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镇痛泵用于全膝关置换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拟初次单侧行全膝关置换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静脉镇痛泵组(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患者术后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持续镇痛3d。记录患膝静息及主被动屈伸膝关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副作用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72h静息及主被动屈伸膝关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副作用均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置换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持续静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行关节功能锻炼,是全膝关置换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 标签: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人工膝关置换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采取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人工膝关置换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进行,按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分,两组各46例。其中,通过传统模式进行护理的为参照组,加强疼痛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护理工作的效果。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护理前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均下降,研究组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工作有效性的对比上,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人工膝关置换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采取疼痛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其功能性的恢复。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锻炼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人工全膝关置换后康复锻炼中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9.5~2020.4内接治的80例人工全膝关置换后康复锻炼患者依照电脑随机盲化法列为基础组(n=40,基础护理)与疼痛组(n=40,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疼痛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 在人工全膝关置换后康复锻炼患者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能使其在康复锻炼中改善疼痛程度,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的顺利展开,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做好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膝关置换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膝关置换手术的患者134例,对患者制定详细量化的功能锻炼方法,包括手术前、手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后的指导。结果本组134患者进行1年随访,效果显著,无一例发生关节粘连;结论做好膝关置换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关节粘连发生率,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功能锻炼 膝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膝关置换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运动联合康复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置换患者,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2月,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实验组给予患者运动联合康复护理法,并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膝关功能评分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标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膝关功能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运动联合康复护理法合理运用到膝关置换后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切实提高患者膝关功能评分指标,为患者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运动联合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全膝关置换后患者护理中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膝关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2020.5-2020.12,78例行全膝关置换的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9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针对性康复护理法用于观察组。结果:KSS评分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膝关置换后护理中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膝关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

  • 标签: 针对性康复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髁膝关置换治疗膝关单间室病变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膝关单间室病变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单髁膝关置换治疗。对患者术前进行HSS评分,同时对患者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进行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较,研究中所有患者股胫角、HSS评分等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针对于膝关单间室病变患者而言,选择采用单髁膝关置换治疗效果可靠,同时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单间室病变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膝关置换治疗重度膝关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58例重度膝关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对患者均实行人工膝关置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VAS评分、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躯体疼痛及社会交往测评得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重度膝关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人工膝关置换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膝关损伤恢复,减轻 疼痛情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 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置换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人工膝关置换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膝关功能恢复优良率是92%,对照组膝关功能恢复优良率是6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置换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护理对全膝关置换后早期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全膝关置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未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护理)与实验组(34例: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髌上15cm周径比对照组低,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Lysholm评分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徒手淋巴引流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早期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前镇痛在人工膝关置换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观察组)人工膝关置换患者在超前镇痛情况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32例(对照组)人工膝关置换患者按照常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对患者术后12及72小时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分,对术后3天及1周膝关屈曲角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术后12及72小时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分,对术后3天及1周膝关屈曲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膝关置换病人实施超前镇痛后可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超前镇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下床活动在膝关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并行膝关置换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下床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的膝关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独立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   结果: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下床活动后,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膝关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独立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下床活动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促进膝关功能恢复和术后早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早期下床活动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平均住院天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对全膝关置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92例全膝关置换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提供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提供常规院内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膝关功能评分。结果出院前1日,两组患者HSS(膝关评分)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062,P=0.951);3个月后再次返院复查时测评结果为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t=10.725,P=0.000),结论为全膝关置换患者提供家属同步教育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出院后膝关功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膝关置换后开展疼痛关爱病房的镇痛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全膝关置换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行以疼痛关爱病房护理,对两组镇痛疗效及关节肿胀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天研究组疼痛评分和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置换后开展疼痛关爱病房的镇痛效果良好,还可以改善关节肿胀情况,对膝关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疼痛关爱病房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人工膝关置换后患者的膝关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我科96例全膝关置换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的同时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功能康复、满意度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患者效果更好,即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置换后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膝关功能恢复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个体化护理干预 膝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置换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全膝关置换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主动康复锻炼方式,实验组在主动康复锻炼方式的基础上联合cpm机,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主动康复锻炼联合CPM机能够明显改善膝关活动度、改善膝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股四头肌肌力、行走活动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主动康复锻炼联合CPM机能够能够明显改善膝关活动度、改善膝评分,有利于患膝的膝关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置换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膝关置换患者7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家庭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置换后患者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功能,并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膝关节置换术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置换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膝关置换患者60例,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持续被动运动),各30例,判定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更低,在HSS评分方面,观察组更高,且观察组AROM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置换后开展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运动 早期康复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