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吴泽林同志的这篇文章曾在去年召开的70—80苏联文学讨论会上宣读过。为了让更多的关心苏联文学的同志了解它的内容,我们又刊载在这里。吴文所涉及的2030的苏联文学,目前之所以又在苏联国内外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是因为当时一些被禁的作品,现在与公众见面了,而这些作品的公布又打破了原有的文学史的格局。但是,究竟如何看待2030苏联文学的演变,它的盛与衰又究竟是何种因素造成的?还有,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笫一次代表大会及其制定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功在哪里,过在何处?这些都是研究苏联文学的同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但看法又不尽相同。吴文对这些问题都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且自有他的道理。“反思历史”这一词汇目下可谓时髦,但关键不是这一词汇的新鲜度,而是对历史进行真正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应有的教训和规律,莫让痛苦的历史重演。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好处就在于,它的观点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但却从自己特有的研究角度,对这一阶段的苏联文学历史,作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大胆而公开地把众所关心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斯大林 作家 现实主义方法
  • 简介: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30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默片艺术不断成熟并到达了历史高峰,同时有声片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寻求到了最佳的规范标准,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比较宽广,不再是一些单纯的神怪武侠和家庭恩怨电影,而是题材更加贴近现实,表现多彩的生活场景,传递民生。同时,这一时期的导演大多数都是在系统进行了系统化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断成长,以及国外众多流派及理论知识流

  • 标签: 电影流派 电影史 历史高峰 专业知识 生活场景 题材选择
  • 简介:20世纪30戏曲改良思潮又一次形成,它是晚清、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戏曲改良的继续。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这一思潮又呈现了新的特点,国内外戏剧界参与的广度、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比以往的改良都有所拓宽和深化。

  • 标签: 1930年代 戏曲 改良
  • 简介:20世纪2030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可以深化对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认识.

  • 标签: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 简介:20世纪2030,出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和掌控乌克兰政局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在乌实行了乌化政策。作为扩大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乌化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在乌克兰化运动期间,乌克兰共产党员和政府官员基本实现本土化,乌克兰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后期,国外的反苏行动使斯大林非常担心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分裂苏联的前沿地带,乌领导人卷入党内政治斗争以及乌民众对农业集体化的强烈反对使斯大林确信必须收回给予乌的各项自治权利,用高压手段来控制乌的政治局势。到30后期,斯大林完全取消了乌克兰化政策。

  • 标签: 乌克兰 苏联 语言 文化
  • 简介:沈从文创作于20-30的新体诗,诗风清新隽美、诗意浓淡相宜,具有色彩丰富的画面感、旋律优美的音乐性等特色。沈从文不仅讲究新体诗的外在美,更注重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借此抒发其关于自然人性与理想社会的理念诉求,实现再造社会人性的崇高理想。

  • 标签: 新体诗 画面感 音乐性 理念 生命
  • 简介:民国时期,湖北水灾十分频繁,仅20世纪30就发生了两次特大水灾,这引起了国民政府的反思。"惟是已成之灾,政府固应尽赈救之责,而根本治导,预防灾难之再至,政府之责,则尤为重大。"灾后政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从修复堤防到植树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 标签: 年代湖北 湖北水利建设
  • 简介:1932,随着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20世纪30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进入了繁荣时期。总结30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借鉴其中一些对当今教材编写有意义的经验和启示,实现对30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 标签: 30年代 语文 教科书 启示
  • 简介:1索引运动的实质和特点。“索引运动”一词是万国鼎于1928在《图书馆学季刊》2卷3期上发表的《索引与序列》一文中首次使用的。他使用该词是对当时我国索引事业日益为学术界和图书馆界所重视的发展形势感到欣喜,概括道:“盖中国索引运动,已在萌芽矣。他日成绩,惟视吾人如何努力耳”。

  • 标签: 索引 图书馆学 成绩 中国 运动 为学
  • 简介:北京天桥的民俗文化,它的影响不仅限于北京。国内一些大城市都有类似天桥的地方,如天津的“三不管”,南京的“夫子庙”,开封的“相国寺”,上海的“徐家汇”等,都属于市井文化,它们蕴藏着民间文化的丰厚资源,又是最好的文商结合体。我是个老北京,30中晚期,几乎天天扎在天桥,第三拨“八大怪”都见过。与“八大怪”同时期的名艺人,也看过他们的绝技。掼跤家沈三沈三,号友三,“八大怪”之一,以武术掼跤(即“摔跤”)驰名于天桥。他是最早设掼跤场的,身材特好,虎背熊腰。怀有绝技,屡屡获奖。他的“双风掼耳”最有名,曾被上海明星公司拍入《啼笑姻缘》影片中。沈三的父亲沈方,是位

  • 标签: 30年代 天桥 相声艺术 民俗文化 评书 “书外书”
  • 简介:1930进行的全国红军整编,是我军历史上最初的正规化建设尝试。这次整编,第一次建立了全军统一的领导机构,确立了全军统一的体制编制,制定了第一批条令条例。整编不仅为红军反围剿打下了基础,也为我军以后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正规化建设
  • 简介:摘要:新兴木刻版画在20世纪30的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地位对于这个时代来讲也是不可泯灭的。新兴木刻版画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新一批木刻版画家的创作及发展,也归功于当时政治环境的使然。木刻版画发展到今天更加具有魅力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新兴木刻版画 鲁迅 一批木刻版画家 版画作品时代分析
  • 简介:20世纪30,“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非30社会媒介所以为的“来源于英文modem的音译”这般简单,而是充满了丰盈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很有可能受到日本“摩登女”概念的影响。这数十篇文章,从家庭职能、传统妇德、两性关系、国民责任等方面展开对摩登女性的声讨和规训,发表各自对于理想的、“真正的”摩登女性的想象与期待。然而摩登女性的概念和实际状况都是复杂难言的,社会媒介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带有许多虚构成分,摩登女性自身则在社会媒介众声喧哗的裹挟下,近于湮没无声。

  • 标签: 摩登女性 日本“摩登女” 社会媒介 30年代 女性解放
  • 简介:20世纪30湖北发生的两次特大水灾引起了国民政府的反思。灾后,政府通过修复堤防,完善水利机构,颁布水利法规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湖北水利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其经验是政府始终把水利建设看作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考虑较为全面;动员地方民众,把社会力量纳入政府统一规划,体现出现代政府的先进性,而政府自身施政条件的不足则削弱了其水利建设的成效。

  • 标签: 水灾 湖北 水利建设
  • 简介:20世纪20~30,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的创作热潮。这一热潮的出现与三个方面的推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明,从外部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接受氛围;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对漂泊生活的内在羡慕也契合了这一氛围;现代作家对独立的文学艺术场的追求、营造和漂泊状态、漂泊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三重动力的合力促使现代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展现漂泊行为、漂泊精神,进而催生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的热潮。

  • 标签: 漂泊母题 动的文明 游的精神 文学独立
  • 简介:30是中国现代歌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持续十多年,战火弥漫了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时期歌咏运动蓬勃开展,抗战歌曲达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而且,无论是政治性的、生活性的,或者区域性的歌都服从或消融于战时性之中,呈现出一种总体的皈依与认同的精神指向和审美趣味。

  • 标签: 歌词创作 30年代 中国 救亡运动 抗战歌曲
  • 简介:日本军国主义继1931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随后又是热河事变,华北事变,直欲鲸吞中国而后快。这种狂妄的野心,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谴责。漫画,就成了揭露这种野心的锋利的解剖刀。如《耗子不会生蛋》(原载193110月《上海漫画》),黄文农作。画上,一只尾巴上挂着日本旗的瘦骨嶙峋的老鼠,态度凶恶,指着写有东三省的鸡蛋称是它的,而与之对峙的那只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母鸡,则神情木讷,对老鼠的胡说仿佛不敢置辩。此画直接控诉了日本的丑恶行径,也是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有力讽刺。《朝气》(原载《美术生活》1934第9期),士英作。画着四个人站在中国万里长城上,第一个是名中国人

  • 标签: 日本侵华 30年代 国民政府 日本军国主义 《塘沽协定》 中东路
  • 简介: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走异路,逃异地",寻求新的生活方式的漂泊历程,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契机.而复杂的文化冲突,铸就了众多易地而居的知识分子人文价值取向的差异,这为2030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群花竞放提供了源泉.生存漂泊在孕育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同时,又为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写作资源.

  • 标签: 漂泊 文化冲突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