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的放疗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整理收集56例食管患者,随机分成超分割放疗(HF)组和常规分割放疗(CF)组,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前胸1个正中野和后背2个斜野)照射。结果超分割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3.6%和39.2%,明显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46.4%、28.6%和21.4%(P<0.05);超分割放疗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1%、67.9%和46.4%,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组的53.6%、32.1%和21.4%(P<0.05);两组急性放射反应及早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超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因局部复发而死亡者分别为64.7%和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技术能明显提高食管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没有增加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超分割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的经左开胸手术和经右胸加腹手术的差异。方法采取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比的方法,前者经左开胸手术,后者进行经右开胸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弓上吻合。结果治疗组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左胸和经右胸食管手术的对比,经左胸为一切口,要打开膈肌,术后有膈疝的风险,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较短,经右胸需联合开腹,可清除上段食管旁淋巴结,对术后分期意义更大。

  • 标签: 食管癌切除术 食管癌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患者的术后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河南省某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rth希望量表评价患者的术后希望水平,同时分析术后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管患者的术后希望水平总分为(38.29±4.51)分,其中“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为(12.58±1.59)分、“采取积极行动”维度得分为(12.67±1.57)分、“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维度得分为(12.88±1.59)分。食管患者家庭关怀度平均得分为(8.76±2.43)分,处于家庭功能良好状态。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食管患者家庭关怀度与术后希望水平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家庭支持功能和病情知情情况食管患者的希望水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家庭支持功能和病情知情情况是影响食管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的因素(P〈0.01)。结论食管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得分处于中高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争取外界支持,提高家庭关怀度并且适时告知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 标签: 胸外科 食管癌 希望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92-01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食管患者术后镇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食管手术患者6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33和对照组27;实验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对照组当疼痛无法耐受时采用肌肉注射镇痛剂,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初次肛门排气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初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泵用于食管术后的镇痛护理安全可靠,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因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PCEA 术后镇痛 食管癌,肺部感染,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诊断对于早期食管(EE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疑似EEC的患者8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放射组。对照组实施超声内镜诊断,放射组实施放射诊断,对两种方法检出率、符合率进行观察对比,并探讨EEC的病理特征。结果放射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EC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取放射诊断方法能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完成定位、定量、定性、定型、定期5大诊断任务,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依据。

  • 标签: 放射诊断 早期食管癌 EE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食管术后健康行为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食道根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围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的改变。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食道根治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食管癌 围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胸外科10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瘘及时手术,中晚期瘘胃肠减压,充分彻底冲洗和引流,肠内营养支持,均可痊愈。结论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有效治疗措施,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吻合口瘘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食管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安钢职工总医院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共收治食管患者136例,全部病例术后经病理核实,按照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晚,将患者随机分别分为早期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分别为68例,EEN组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岁;PN组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1岁;具体分析两种营养方式对该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E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1周EEN组的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EEN组肺部感染、吻合瘘、心脏并发症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两组比较,EEN组能促进食管患者术后代谢和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食道癌
  • 简介:摘要总结了10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保持引流管的充分引流,保证营养的摄入,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1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吻合口瘘 护理
  • 简介:摘要食管的手术切口选择十分重要。手术切口选择的好,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有利于中的各种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也有利于术后的恢复。食管的手术方法有多种,相应的手术切口选择也有多种。我院自08年8月至11年6月采取颈、胸、腹部三切口进行食管手术的共17例,而这17例三切口手术采取了二种切口方式,一种手术中更换体位,胸部切口采取后处侧切口,另一种手术中不更换体位,胸部切口采取前外侧切口。现将这二种方法分析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2年食管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食管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年龄别食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为标准来计算标化调整率。结果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发病粗率为26.73/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20.80/10万,累积率(0~74岁)为2.64%;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死亡率为17.77/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67/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60%。安徽省食管病理诊断比例为68.0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5.04%,死亡发病比为0.66。结论本研究反映出安徽省2012年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的食管发病和死亡情况,安徽省食管发病和死亡水平与国家大致相当,应当加强男性及60岁以上人群上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积极预防食管

  • 标签: 食管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食管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72例食管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将食管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食管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明显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