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类型Castleman病(Castleman’sdisease,CD)的CT表现和病理学表现,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CT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研究对象为2007年9月至2012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D19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5.4岁。所有CD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结果19例CD中临床分类局限型CD(LocalizedCastleman’sdisease,LCD)13例,其中纵隔5例、颈部3例、腹腔及腹膜后各2例、盆腔1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边缘较清的软组织肿块,呈持续明显强化,增强后CT峰值162Hu,最大强化131Hu。13例中8例密度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点状钙化,2例合并囊变。多中心型CD(MulticentricCastleman’sdisease,MCD)6例,于颈部、纵隔、腹腔及腹膜后呈多中心表现,病理分型均为浆细胞型,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的团块或结节,密度欠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最大强化82Hu,3例可见不完全环形强化。结论LCD以透明血管型多见,有较典型的CT表现,特征为强化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可伴有斑点样钙化;MCD以浆细胞型多见,多表现为多发强化团块或结节,诊断需要结合病理资料。

  • 标签: castlema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Castleman病的1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15例Castleman病患儿中男12例、女3例,就诊年龄12(10,15)岁,发现肿块至病理确诊的时间为9.0(2.0,13.0)个月,大多数患儿为单中心型(13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多为透明血管型(11例)。单中心型病变最常见于颈部(11例),13例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患儿均接受了病灶完整手术切除治疗,随访时间20.0(13.5,50.5)个月,预后良好。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儿2例,病理类型均为混合型,符合特发性Castleman病标准,2例患儿均进行手术部分切除,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和泼尼松联合治疗,1例采用沙利度胺和泼尼松联合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32个月和10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儿童Castleman病大多数延迟确诊,单中心型为主,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透明血管型,单中心型多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多中心型常有全身症状,整体预后良好。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儿童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病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4年12月16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中位年龄28.5(7-73)岁;单中心型14例,其病理类型透明血管型占92.8%(13/14);多中心型2例,病理类型均为浆细胞型。16例患者均予以手术切除,中位随访时间55.5(2-150)个月。13例单中心型术后持续缓解,1例单中心患者术后60个月复发,其病理类型为浆细胞型。结论: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影响患者预后。单中心型呈良性经过,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多中心型可稳定或进展,进展病例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预后差。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局灶型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学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1例局灶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1例患者中透明血管型22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4例.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非肿瘤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与多种疾病相似,故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抑郁症虽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它是一种有明确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家系、双生子、寄养子研究都提示个体的遗传素质对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 标签: 抑郁症 病理改变 遗传素质 基因遗传 遗传方式 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59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两组,单中心型组(47例)和多中心型组(12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中心型组和多中心型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中心型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单个淋巴结肿大,病理类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83.0%),其中44例接受局灶切除手术,预后良好。多中心型患者多表现为全身多发浅表和(或)深部淋巴结肿大,更易出现B症状、乏力、肝脾肿大、贫血、血清球蛋白升高、低蛋白血症,以浆细胞型为主(50.0%),采用单纯化疗、手术联合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等方案,7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8.3%。结论单中心型Castleman病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单个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效果好,预后佳;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症状相对复杂,预后较差,最佳治疗方案仍需继续探索。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解剖结构变化的病理学和超声诊断,以提高对卵巢变化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卵巢手术病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超声判断卵巢变化可出现各种误诊和漏诊,尤其在卵巢生理性改变方面。卵巢生理性改变的超声符合率为23.1%。结论:超声对卵巢病变的发现有一定帮助,但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卵巢病变 超声诊断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木村病以及Castleman病的超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超声科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颈部木村病和颈部Castleman病的患者,分别为5例和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超声以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颈部木村病及Castleman病的超声图像均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均匀性低回声结节,但Castleman病结节内部多可见点线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木村病多为较丰富的树枝样血流,Castleman病多为较丰富的周围型血流。木村病及Castleman病的病理图像均为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木村病另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Castleman病可见大量淋巴滤泡。结论颈部木村病及Castleman病在超声以及病理上有一定特异性,根据超声和病理学特征可对两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巨淋巴结增生 超声检查 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囊肿的CT表现及病例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行CT扫描且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囊肿病例46例。结果46例共152个肺囊肿,其中薄壁囊腔型105个,厚壁囊腔型39个,软组织密度肿块8个;显示囊壁的肺囊肿145个,其囊腔内含气96个,含液11个,含液体和气体的40个。结论正确认识肺囊肿CT表现形式,探讨CT表现的病理基础,以期提高对肺囊肿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肺囊肿 CT扫描方法 CT表现 病理改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心脏、肝脏、肾脏、空肠、回肠、结肠等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 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对CIA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空肠、回肠、结肠等组织进行组织采集、包埋、切片以及HE染色。结果 肠道发生病理改变,心脏、肝脏、肾脏无明显异常。结论 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机体出现炎性反应。

  • 标签: 胶原诱导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冰冻切片 HE染色技术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包虫病发病率低,最常见于骨盆,脊椎次之,也可见于长骨,呈多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外围没有纤维包膜,内面没有胚叶层,是骨包虫特征。无骨膜反应及新骨生成,是与其它骨病鉴别要点。

  • 标签: 骨包虫 多囊状骨破坏 影像表现
  • 简介:2008年6月,我科诊治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患者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6岁,左下腹间断发作隐痛5d,无恶心、呕吐,无尿频、血尿,无发热等不适,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月经正常。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外院B超示腹膜后占位,

  • 标签: CASTLEMAN病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腹膜后占位 月经正常 阳性体征 疾病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astleman病(CD)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临床上分为局灶型CD(LCD)和多中心型CD(MCD)。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hyalinevessel,HV)型、浆细胞(plasmacyte,PC)型、混合(mixed)型即透明血管浆细胞型(HV-PC)。由于对本病认识不深,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CASTLEMAN病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初期及病程进展中,海马在形态结构、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海马的各种变化很可能在AD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AD患者海马的影像学、神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D的病因的探索以及AD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结构 神经病理 CT诊断
  • 简介:过敏性紫癜,也称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以首次描述过敏性紫癜出现肾脏损害表现的德国学者Schonlein和其学生Henoch的名字而命名。Osier1895年肯定了肾脏表现在过敏性紫癜的重要性。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是本病受累的主要器官。1994年系统脉管炎命名国际商讨会议上把它定义为:一种由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小血管炎,累及皮肤、胃肠道、肾小球,并伴有相关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 标签: 过敏紫癜性肾炎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 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脏损害
  • 简介:摘要临床上因脾损伤致脾破裂就诊的急症患者中,大部分原因与创伤有关,但很多患者因不典型症状在入院时并未被重视,甚至未能当做急症处理,在出现休克后才被发现。本文探讨脾破裂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对脾破裂的救治和及早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脾损伤 病理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右下胸壁Castleman病患者的CT及MRI表现。患者男,34岁,因CT体检发现右下胸壁肿块入院。CT表现为右下胸壁胸膜外间隙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点及分支样钙化,增强扫描呈富血供强化,并可见腹主动脉分支供血。MRI表现为T1WI相对胸壁软组织呈等、略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边缘见迂曲流空血管,弥散轻度受限,增强模式同CT,内见裂隙状低信号区延迟强化。病理诊断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astlema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