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对长汀县2000年以来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出各生态补偿方式的具体形式和补偿客体;并基于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各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补偿部分缓解了因封山育林等措施对农户生计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物补偿增强了主要参与农户的物质资本,并确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和相对稳定的纯收入;政策补偿主要使主要参与农户获得具有稳定产权的山地资源;技术补偿和产业补偿的作用相对较弱.最后,为增强今后各类农户持续生计,提出技术补偿、政策补偿和产业补偿方式方面的具体对策.

  • 标签: 生态补偿 农户 可持续生计 水土保持 长汀
  • 简介:中国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湿地退化十分严重。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项目的实施,旨在使湿地保护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常规考虑内容,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通过建立高效的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如政策立法、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来推动湿地保护主流化。该项目取得已一系列成果,表现在: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湿地数据信息交流共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和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示范先进的湿地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政府和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合理利用 项目 经验
  • 简介: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 标签: 碳汇 森林土地利用 可持续性 综合评估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
  • 简介: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的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的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的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的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政区和流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的多样性,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的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流域的政区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公平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6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公平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稳步上升.资源生态、经济、人口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公平性较差.据此,本研究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

  • 标签: 中国农业 可持续发展 定量分析
  • 简介: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增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增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增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增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酽从增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 标签: 土壤增温 PID 土壤总呼吸速率
  • 简介: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湿地设计 基质 植物 水流方式
  • 简介: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和福建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资源互补、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I1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举行,随后从福州至厦门历时2天的考察也于11月27日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宗...

  • 标签: 经济合作 学术研讨会 沿海地区 资源互补 师范大学 中国东南
  • 简介:福建省地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福建省地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7月22日-26日在泉州召开。到会代表70多人。省水电厅蔡健民副厅长、省土地局郑立铭副局长、泉州市...

  • 标签: 地理学会 会议纪要 土地局 地理科学 持续发展 泉州港
  • 简介: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中学)反馈型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

  • 标签: 教学设计 反馈型 反气旋 教学过程 地理课 天气特点
  • 简介:2011年11月12日,2011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学术论坛在南昌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3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 标签: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热带亚热带地区 鄱阳湖流域 可持续发展 学术年会 南昌市
  • 简介:位于青秀山风景区的蜡烛湖是南宁市建设"中国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论证蜡烛湖形态及相关设计的科学性,根据不同入水口流速、出水口数量、位置和湖泊形态设置了5组实验,运用二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蜡烛湖入水口的流速对于改善蜡烛湖整体流场影响不大,无法解决蜡烛湖大面积水体的"死水"问题;不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对蜡烛湖流场和流速影响较大,其中出水口2、出水口4和出水口5对蜡烛湖流场流速影响最大,能够较好解决蜡烛湖整体流场流速;蜡烛湖的岸线形状对于整个湖泊的流场有较大影响,优化的呈祥岛岸线形态能够改善附近区域静水流场,加快蜡烛湖水流流动;在优化了呈祥岛岸线形态的基础上,增设出水口4和出水口5,能够有效解决蜡烛湖原有的大面积流场流速过慢问题,促进了蜡烛湖水流循环。

  • 标签: 景观水体 湿地工程 水动力 数值模拟 蜡烛湖
  • 简介: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状况,在北京市杨镇一中,建立了经济且简便易行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由地埋式一体化预处理、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元实验,对人工湿地的填料结构、植物选择、布水设计、水位调节、湿地防堵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了1d、2d和3d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有机物处理效应的影响,并开展了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实验、冬季保温措施研究以及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而言,1d和3d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2d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人工湿地0~10m的水平距离内,0~5cm、30~35cm、60~65cm深度的基质的堵塞差异显著(n=10,p〈0.05),从水平上看,在0m、2m、4m处基质的堵塞最为明显,因此,在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时,只需更换0~4m内的基质;棚膜+蒲席覆盖系统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效果要优于结冰盖系统,更适宜于北方使用;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共同处理污水,优势互补,能使处理后的出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限值。

  • 标签: 农村生活污水 地埋式预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 景观湿地 污水处理效应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增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与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与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增温方法,进行水位增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与增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