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皮肤镜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皮肤镜下毛囊周围色素、皮损边缘、色素网状结构、卫星现象和西米露外观、微Koebner现象和彗星尾部样现象等指标为白癜风疾病活动评估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近年来皮肤镜在评估白癜风疾病活动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皮肤镜检查在白癜风活动评估中的应用。

  • 标签: 白癜风 皮肤镜检查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如下指标:性别、年龄、创面病程、基础性疾病,创面类型、部位和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治疗方式和结局,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结果(1)笔者单位5年间共收治2 99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1 803例(60.16%)、女1 194例(39.84%),本组患者5年间性别分布差异明显(χ2=13.203,P<0.05),女性患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患者(Z=-6.387,P<0.01)。急性创面患者882例(29.43%),慢性创面患者2 115例(70.57%),本组患者5年间急慢性创面分布差异明显(χ2=66.806,P<0.01)。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Z=-12.582,P<0.01)。共计1 910例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共3 847例次,常见基础性疾病依次为糖尿病1 151例次(29.92%)、高血压884例次(22.9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4例次(10.76%)、陈旧脑梗死258例次(6.71%)、截瘫258例次(6.71%)。慢性创面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例数明显多于急性创面患者(χ2=130.649,P<0.01)。(2)本组患者常见创面类型依次为术后难愈创面、烧伤创面、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皮肤软组织感染。本组患者5年间创面类型分布差异明显(χ2=342.265,P<0.01)。本组患者共3 957处创面。常见创面部位依次为足部、腿部、胸部等。976例患者行创面微生物培养,719例(73.67%)患者结果为阳性,257例(26.33%)患者结果为阴性。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χ2=33.981,P<0.01)。急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111例(72.08%)、混合感染43例(27.92%),慢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364例(64.42%)、混合感染201例(35.58%)。71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 01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7株(44.26%)、革兰阴性菌548株(54.26%)、真菌15株(1.48%)。急性和慢性创面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差异明显(χ2=12.215,P<0.01)。本组患者创面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急性创面患者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慢性创面患者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3)本组患者主要行手术治疗。最终痊愈1 330例、好转1 393例、未愈257例、死亡17例。慢性和急性创面患者治疗结局分布差异明显(Z=-7.622,P<0.01)。(4)本组患者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主要为地方医疗保险、异地医疗保险、自费。本组患者总体住院费用为169 268 523.65元,以材料费用与药物费用为主。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00(11.00,36.00)d,住院费用为30 016.34(14 439.41,63 685.60)元。不同医疗费用支付类型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差异明显(χ2=285.986、327.436,P<0.01)。不同创面类型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差异明显(χ2=125.912、131.485,P<0.01)。结论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慢性创面患者多于急性创面;皮肤软组织损伤好发生于骨突出、皮下脂肪菲薄、血供差的部位;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慢性创面患者的阳性率高于急性创面患者;急性创面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慢性创面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慢性创面患者多伴有各类基础性疾病且病程长,其痊愈患者比例低于急性创面;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住院天数长、材料费用占比高,与慢性创面愈合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临床特点直接相关,建议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针对老年慢性创面类住院病例的临床实际需求调节耗占比等管理指标。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感染 伤口愈合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分子,参与皮肤各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miRNA表达谱的变化已被报道与部分炎症皮肤病相关,例如miR-203、miR-146a、miR-21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上调;miR-155、miR-146a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表达上调;miR-21、miR-223、miR-142-3p、miR142-5p在过敏接触性皮炎皮损表达上调;而miR-146a、miR-155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下调;miR-223在皮肌炎皮损中表达下调等。本文综述miRNA与部分炎症皮肤病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微RNAs 炎症 皮肤疾病
  • 简介:摘要甲氨蝶呤是治疗免疫相关皮肤病的常用药物。为规范甲氨蝶呤在免疫相关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以国内外甲氨蝶呤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组织国内皮肤病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在银屑病、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大疱病、血管炎及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应用,不良反应及使用中注意事项,以及甲氨蝶呤在特殊人群的应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皮肤疾病 银屑病 结缔组织疾病 皮肤疾病,水疱大疱性 淋巴瘤,T细胞,皮肤 血管炎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皮肤损伤是指放射线对皮肤照射所引起的急慢性皮肤损伤。核灾难、放射性事故、放射治疗、职业暴露等都有可能造成放射皮肤损伤的发生。大约95%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过程后发展为辐射诱发性皮炎,因此如何正确防治放射皮肤损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认为,放射皮肤损伤属于火热毒邪,阻滞气血,损伤肌表,影响体内气血津液布散,损伤脏腑机能。本文综述放射皮肤损伤中医理论的认识与发展,及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防治放射皮肤损伤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理论 外治法 内治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FH)和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集FH 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4~76(37.67±17.71)岁],DFSP 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4(42.56±13.82)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FH和DFSP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体表肿物,外观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FH 12例,其中CD68 10例阳性,SMA 9例阳性,S-100均为阴性。确诊为DFSP 9例,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7例DFSP中CD34全部阳性,CD68 5例阴性,SMA 6例阴性。2例纤维肉瘤样DFSP中CD34,CD68,SMA均为阴性。随访6个月至4年,FH病例无复发,DFSP 3例复发,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1例纤维肉瘤样DFSP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部分FH和DFSP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瘢痕疙瘩有一定相似度,鉴别诊断困难,早期确诊和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瘢痕疙瘩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作者: 姜慧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服务学习模式其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这一时间段参与皮肤科临床护理培训的低年资护理人员共计5名,参照制定教学大纲展开跟班学习,统计教学进行之前和之后护理人员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服务意识与综合评定等多项考核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在教学上的满意度。结果:教学进行之前和之后护理人员个人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服务意识以及整体评定等多项考核评分展开对比,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服务学习方式之前教学满意度可以达到82.14%。参与皮肤科临床护理培训之后护理人员其在教学上的满意度可以达到100.0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人员共计4名、基本满意的人员共计1名。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务学习模式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进行具备理想效果,能够让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以及护理教学满意度得到高效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服务性学习;护理教学;考核;满意度;皮肤科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适于平滑肌细胞附着生长的聚乳酸-共-聚乙醇酸(PLGA)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材料。方法不同比例PLGA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材料分为5组:单纯PLGA材料(50P组);经PLGA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材料组则包括聚乳酸(PLA) ∶聚乙醇酸(PGA)=50 ∶50的50PB组、PLA ∶PGA=75 ∶25的75PB组和PLA ∶PGA=90 ∶10的90PB组;单纯细菌纤维素为空白对照组。将平滑肌细胞接种于不同组别的材料上培养7 d,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并用荧光染色计数活/死细胞,CCK8法测定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增殖曲线。不同材料上细胞数量及增殖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两比较用SNK检验。结果接种后第3天的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均能在各组材料上成功附着并生长,但75PB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形态较差。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平滑肌细胞可以在各组材料中均匀的分布以及生长,活细胞计数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4,P>0.05)。细胞生长曲线检测显示,接种后3 d及5 d,平滑肌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增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d F=1.672,P>0.05; 5 d F=1.19,P>0.05);接种后7 d, 50PB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平滑肌细胞增殖优于90PB组及75PB组(F=13.328,P<0.01)。结论PLA/PGA比例为50 ∶50的PLGA修饰细菌纤维素后的材料细胞相容更优,可以成为用于组织修复的生物材料。

  • 标签: 纤维素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肌细胞,平滑肌 生物相容性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93例拟诊及确诊为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93例真菌患者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55.18±5.38)个月,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2个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25.4 d,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 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主要为肺纹理稍增粗/增多,纹理间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模糊影,并伴有肺实变、弥漫结节样变等,支气管扩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93例患者中血/深部痰真菌培养阳性者41例(44.1%),其中念珠菌属阳性者22例(53.6%)部分患者同时培养出2种不同真菌。93例患儿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2例(77.4%),因基础疾病严重放弃治疗8例(8.6%),转院治疗6例(6.5%),死亡7例(7.5%)。其中,单用或联合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41例(44.1%),有效38例(92.7%),死亡3例(7.3%)。结论儿童肺部侵袭真菌感染好发于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和预后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真菌性 肺炎 儿童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的能量代谢特点,并分析能量代谢指标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的相关。方法收集和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住院的183例患者的回顾资料,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1例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3例,其中肝衰竭患者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被定义为重症肝病组;使用Quark RMR间接能量代谢检测仪(购自意大利COSMED公司)检测患者的能量代谢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继发细菌感染事件。连续变量数据采用Shapiro-Wilk检验和正态Q-Q图分析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Levene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检验,方差齐且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的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样本的均值,然后采用Tukey's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或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然后采用Dunnett检验(Z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分类变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变量纳入标准为P < 0.05。结果3组患者的呼吸熵(RQ)和非蛋白呼吸熵(npR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的RQ和npRQ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衰竭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 0.05)。3组患者的脂肪氧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肝衰竭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脂肪氧化率较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则较高(P < 0.05)。3组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实测值和预测值、蛋白质氧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重症肝病患者中,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8.39%(45/93),与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的RQ值和npRQ值均显著下降(P < 0.05),而FAT%则显著升高(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胆固醇和npRQ为重症肝病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胆固醇和npRQ下降提示继发细菌感染风险增加。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亚组分析也同样提示,与非感染组相比较,继发细菌感染组的RQ值和npRQ值均显著下降(P < 0.05),而脂肪氧化率则显著升高(P < 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能量代谢异常,其中低RQ、npRQ、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和高脂肪氧化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npRQ下降与重症肝病患者的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间接检测 能量代谢 继发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对1例门诊患者多次接触农药草甘膦后反复发生变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草甘膦引起变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患者多次接触草甘膦后均引起皮肤血管炎改变,停止接触及治疗后痊愈。草甘膦可引起变应皮肤血管炎,在喷洒农药时应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防治。

  • 标签: 农药 草甘膦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肌炎(DM)皮肤组织免疫病理特征及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方法收集42例我院诊治的DM患者的皮肤标本,对其皮肤病理特点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皮肤病理表现与皮疹活动度评分的相关。结果血管周围炎(37例,占88%)是DM最常见的皮肤病理表现,其次是表皮萎缩(22例,占52%)和黑色素细胞脱失(20例,占48%),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15例,占36%)。在不同肌炎特异性抗体患者中,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χ2=9.110,P=0.022),界面性皮炎(χ2=11.672,P=0.005)和黏蛋白沉积(χ2=7.795,P=0.029)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F1-γ抗体阳性DM患者基底细胞空泡变和界面性皮炎的比例高,而MDA5抗体阳性患者界面性皮炎的比例低。相关分析发现表皮萎缩(r=0.371,P=0.016)和角化不全(r=0.316,P=0.041)分别与界面性皮炎呈正相关,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与黑色素细胞脱失正相关(r=0.384,P=0.012)。分析皮肤病理表现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发现,界面性皮炎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CDASI)评分呈独立正相关(β=10.295,P=0.004)。结论DM不同亚组的皮肤病理表现存在差异。界面性皮炎与血管周围炎发病机制尚可能存在不同,是DM皮疹活动度的标志。而表皮角质细胞可能参与了界面性皮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皮肌炎 皮肤 组织病理特征 皮疹活动度
  • 简介:摘要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同时也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皮肤病,如系统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本共识对环磷酰胺的作用机理、在免疫皮肤病中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及其在特殊人群的使用等进行规范总结,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免疫相关皮肤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环磷酰胺 治疗 红斑狼疮,系统性 皮肌炎 硬皮病,系统性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职业手外伤,多为机械损伤,临床处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可出现严重的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显微手术回植治疗是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精细化护理和科学的个性化职业康复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重返社会及劳动岗位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6例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患者随访6~12个月,用患指主动活动范围(TAM)评定伤指的运动功能,分析术后精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

  • 标签: 职业伤害 手术后护理 显微手术回植 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1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1—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维持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321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中文版皮肤病生命质量指数(DLQI)、中文版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皮肤瘙痒状况、皮肤瘙痒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皮肤瘙痒状况、皮肤瘙痒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FIIQ总分和瘙痒程度、瘙痒频率、对睡眠的影响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7.46 ± 0.94)、(1.83 ± 0.26)、(1.92 ± 0.29)、(1.86 ± 0.23)分,低于对照组的(12.36 ± 1.24)、(2.69 ± 0.31)、(3.02 ± 0.42)、(2.91 ± 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79~21.90,均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DLQI总分和症状感受、日常生活、娱乐休闲、工作学习、治疗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0.55 ± 1.27)、(2.85 ± 0.29)、(2.11 ± 0.32)、(2.47 ± 0.29)、(1.72 ± 0.25)、(2.21 ± 0.27)分,低于对照组的(14.47 ± 1.78)、(3.92 ± 0.37)、(1.57 ± 0.22)、(1.64 ± 0.25)、(1.26 ± 0.18)、(1.21 ± 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7~23.80,均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KDQ总分和躯体症状、疲劳、抑郁、挫折4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21.66 ± 15.91)、(27.36 ± 3.02)、(24.44 ± 3.44)、(26.71 ± 3.58)、(19.28 ± 2.66)分,高于对照组的(108.38 ± 14.69)、(24.51 ± 2.64)、(22.60 ± 3.41)、(22.45 ± 3.47)、(14.92 ± 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7~-2.65,均P<0.05)。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采用321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皮肤瘙痒状况,缓解皮肤瘙痒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瘙痒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素减退蕈样肉芽肿(HMF)与色素减退界面T细胞异常增生(HITCD)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皮肤色素减退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41例,分析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使用t检验,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两组间等级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41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规则色素减退斑,可伴有红斑或糠状鳞屑。病理特征:21例表现为不典型淋巴样细胞向表皮浸润和聚集,符合典型蕈样肉芽肿病理学特征,诊断为HMF;20例表现为基底层空泡变性伴有淋巴样细胞浸润以及轻度嗜表皮现象,诊断为HITCD。免疫细胞表型均符合T细胞表型,14例(67%)HMF与13例(65%)HITCD表皮淋巴细胞以CD8表型为主。表皮中,HMF组总淋巴细胞数量多于HITCD组(t = 1.81,P = 0.012);真皮中,HMF组CD4+淋巴细胞(t = 2.64,P = 0.012)、CD8+淋巴细胞(t = 1.51,P = 0.002)以及总淋巴细胞数量(t = 2.60,P = 0.001)均多于HITCD组。所有患者均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完成随访34例,30例(包括所有HITCD)皮损消退未复发,4例HMF皮损未完全消退。结论HITCD与HMF病理特征不同,且呈良性生物学行为,应作为一类独立疾病区别于HMF,单一光疗可获良效。

  • 标签: 蕈样真菌病 色素沉着不足 病理过程 治疗结果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 色素减退性界面T细胞异常增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