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手捻针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记忆减退及睡眠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捻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干预.两组受试者每周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分别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记忆情况,以此客观评价手捻针针刺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且治疗组PSQI评分下降更显著(P<0.001).ERPs组内比较显示,治疗组N1、P3峰潜伏期治疗后缩短,N1、P3峰波幅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峰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均不显著(P>0.05).ERPs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缩短P3峰潜伏期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对于慢性失眠及其伴随的记忆损害,手捻针针刺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针刺疗法 手捻针 失眠症 记忆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使用高质量护理对紧急重症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 我们选择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的 3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 150例 ,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 进行护理标识 管理。实施护理管理后,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标识 管理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采用护理标识 可以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效率 。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护理质量 护理标识
  • 简介:目的:观察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将92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心烦、易怒、紧张不安"为情志症状群,检测所有入选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及实验组中伴有和不伴有情志症状群者P300的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2、P3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3波幅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中无情志症状群者P2、P3波幅较有情志症状群者明显降低(P〈0.05),且其P3波形低平。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能成为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的辅助评价工具,"心烦、易怒、紧张不安"的情志症状群与P3波幅相关。

  • 标签: 失眠症 记忆力减退 情志症状群 P300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术后1周LDL-C为2.29~2.78mmol/L的设定为M1组,将术后1周LDL-C为2.79~3.27mmol/L的设定为M2组,将术后1周LDL-C为3.28~3.75mmol/L的设定为M3组,对比3组在HDL-C、TC、LDL-C三项指标差异,测定3组SYNTAX、HbA1c、hs-CRP、LVEF,对比半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SYNTAX、HbA1c、hs-CRP、LVEF四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在术后半年内,M2、M3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M1组(P<0.05),TC、LDL-C水平显著高于M1组(P<0.05)。M2、M3组SYNTAX、HbA1c、hs-CRP三项指标显著高于M1组(P<0.05),M2、M3组LVEF指标显著低于M1组(P<0.050)。M2、M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M1组(P<0.05)。AMI患者PCI术后LDL-D水平与SYNTAX、HbA1c、hs-CRP三项指标呈正相关,与LVE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可结合SYNTAX、hs-CRP、LVEG三项指标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 简介: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1000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围绕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态度、学习安全知识的途径和态度、对突发事件相关资讯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评价等内容,了解当前高校针对突发事件开展安全教育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机制、搭建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等建议措施。

  • 标签: 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 简介:2011年11月29日-12月1日,中国一东盟中医药(传统医药)防治重大卫生事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南亚国家联盟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杨龙会副司长、国际合作司朱海东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常务副院长,卫生部国际合作司胡美奇处长,外交部亚洲司贺湘琦副处长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文莱、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卫生部传统医学部门的官员和专家代表80人参加。贺湘琦、胡美奇、朱海东、刘保延分别代表外交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致辞,印度尼西亚尹大和女士代表与会的东盟各国专家致辞。研讨会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就传统医学防治重大卫生事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平台。开幕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范吉平主持。

  • 标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重大卫生事件 中国卫生部 学术研讨会 医学防治 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