上显示出个体化特点,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调整。结论:陆曙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强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组合和剂量。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中医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实证支持。

  • 标签: 不寐 陆曙 中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DRG进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住院病案500份,统计住院病案首页存在的缺陷问题,分析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然后再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病案500份,对比两个年度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缺陷率及两个年度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药治疗直肠息肉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由我院为结直肠息肉患者开具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共收集到70例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中药处方,使用中药144味,用药频次为584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当中4味消食药、2味健脾药、1味化痰药、3味理气药、12味补益药,主要含有乌梅、白术、甘草、僵蚕、茯苓、陈皮等。所有配伍当中基本都含有乌梅。结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主要药物为乌梅。

  • 标签: 数据挖掘 中医药 结直肠息肉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超声电子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有效优化和改善超声“阅片”教学模式,同时便于教师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和优势,创新和改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效。本文主要对超声电子数据库库的创建和其在“阅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超声电子数据库 建设 “阅片”教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十年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服务平台所收录的,推拿或以推拿为主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观察期刊文献,对地点、病例数、治疗方法、操作部位、经络、腧穴等进行整理、挖掘,总结。结果:检索符合要求期刊文献28篇,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推拿联合针刺、艾灸、中药,操作部位以头面、腰背为主,推拿手法多以按揉、推法、揉法等为主,督脉、任脉、足太阳经脉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重点经脉。结论:原发性心脾两虚型不寐临床治疗多以推拿结合其他疗法干预,头面、腰背部为重点操作部位,手法多采用按揉法,督脉、膀胱经是治疗首选经脉。

  • 标签: 推拿 心脾两虚 不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传统的手术学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外科医师学习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最基础的操作时,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将短视频充分应用于手术学教学,建立基于新技术及新器械的短视频教学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手术学短视频教学体系,并且随着新技术与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而增添数据库内容。

  • 标签: 手术学教学 短视频教学数据库 创新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接收并入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将其分组,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品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方式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