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双能减影与常规DR胸部成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阳性检出率差异性。方法对200例外伤病人,分别以DR双能减影与常规DR胸部成像方式进行肋骨骨折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数据并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200例病人肋骨骨折检查,DR双能减影阳性检出率为93%,常规DR胸部成像阳性检出率为78%。两种成像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DR双能减影检查方法优于常规DR胸部成像检查方法。

  • 标签: DR双能减影 常规DR胸部成像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症胸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急症外伤患者先行胸部DR正位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本组85例患者中检出肋骨骨折80例,胸骨骨折12例,胸椎骨折15例,锁骨骨折12例,肩胛骨及肱骨骨折10例,创伤性湿肺82例,肺挫裂伤80例,胸膜损伤45例,纵隔气肿18例及胸壁皮下软组织内积气66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2例。结论DR结合CT扫描对急症胸部外伤患者的受伤部位、性质及损伤程度能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给临床大夫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胸部创伤诊断 DR 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症胸部外伤患者45例临床资料,对所有急症外伤患者先行胸部DR正位片及螺旋CT扫描。结果肋骨骨折45例(右侧单发、多发肋骨骨折32例,左侧单发、多发肋骨骨折13例),肋骨骨折并创伤性湿肺30例,肺挫裂伤45例,胸膜损伤43例,纵隔气肿14例及胸壁皮下软组织内积气31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7例。结论DR结合螺旋CT扫描对急症胸部外伤患者的受伤部位、性质及损伤程度能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给临床大夫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DR 螺旋CT 胸部创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60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均行DRCT检查。对其骨质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扫描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X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平面重组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6型螺旋CT机,对92例复杂部位骨折患者进行扫描,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和三维成像处理。结果多平面重组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周围情况,三维成像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多平面重组、三维成像是轴位CT图像的重要补充,对临床复杂解剖部位骨折术前诊断提供全面信息,对复杂解剖部位骨折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处理技术 复杂部位 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37例胸骨骨折的MSCT表现及重建重组图像的影像诊断优势。结果37例胸骨骨折病例经MSCT扫描及重建图像分析后,不但清楚的显示了胸骨骨折全貌,还能全面了解胸腹腔脏器损伤及其他骨骼的骨折情况。结论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弥补了DR摄片和普通CT的不足,对胸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MSCT 重建技术 胸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眼眶骨折的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其定位、定性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的重要意义。方法33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在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达到全面、准确的显示眼眶全貌,进一步突显骨折。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骨折25例,其中眶内壁骨折12例,眶下型骨折7例,眶上壁骨折2例,眶外壁骨折4例;多发复杂骨折8例,其中合并临近部骨折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三维成像效果立体逼真,为临床诊断、法医定性提供重要信息,为目前影像诊断眼眶骨折的最佳方法。

  • 标签: 眼眶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Definium8000型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为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56例患者行胸部双能量减影摄片,每例患者分别获得一幅标准图像,一幅软组织图像,一幅骨组织图像,比较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56例患者经检查发现肋骨骨折116处,骨组织像检出肋骨骨折97%(112/116)显著高于标准像检出肋骨骨折85%(98/116)(p<0.05)。结论,DR双能量减影可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优缺点与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平片和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120例患者,总计188处肋骨骨折,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后明确诊断188处,诊断符合率100%。X线平片检查共发现明确肋骨骨折126处,检出率为67.02%,漏诊率为32.98%。结论螺旋CT检查具有快速连续的扫描方式和容积性数据采集的特点,并具有多角度、多平面重组的后处理功能,能直观、逼真地观察病变,有效地避免了X线检查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 X线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0例鼻骨骨折进行64排CT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临床、手术进行比较。结果64排CT影像显示鼻骨骨折的行走路线、骨折片的移位距离与方向等都非常清晰。结论64排CT影像诊断鼻骨骨折有独到的优势。

  • 标签: 鼻骨骨折 CT 影像 三维CT 二维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以及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6例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的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6例股骨病例性骨折均可根据CT和MR作出诊断,其中有18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股骨疲劳性骨折可根据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合其病史、临床表现即可作出确切诊断。

  • 标签: 股骨 疲劳性骨折 计算机断层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鼻骨的解剖,提高对鼻骨骨折正确诊断。方法对73例鼻骨回顾性分析。结果要能熟练掌握鼻骨的正常解剖结构。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机多层面及容积重建,对正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鼻骨骨折最适合的方法,为诊断鼻骨骨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轴位扫描 冠状位扫描 三维重建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脊柱压缩骨折100例156个椎体。外伤性压缩骨折30例4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0例56个椎体;恶性压缩骨折40例52个椎体。MRI和CT分别重点观察了椎体信号或密度、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及椎旁软组织形态、MRI及CT增强的强化方式。结果恶性压缩骨折较特异性的征象有(1)椎体后缘呈球形凸出;(2)椎弓根膨大呈T2WI高信号;(3)T1WI呈广泛均匀低信号,且不均匀强化;(4)瘤样椎旁软组织肿块,随时间延迟逐渐增大。良性压缩骨折较特异性的征象有(1)椎体后上、下部分向后移位或成角;(2)骨折线下方盘状或带状低信号带;(3)T1WI部分正常骨髓信号保留,呈条带状均匀强化;(4)椎旁软组织块随时间延迟而吸收缩小。结论常规MRI、DWI及ADC值定量测定对恶性脊柱压缩骨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对良性压缩骨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检查,能明显地提高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DWI ADC 脊柱 骨折
  • 简介:摘要对颌面骨折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外,通常借助X线影像检查手段,给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我科对接诊治疗37例颌面骨折,结合临床表现,根据不同部位,分别摄取相应CR、PR、CT及三维CT片做比对分析,结果发现X线片作为检查手段,需选择投照汤氏位作追加方位投照。对于颧骨、颧弓仍是理想的辅助方法,CT片、对于上颌骨、眶底、眶尖区呈髁状突骨折,同时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CT片较X线片能提供更精确信息。CT三维重建更能逼真显示颧骨、上颌骨、颧弓骨折,图像直观。

  • 标签: 颌骨骨折 CR片 PR片 CT片 三维CT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 标签: 胸部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检查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方法我院68例临床上可疑鼻骨骨折的患者X线平片与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本组68例鼻骨骨折X线检出骨折阳性43例(63.2%),可疑骨折16例(23.5%),未检出骨折9例(13.2%);CT检出骨折68例(100.0%),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诊断方法对复合骨折的诊断差异最大,X线诊断复合骨折漏诊最多。结论X线诊断鼻骨骨折漏诊率较高,CT检查诊断阳性率高。对于鼻骨骨折患者首选CT检查,可避免因X线鼻骨侧位片显示不清而进行的二次检查,减轻患者的负担。

  • 标签: X 线平片 CT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进行相应呈现。方法对我院90例肋骨骨折病人进行观察,对其采用的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的方法进行相应调节,将CT数据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进行处理,观察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肋骨骨折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对比原有CR技术,找到CT先进技术的关键所在。结果对于90例肋骨骨折病人的检测中,他们的总肋骨骨折总数为376根,但是使用CR进行检测时,发现只有318根,准确率为84.6%。再用多层螺旋CT的多种图像呈现技术进行检测,呈现对比效果,利用容积再现法,发现有372根,准确率为98.9%;利用表面遮盖法,发现有369根,准确度为98.1%;利用曲面重建法,发现有375根,准确度为99.9%;而在利用多平面重建法时,发现有376根,准确度为100%。将多层螺旋CT中的各种不同的重建方法进行检测,与原有的DR对比发现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于多层螺旋CT的不同重建方法来说,它们对肋骨骨折数检出准确度要远远高于X线平片,在进行长期的观察检验中,发现多平面重建方法的检测效果最佳,所以利用多平面的CT重建技术延伸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肋骨骨折部位进行科学检测,将肋骨骨折数目与相应的部位观察,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原有技术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问题。

  • 标签: 多重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3D)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8排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29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图像拆薄后进行二维CT(2DCT)重建,并将重建图像导入CT三维(3D)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所有受检者的MSCT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肋软骨。正常肋软骨表现为周围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29例肋软骨骨折病例中共发现39处骨折,表现为肋软骨密度不均匀或者其中有裂隙的21处;错位型骨折共9处;青枝骨折(局部凹陷型或成角型骨折)7处;2处呈粉碎状。结论多排螺旋CT(MSCT)是1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望成为临床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金标准”。

  • 标签: 肋软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