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川西坳陷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样品的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讨论了砂岩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富SiO2的孔隙流体对初期形成的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产生溶蚀作用。如果孔隙流体性质呈现适合石英胶结物形成时,当流体渗透过绿泥石环边到达石英碎屑颗粒表面,由于对绿泥石环边的溶蚀作用使得流体中SiO2浓度降低,则不足以形成石英胶结物,从而保护了孔隙空间不被充填。在成岩过程中矿物蚀变成绿泥石发生的"成岩耗水"作用使得地层水减少,地层压力降低,与围岩形成压力差,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富集。

  • 标签: 绿泥石 环边胶结物 上沙溪庙组 川西
  • 简介: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能源矿产产出盆地之一。本文从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沉积建造及古气候演化特征等基础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入手,结合已知铀矿化发育层位、类型及分布范围特征,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对砂岩型铀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潮湿或半潮湿古气候环境有利于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的发育;沉积建造类型控制铀矿化发育层位及容矿空间;构造活动期次及强度控制铀矿化发育时间、期次及保存与破坏。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构造活动期次 古气候环境 沉积建造 砂岩型铀矿
  • 简介:塔里木坂块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寒武纪陆核增生-地块形成,早古生代边缘裂解-开合拼贴,晚古生代裂谷叠加-板块统一,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地貌定型4个阶段.而它的边缘部分则经历了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的陆核增生和相邻洋壳的消亡几个阶段.并且由于地壳发展的不均衡,形成了一些裂谷和裂陷槽.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块的西南缘-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板块交接部位的晚古生代乌依塔格-库尔良裂陷槽北段,属于西昆仑地区库斯拉甫-他龙铅锌成矿带的一部分,是区内最重要的、最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之一.通过对该矿床野外考察和综合室内测试、岩矿鉴定研究分析,认为卡兰古铅锌矿是一种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矿,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岩石、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均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极为相似;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可能是由于深层流体与油田卤水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而形成的.特别是通过对塔木、卡兰古等铅锌矿区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多为液相,成矿流体是具有低温、高盐度、高密度等特征;与此同时还富含Ca2+、Mg2+、Na离子及有机烃类物质和硫化氢气体的热卤水.这些特征均与北美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非常相似.它代表了塔里木西南缘该类型铅锌矿的成矿机制.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之中,没有地幔物质成分的参与.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金属(铅锌)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褶皱作用所引发的大规模热卤水运移、循环,导致了矿物质的进一步富集、沉淀.

  • 标签: 成矿作用 塔里木盆地 铅锌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热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