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野外实践教学在地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克拉玛所处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的交汇处,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褶皱构造、大型纵向走滑断裂构造发育,广泛发育晚古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和蛇绿混杂岩带,沉积地层连续、完整,沉积构造典型、特征显著,古生物化石丰富,白杨河深切峡谷、河流阶地地貌以及乌尔禾魔鬼城雅丹风蚀地貌各具特色,西北缘油砂矿、紫砂矿、金丝玉等矿藏储量丰富。区域内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为克拉玛工程教育基地各院校的地学类相关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个理想的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 标签: 地质 实习基地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克拉玛依
  • 简介:克孜勒萨金矿经地表地质工作和平硐控制,初步确定是一个蚀变岩型的金矿,主矿体长度在100m左右,宽度2~3m,金平均品位5×10^-6,通过本次工作预测深部有隐伏矿体存在,有一定的开采价值,有进一步进行深部工程控制的必要.

  • 标签: 克孜勒萨依淦矿 地球化学特征 深部 预测
  • 简介:卡拉沙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4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砂组沉积时的古环境水动力相对最强,以潮间带下部为主,储层砂体最发育,单个砂体的厚度也最大,为纵向上最好储层段.

  • 标签: 储层 沉积相 潮坪环境 砂体 岩石组合 沉积构造
  • 简介:在东昆仑祁漫塔格阡巴达地区运用综合物探法发现多条磁铁矿体,增加了铁矿资源量,取得较好地质找矿成果。通过对M-1—1磁异常开展工作,查明高重力、高磁异常组合特征,经钻探工程验证为隐伏磁铁矿体引起。据此提出寻找矽卡岩型磁铁矿床采用以磁法为主、重力及电测深综合物探方法为辅的技术组合。

  • 标签: 东昆仑 依阡巴达 矽卡岩 磁铁矿 综合物探
  • 简介:西准噶尔克拉玛岩体为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为海西中期侵入岩体,具有高钠、铝等特点,AJCNK=0.71~0.78,NK/A为0.8~0.89,为偏铝质钙碱性花岗岩.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Eu弱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亏损,富Sr,La/Yb值相对低.多种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综合图解分析表明,该岩体为Ⅰ型花岗岩。与达拉布特断裂西侧同时期的庙尔沟A型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区别,盆地具有较为年轻的地壳基底,克拉玛岩体为岛弧花岗岩,晚石炭世准噶尔地区仍存在着洋盆体制。

  • 标签: 克拉玛依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Ⅰ型花岗岩 岛弧
  • 简介: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科克萨蛇绿岩带,为一套由蛇纹岩、枕状玄武岩及安山玄武质凝灰熔岩、辉长岩(辉绿岩墙)、硅质岩构成的混杂岩带。选择组合中的枕状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以低镁(Mg#=0.27~0.33)、高钛(1.31%~2.43%)为特征;稀土分布有LREE富集(La/Yb)N=9.22~13.01,无明显Eu异常(δEu=0.95~1.15);Rb,Sr略显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P)相对OIB型玄武岩无明显异常。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洋岛玄武岩基本一致,具典型洋岛(海山)型玄武岩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科克萨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洋岛(海山)环境。

  • 标签: 西准噶尔 科克萨依蛇绿岩 岩石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岩
  • 简介:8月22日,为期3天的北京市地灾防治高级研修正式开班。研修旨在探讨地灾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方案,提高北京地区各地质部门在地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治理等方面水平;增强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促进首都安全和世界城市建设。

  • 标签: 高级研修班 北京市 防治 防灾减灾工作 地质部门 北京地区
  • 简介:迈克-塔西克西韧性剪切带位于昆盖山北缘大断裂以南,木吉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区域地球化学环境上看,昆盖山早石炭世火山岩以Cu、Au、Ag、Co、Ni、V、Ti、Cr元素相对富集,其成矿元素组合为Cu、Au、Zn、Ag等,有形成Cu、Au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1].区内岩浆活动以海西期为主,火山活动比较强裂,具有"双峰"态火山岩组合特点,产在卡拉更推覆体前缘的韧性剪切带为Au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富集提供了热动力与富集空间,表明该韧性剪带与区内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控矿特征 变形构造 岩浆岩 地质特征 金矿 成矿作用
  • 简介: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于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 标签: 次生孔隙 中低孔、代渗 早期方解石胶结 溶蚀 晚成岩B期
  • 简介:通过在加尔地区中—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发现的外来岩块,查清了该区泥盆纪和石炭纪化石共生的原因,为确定该地区地层时代提供了佐证,并对研究本区石炭系的形成环境及区域构造演化等均将有新的启示.

  • 标签: 西准噶尔 加依尔山 石炭系 外来岩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