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改良技术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穿刺和固定,比较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固定架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40例,男28例,女12例。其中内固定术后前不连2例,内固定术后失效2例,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1例,局部浅表感染2例。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24例,(GustiloI型1例、II型20例、IIIB型3例)。闭合复位3例,开放复位37例。予自体骼骨植骨5例,胫骨拉力螺钉固定8例,腓骨克氏针固定2例。局部皮瓣转移3例,创面游离植皮3例。结果随访7-41个月,平均20个月,无一失访。1例中年患者术后死于肝癌,1例术后针道感染,1例CustioIIIb骨折骨不连,其余病例均骨折愈合,无骨感染和畸形愈合发生。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胫腓骨折的一种主要方法,有其独特优势,提高外固定架稳定性,降低针道感染和固定针松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架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踝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武汉市中医院2013年-2015年收治60例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分为后踝空心针固定组共27例,钢板固定组共15例,石膏固定组共18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克氏针内空心针固定组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骨折的畸形愈合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存在感染的可能。结论闭合穿针石膏外固定及小夹板两种固定方法治疗此骨折最终的优良率相近,但考虑使用克氏针固定减少了骨折的畸形愈合率,所以对于克氏针结合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法,应该优先考虑。

  • 标签: 后踝骨折 石膏 钢板 克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位掌骨骨折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病例报告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因掌骨干骨折而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32例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0岁。单发骨折22例,多发骨折10例。闭合性损伤30例,开放性骨折2例,其中4例为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15例,掌骨干骨折9例,基底骨折8例。粉碎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周)。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activeflexionTAF)的评级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掌骨 骨折 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患者术中俯卧位,先行闭合手法复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钻入克氏针,以C臂透视正侧位、入口位、出口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将直径7.3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置入骶1、2椎体。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23例患者术后无一例骨盆感染,无周围神经损伤。骶髂关节复位和功能良好。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

  • 标签: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脱位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根据近些年来进行14例AF棒内固定胸腰椎的手术配合体会,详细介绍了具体操作及配合,对手术器械的准备及灭菌方法、手术体位、电刀、脊椎细纱条、明胶海绵、骨蜡的应用,手术适应症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手术通过AF内固定后使压缩的椎体复位,达到治疗目的;椎体牵开器的使用,使切口暴露明显,便于操作;电刀、脊椎细纱条、明细纱条、明胶海绵、骨蜡的应用,可大大减少失血。病人康复快,费用适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疾患的手术方式。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悉整个手术方式和操作过程,还要掌握特殊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开展。

  • 标签: AF内固定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外固定支架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断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为目的的一项治疗术。它很早就已经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了多次改进,向外形轻巧型、固定牢靠型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我们近十年多来对38例患者施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骨折后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固定法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已有100余年历史,内固定器材主要有钢板、髓内针、螺丝钉等。它能使骨折端取得解剖复位,具有可早期负重、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主要适用于斜形、螺旋形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及骨折伴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

  • 标签: 内固定法 治疗 胫骨下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以便优化选择头皮针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116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选用传统头皮针的固定方法(三步固定法)和新的固定方法(二步固定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二步固定法的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稳妥,软管反折少,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固定时间明显少于三步固定法(p<0.01),拔针时间也少于三步固定法(p<0.01)。结论静脉输液头皮针采用二步固定法操作简单快捷,同样起到固定稳妥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头皮针固定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80例,其中99例(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81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5年,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6,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17.34、21.41,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恢复快,创伤小,固定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肘内翻
  • 简介:静脉内治疗是近代医学的组成部分,约50%患者接受此治疗,而输液程序中的胶布固定是主要的一个环节。胶布的固定效果关系到输液顺利与否。目前输液针头的固定方法及标准尚无确切的报道。我们通过多年对我院门诊成年患者输液操作观察,总结出仅用两条胶布就可固定妥当。这样,既减少患者因固定不当、针头滑出,造成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操作的繁琐。替代了传统的3—4条胶布固定

  • 标签: 浅静脉输液 固定法 静脉内治疗 胶布固定 成人 输液针头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PICC防水固定套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方法,应用该套患者可有效固定PICC导管的延长端,有效防水,方便病人洗澡时佩戴;两端设有搭扣,便于固定和调节松紧度;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临床使用效果好,患者满意。

  • 标签: PICC 防水 固定套
  • 简介:通过对12例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病例,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治疗经验。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骨折21例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经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1例髌骨骨折患者全部一期愈合,经过X放射拍片复查,没有骨折块分离移位的发生,关节面平整无粗糙。在随访的19例中,最长5年,最短10个月。骨折一般在8-10左右愈合,均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恢复,无关节僵硬发生,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内固定取出时没有发现松脱情况,骨折全部获良好愈合。结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髌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胃管(胶布)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巧用透明贴固定胃管)之间的差异,探索安全、有效、简单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改良组(新方法)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固定方法组。结论改良固定法(新方法)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减少病人意外脱管事件,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降低了非计划脱管率,,有效地降低患者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病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胃管 固定方法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外踝骨折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骨一科果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快,平均随访12个月,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颇佳。

  • 标签: 外踝 骨折 内固定术 &ldquo T&rdquo 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除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穿刺点渗血渗液,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选择200例在我科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根据穿刺先后顺序,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选用头静脉进行穿刺,输注的液体种类均无明显差异,且无刺激性。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固定,进行效果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在正常拔管、渗血渗液、发生静脉炎,套管脱出、患者有恐惧心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避免静脉留置针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能明显提高正常拔管率。

  • 标签: 留置针 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