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对结直肠腺瘤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肠道菌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为正常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观察不同组间患者肠道菌构成变化。将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10例,内镜下切除术后不予益生菌治疗;美常安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2粒,3次/d);培菲康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粒,2次/d)。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集术前和术后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益生菌对肠道菌的影响。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紊乱,与正常组相比,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而大肠杆菌数目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服用两种益生菌后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上调,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肠球菌的数量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改变,益生菌制剂可使结直肠腺瘤患者的有助于恢复肠道菌,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结直肠腺瘤 肠道菌群 益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肌力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运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肌力训练,干预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改善明显,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

  • 标签: 核心肌群肌力训练 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李伯教授运用肝脾同治理论在治疗情志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情志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实验设计,共纳入50例情志疾病患者。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志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肝脾同治理论在情志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WHOQOL-BREF评分显著升高,表明患者的情志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李伯教授运用肝脾同治理论治疗情志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法为情志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脾同治  情志疾病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未治疗的HIV-1新诊断人群耐药传播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3~2014年新诊断HIV-1感染人群随机抽样,对样本HIV-1POL区进行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分析,并评估新诊断人群HIV-1耐药传播水平。结果共有203个样本获得有效序列,样本中07_BC重组亚型193人,比例最大,占95.07%;C亚型5人,占2.46%;01_AE/B亚型2人,08_BC亚型3人;对HIV-1POL区耐药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PR区耐药传播率为0.99%;RT区耐药传播率为2.46%。HIV-1耐药总传播率低于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HIV-1新诊断人群的亚型主要是以07_BC重组亚型为主;和田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新诊断HIV-I感染者中已经出现PR和RT区耐药突变株,但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应适时开展耐药性监测。

  • 标签: 艾滋病 病毒亚型 耐药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了解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积极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在调查的2057例儿童中,男1093名,女964名。单纯性肥胖检出人数为118人,检出率为5.74%,其中轻度肥胖检出率为4.52%,中度肥胖为1.01%,重度肥胖为0.15%。结论:婴幼儿肥胖主要为单纯性肥胖,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高出生体重;摄入过多;活动过少。

  • 标签: 3岁以下婴幼儿 单纯性肥胖 调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脑血管科室中3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护理管理手段,实验组建立微信平台进行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与纠纷率进行比较分析,对护理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综合功能评分(FCA)进行量化。结果实验组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与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的患者GCS与F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信群平台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发起人主导-同伴驱动相结合的”同伴干预模式对降低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高危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方法招募过去12个月中有过肛交或口交的MSM,建立同伴干预队列。通过培训同伴中的“发起人”和MSM志愿者,由他们组织实施4个主题的干预活动(行为危险评估、行为改变计划、行为改变实践和经验分享),干预时间为2个月。通过比较干预前和干预结束第3个月干预对象艾滋病知识和性行为等变化,评估同伴干预对降低MSM人群HIV髙危行为的作用。结果127名MSM参加干预研究,干预结束第3个月随访到106人,随访率为83.5%0干预对象艾滋病知识由干预前(14.9±2.419)提高到干预后的(17.6±1.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近3次与男性性伴、男性固定性伴、男性性伴发生肛交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0.1%、48.4%和51.3%,提髙到评估调査时的70.3%、54.2%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最近I次与男性性伴、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报告率干预前为34.9%,42.5%,干预后下降到17.0%,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起人主导-同伴驱动相结合”的同伴干预可降低MSM人群无保护肛交行为。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高危行为 同伴干预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2015年10月16日1645分,泸西县疾控中心接到泸西县白水镇卫生院电话“我医院收治了二十余人可疑食物中毒患者,症状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为主”,接到电话后我中心接到报告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此事,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成立调查小组,于1720赶到白水镇卫生院开展调查,现将截止到10月16日1830的调查情况小结如下

  • 标签: 病学调查 分析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利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进行相对应的调查和分析,探究其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通过相对应的调查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38.55±2.59)分,其中,在中等自我管理水平的患者有58%左右,在足部护理、血糖监测等一系列相关行为的得分方面相对来说比较低,血糖控制达标,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从整体来看,只占到22%左右,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充分表明,各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结论从整体上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等相关方面都不够理想,不尽如人意,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进行切实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是进行血糖控制的关键因素,是预测因子,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患者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够使其血糖控制得到更著的成效,对其生活质量有更大程度的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现状
  • 简介:作者采用常规滤纸附贴发酵法和快速纸片法同时对100份食具检测大肠菌,结果显示两法差别无显著性,符合率达81.8%。认为快速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有助于对食具卫生进行及时的监督管理。

  • 标签: 快速检验法 大肠菌群 食具卫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务人员配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评价的整随机临床试验。方法:使用整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140名医务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自我意愿及口罩配戴习惯,将140名医务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有70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具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参照组有70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无佩戴口罩的习惯。对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佩戴口罩习惯的实验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概率(4.91%)明显低于无佩戴口罩习惯的参照组医务人员(1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务人员 佩戴口罩 呼吸道感染 效果评价 整群随机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胰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加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肠道菌、肠道粘膜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都有所下降,治疗组的菌的数量则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清胰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疗效,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肠粘膜功能,调整肠道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加减 肠道菌群 肠黏膜功能
  • 简介:摘要 以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面瘫为例探讨中西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规范表述要素,以期为中西医临床 RCT文章的规范撰写提供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 (WANFANG)、维普数据库 (VIP) 获取 1991—2017年国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 RCT文章 66篇。参考 CONSORT标准,对纳入的文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西医治疗面瘫临床 RCT文章表述问题较多,多数文章存在表达不完整的情况,中西结合临床 RCT 文章的撰写还需规范,尤其是前言、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干预措施部分。

  • 标签: 中西结合 面瘫 表述要素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脑膜炎症候(腮脑)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3年8月份本院160例患者基本信息,填写《脑炎脑膜炎中医临床信息采集表》,运用描述性统计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腮脑的中医证候特征。结果中医证候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项强、倦怠为主,意识障碍轻微或无;证型主要是卫气同病型。结论腮脑的中医证候主要以卫气同病型为主。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脑炎脑膜炎 中医症候群 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护理后,B组的HAMA(3.5±1.3)分、HAMD(3.6±1.5)分评分优于A组(6.4±1.8)、(6.5±1.5)分(t=6.852、7.145,P<0.05),发作频率(1.7±0.8)次/月低于A组(3.2±1.5)次/月(t=6.589,P<0.05),发作时间(5.0±1.5)min短于A组(7.2±1.8)min(t=8.145,P<0.05)。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3.94%)好于A组(78.79%)(χ2=6.471,P<0.05),患者满意率(100.00%)高于A组(87.88%)(χ2=7.125,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