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我院 2017 -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 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 :使用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 (DDD) 和有限的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2017 至 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 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 2018 - 2019 年排在前三。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肿瘤 分子 靶向 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系统性疾病,肿瘤有关基因的异常是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凋亡、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行为的根本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因此各大药品生产企业纷纷聚焦于这两类靶点。1997年,第一个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 标签: 肿瘤细胞增殖 分子靶向药物 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肿瘤治疗进入了“靶向与控制”时代,一些高效、低毒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获准用于临床。对妇科肿瘤,既往多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对一些相对晚期或复发、特别是对化疗敏感性低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将能为她们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妇科肿瘤治疗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方法: 以我院于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 164 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 8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程度。 结果: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呕吐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对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生活质量 疼痛
  • 简介: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andNeckCancer,HNC)发生率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在我国亦比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HNC包括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头颈部各器官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治疗手段各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涌现,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途径。现就头颈部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靶向 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及其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0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接受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0.00%和2.50%,对照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7.50%和10.00%,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方式护理后,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分子 靶向治疗 规范化护理流程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恶性肿瘤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了在针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总结了护理环节需要注意的对策。方法我们筛选的实验对象是我院2017.1到2017.12之间收录的肿瘤患者60例,对他们采取常规的护理,针对护理环节中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然后总结需要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一定周期的护理之后,研究发现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皮肤瘙痒以及出现干燥等各种皮肤不良情况。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方式容易出现皮肤不良反应。通过针对性进行护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只有5例,占比8.84%。结论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相对于传统的放疗以及化疗治疗来说,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非特异性地药物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血液毒性、脏器出现衰竭等,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但是依然会出现一些皮肤方面的不良反应,护理对策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分镊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常用分子靶向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内8月间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4例(予以吉非替尼),转移性肾细胞癌16例(予以贝伐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直肠癌21例(予以西妥昔单抗治疗)。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本研究小组的探究下,制定一套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给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出现感染、骨髓毒性以及全身反应。结论随着抗肿瘤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给肿瘤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临床应熟练掌握每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尽快进行处理,继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在我国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关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帮助肿瘤患者获得较好的恢复,同时具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因此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分子靶向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详情做出刍议。

  • 标签: 皮肤不良反应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支持对出院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共10例,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指导,以计划、实施、评价3个步骤进行循环,评价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遵医行为评估表进行评价。结果遵医率达90%,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病人满意度上升。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出院后继续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的患者的遵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东北地区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高发地区,能够早期确诊进行手术的病人不足1/3,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支持治疗下一般生存期为4-5个月。但国外研究显示,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使晚期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20个月。分子靶向治疗技术是有针对性地治疗晚期癌症的国际领先技术。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肿瘤 本溪市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转移性结肠癌 直肠癌患者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效果显著,对肿瘤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临床对分子靶向肿瘤药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也随之增强。为了加强对分子靶向肿瘤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的了解,本文将从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与血管生成抑制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膜特异性抗原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出发,对子靶向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胃肠胰最为常见。对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诊断时已有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手术的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治疗等,近年来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又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生长抑素类似物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共60例。研究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程度、恶心程度以及生命质量等。结果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恶心、呕吐现象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给予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呕吐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运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入院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行靶向治疗且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8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选择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40)和B组(n=40)。给予A组传统的常规护理,B组则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优于A组15.00%(6/40),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规范化护理流程,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肿瘤分子 靶向治疗 规范化护理流程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索拉非尼因其对B-Raf基因突变型肿瘤靶向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以 Ras为靶点的药物也相继进入了第二阶段。安卓奎诺尔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脂肪酸转运酶抑制剂,可通过对 Ras的翻译后修饰来间接地抑制 Ras的转录。目前没有针对 ERK的抑制剂。索拉非尼因其对B-Raf基因突变型肿瘤靶向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以 Ras为靶点的药物也相继进入了第二阶段。安卓奎诺尔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脂肪酸转运酶抑制剂,可通过对 Ras的翻译后修饰来间接地抑制 Ras的转录。目前没有针对 ERK的抑制剂。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遗传变化和表观遗传变化。

  • 标签: 肿瘤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