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mRl)设备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磁共振成像,能将同样密度的不同组织和同一组织的不同化学结构通过影像显示表征出来。对于精神专科医院,颅脑检查是必检项目,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效果最佳,对脑部早期的缺血性病变特别敏感,另外对颅内出血及头部骨折外也有很高的敏感性,其他病变如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感染等均优CT,颅内移行区病变,不产生伪影,诊断独具优势。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OPER--0.35T磁共振是一种永磁低场强mRl,运行成本低,对疾病的诊断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的颅脑检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为了提高mRl的完好率,减低故障和运行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医疗安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安全措施是关键。

  • 标签: OPER--0.35T磁共振 医疗安全 维护保养 安全措施
  • 简介:目的:对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的肩关节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肩关节疾病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横轴位T1、T2斜矢状位,T1、T2加权像,T2斜冠状位,水脂分离像进行扫描,部分患者型关节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观察发现,所得图像质量均相对较高,水脂分离像技术所得图像效果最佳,能够对骨髓内信号改变、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病变、肌肉内病变以及周围软组织并不进行清晰的观察,临床诊断价值显著。结论:采取永磁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对肩关节进行扫描的优势明显,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 肩关节 水脂分离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磁共振系统在医院已广泛配置,本文就联影1.5TuMR560磁共振系的常见故障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根据磁共振系统的原理及功能,分析了联影磁共振系统易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且结合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这些特征故障征的解决方法。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1/view-6763715.htm

  • 标签: 1.5T 磁共振 线圈 软件 常见故障 维修 MR
  • 简介:摘要磁共振系统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论述了联影1.5TuMR560磁共振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日常维护。http//www.xzbu.com/1/view-6763715.htm

  • 标签: 1.5T 磁共振 射频 梯度 维护 MR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器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器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0.3T磁共振在二级医院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OPENMARKⅢ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15407例病人的图像状况,阳性率,主要疾病谱系诊断结果和优势。结果15407例检查后,图像总甲级率98.25%、总乙级率1.4%、废片率0.35%。其中胸腹部图像废片率61%。总阳性率85.3%,其中含不易为平片和CT发现的颅内微小血管畸形、脑干小出血灶、微小腔隙性梗塞、急性期脑梗塞、脊髓轻度损伤、椎管内占位、关节腔少量积液、早期骨坏死、骨挫伤、隐匿性骨折、关节小韧带损伤、半月板退变及损伤共1667例。结论该磁共振系统在颅脑、脊柱、四肢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其维修费用低、购买价格低特点,在二级医院有较高实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磁共振(MR)平扫与MR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临床观察及手术结果证实为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造影检查。结果冈上肌腱完全撕裂5例(1例累及部分冈下肌腱),肩胛下肌腱完全撕裂1例,冈上肌腱部分撕裂59例(部分全层撕裂18例,腱内撕裂9例,关节面撕裂17例,滑囊面撕裂15例),肩袖间隙撕裂6例,肌腱变性(和水肿)12例。MR平扫与MR关节造影检查对冈上肌腱完全撕裂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平扫在腱内撕裂、滑囊面撕裂及肌腱变性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MR关节造影(P〈0.05),而MR平扫在部分全层撕裂、关节面撕裂及肩袖间隙撕裂的诊断准确性又低于MR关节造影(P〈0.05)。结论MR检查是肩袖损伤可靠而较为准确的检查手段,联合MR关节造影可明显减少部分微小撕裂及复杂撕裂的漏诊、误诊率。

  • 标签: 肩袖损伤 磁共振成像 关节造影术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5T磁共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损伤MR图像,分析前交叉韧带撕裂MRI特征。结果30例共检出11处前交叉韧带挫伤,12例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结论1.5T磁共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病变及损伤程度诊断准确率高,能作为术前无创性检查手段,为选择是否手术治疗及手术方式提供最直接依据,但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存在一定的交叉诊断。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损伤 撕裂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3.0TMRI是超高场强的磁共振,是在磁场强度为3.0特斯拉的环境中利用人体与氢质子共振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图像,它配备了高清晰快速扫描技术,使得图像清晰度明显增加的前提下,扫描时间也大大缩短,是1.5TMR的升级产品。因磁场强度高,噪声大,检查时人又隐藏在机器中央,病人难免有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情绪,再加之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及担忧,心里压力很大。因此,除常规的检查前宣教指导外,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我院自2010年一月3.0TMR成立以来,检查病人6012例,其中平扫4041例,增强1971例,在检查前均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指导和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影像学和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1.5T双梯度核磁共振机作为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长期地使用和运行会导致设备出现各种故障,如信号丢失、梯度失调等。因此,及时有效地检修核磁共振机故障,成为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探讨1.5T双梯度核磁共振机故障检修,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 标签: 1.5T 双梯度 核磁共振机 故障检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1.5磁共振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我院接受早期髌骨软化症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利用1.5T磁共振诊断患者的实际病情,将患者的1.5T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本次实验研究的相关结论。结果通过关节镜检查出100例研究对象中包括7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其中早期患者43例,晚期患者27例,通过1.5T磁共振诊断后证实65例,漏诊5例,其中早期患者42例,晚期患者23例。1.5T磁共振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率为85.94%,对晚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率为82.15%。结论1.5T磁共振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领域全面推广使用起来,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诊疗服务。

  • 标签: 1.5T磁共振 髌骨软化症 早期 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40例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结果胎盘植入的MRI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肌层变薄,病灶内见混杂信号团块影,边缘强化明显,动态增强,胎盘-子宫交界不清,可穿透子宫壁,侵袭邻近器官。MRI鉴别胎盘植入(含穿透)与粘连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0%、73.60%和85.81%,8例(8/40,20.00%)MRI未见确切胎盘植入征象。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及判断肌层侵入情况,产前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胎盘植入 妊娠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采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且将病理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15例患者中,107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3.04%,5例误诊,2例漏诊;经MRI检查,良性肿瘤21例,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率为80.95%;乳腺癌94例,误诊3例,无1例漏诊,符合率为96.81%;经病理学检查,115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为乳腺腺病、2例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例为乳腺导管扩张、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为纤维腺瘤、6例为乳腺增生、25例为良性乳腺肿瘤、9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临床上运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3.0T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