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黄褐(Cribrariaaurantiaca)和小(Cribrariamicrocarpa)的孢囊及囊被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为属黏分类提供了图鉴资料。

  • 标签: 黄褐筛菌 小筛菌 子实体 囊被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MDR)的定植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本院ICU≥24h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主动查,根据院感鉴别培养基的颜色来判断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ESBL(E.coli、Kpn)的院感定植情况。结果入住ICU≤48h的患者MRSA及ESBL(E.coli、Kpn)检出率分别为10.0%、63.0%;超过48小时患者MRSA及ESBL+E(E.coli、Kpn)新增检出率为8%和13%;入住ICU>7d者MRSA及ESBL(E.coli、Kpn)新增检出率分别达13.3%、33.3%。入住ICU前住院时间>7d[OR95%CL4.48(1.21-16.60)是入住ICU时患者检出MR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科室开展主动查,及时发现MDRO定植患者,对携带多重耐药的患者做好隔离措施和防范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定植 主动筛查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沙门与志贺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520例肛拭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对比检测,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实时PCR法检测沙门、志贺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培养法(2.24±0.53vs4.52±0.71)d、(2.31±0.44vs4.61±0.65)d;实时PCR法检测沙门、志贺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8.63%和97.24%。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沙门、志贺的时间短,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实时荧光PCR技术 沙门菌 志贺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并鉴定其致病微生物是否为大肠埃希O157。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法规,利用小型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mini-VIDAS)、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分别进行初和系统生化与药敏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试验作出最终鉴定。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被mini-VIDAS初为大肠埃希O157阳性菌株,后经系统鉴定为产毒型大肠埃希O8:K40,K47血清型。9份标本中有6份检出产毒型大肠埃希O8:K40,K47血清型,检出率为66.7%(6/9),其中食品1份,呕吐物3份,肛拭2份,所有标本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沙门及其他致泻性大肠埃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产毒型大肠埃希O8:K40,K47血清型引起。产毒型大肠埃希(O8:K40,K47血清型)标本经mini-VIDAS初可以产生假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证。

  • 标签: 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血清学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对9个耐热的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酶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对鸡羽毛的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对人头发的利用能力最强。对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酶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6d时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褐斑是最常见的色素紊乱性皮肤病之一,在亚洲女性和深肤色人种中(FitzpatrickⅢ-Ⅵ型)更常见。组织表现为表皮基底层和棘层黑素增加,黑素细胞功能活跃,黑素小体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的数量增多,但无黑素细胞增多。目前关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案较多,综合治疗是趋势,以外用药物治疗为基础,联合内用抗氧化剂、氨甲环酸、中药等,中重度可选择化学剥脱或激光、强脉冲光等。但目前皮肤美容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机制、适应证、风险以及防范对策等仍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临床选择时需慎重。

  • 标签: 黄褐斑 黑素细胞 综合治疗 抗氧化剂 美容激光
  • 简介:摘要:黄褐斑是常见一种损美性色素异常性皮肤病,特点主要体现于病因复杂、易诊难治等方面,认为与遗传、激素水平、紫外线等有一定关系,常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激光等,在治疗方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此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主要就黄褐斑的治疗进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黄褐斑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门诊黄褐斑患者的药物和光学技术综合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局部用药三联优于二联;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联合优于单一的全身用药或单一的局部用药;光学技术联合药物治疗黄褐斑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或单纯光学技术治疗。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光学技术等综合措施治疗黄褐斑,效果良好。

  • 标签: 黄褐斑 中医 西医 光学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主动查及其防控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914例ICU病房住院患者资料,将其住院期间是否接受多重耐药主动查及防控分为A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32例,未接受多重耐药主动查及防控)、B组(2021年1月至12月,482例,接受多重耐药主动查及防控),统计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19%,较A组8.80%低(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药耐药主动查在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限定2022年1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ICU住院患者作为样本,共计500例,基于多重药耐药主动查实施作为分组阶段,实施前300例患者调研数据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0例患者调研数据纳入查组,分析多重耐药主动查在ICU院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查组入住ICU48h内多重药耐药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在入住ICU2周内与离开ICU时,查组多重药耐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查组院感率、感染例次与日感染率、日感染例次相关数据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综合性证实,在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阶段,多重药耐药主动查方案的实施可进一步促进医院预防感染效率的提升,减少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预后质量进一步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多重药耐药菌 主动筛查 ICU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用VISIA皮肤检测仪,对比观察黄褐斑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皮肤特点。方法2018年7-9月,无锡市第二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用VISIA皮肤检测仪分析女性黄褐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皮肤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紫外线色斑、卟啉、棕色斑和红色区的绝对分值以及年龄差。结果黄褐斑患者与健康对照皮肤相比,其斑点(35.62±8.90,27.82±4.98)、皱纹(24.36±6.93,19.89±1.10)、纹理(12.92±5.37,6.63±4.74)、毛孔(12.35±4.68,17.56±10.69)、紫外线色斑(23.11±4.55,17.71±7.26)、棕色斑(56.34±5.74,52.81±3.16)和年龄差(-0.59±3.35,3.96±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2.26,4.07,2.64,3.03, 2.56,4.85,均P<0.05);卟啉(7.81±6.83,7.67±5.60)和红色区(40.44±6.73,38.50±9.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89,均P>0.05)。结论黄褐斑患者与健康对照皮肤相比,其色斑明显、皱纹增多、皮肤平滑度降低、更显衰老,但皮肤较健康对照组皮肤细腻。

  • 标签: 黄褐斑 VISIA皮肤检测仪 皱纹 毛孔 卟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均采用针刺为主治疗。结

  • 标签: 黄褐斑 针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常呈对称分布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中年女性好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黄褐斑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改变、遗传因素等,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是十分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尤以激光治疗效果明显,准确性及选择性较高,笔者着重对黄褐斑激光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黄褐斑 影响因素 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