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桃花峪是黄河水利委员会认定的黄河分界点,但一直以来也有多种说法,其中以桃花峪和孟津说影响较大。说法不一的原因主要是关于河流的分界在学术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且这些说法大多集中于孟津至花园口河段,这一河段是黄河由山区河段向平原河段过渡河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鼓励就这个问题在学术上继续讨论,但在具体问题处理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关于中学地理教材中旧孟津的位置,根据孟津县城搬迁的过程分析,应该就是现地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所在地。

  • 标签:
  • 简介:摘要:习主席强调,进入2021年7月下旬以来,黄河流域部分地方遭受罕见洪涝灾害,河南郑州720特大洪灾,10月份山西、陕西强降雨,导致黄河支流决堤,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韩正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 标签: 黄河中下游 治理开发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黄河河道泥沙淤积测验断面法,然后分析了黄河河道泥沙淤积测验技术,最后探讨了提高黄河河道断面淤积测验成果精度的方法。

  • 标签: 黄河中下游 河道泥沙淤积测验 精度
  • 简介:  摘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命脉。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黄河地区常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地区的降雨量和洪水频率都会显著增加,给当地的农田、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黄河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防洪工程,包括修建堤坝、挖掘河道、改善排水系统等。然而,这些工程只能起到一定的防洪效果,而无法完全消除洪涝灾害的威胁。因此,水文预报作为一种重要

  • 标签:   黄河 中下游 水文预报 气象预报 水文模型
  • 简介:<正>一农牧业界线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地理状况与民族分布问题密切相关。有关这一时期的民族分布问题,请别详拙稿《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黄河地区的分布及汉化程度》,以下就各民族的主要经济形态和北魏统治者设置牧马场的地理分布,来确定北朝时期的农

  • 标签: 南北朝时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民族分布 农业区 地理分布 农业地理
  • 简介:根据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水沙调控指标体系,对黄河不同区域来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浪底、万家寨、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的水沙联合调控组合方式,运用神经网络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游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关键问题,包括流量过程、含沙量过程的控制方式及修正模式,并在2005年黄河水沙调控过程中得以运用。

  • 标签: 水沙调控 水库群 黄河 运用组合
  • 简介:摘要:根据黄河地区地质条件特点,考虑降雨引起的堤防边坡土体饱和度变化,基于具体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研究降雨强度对地层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堤防边坡位移的影响规律,揭示降雨对堤防工程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相似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 标签: 黄泛区粉土 堤防工程 稳定性分析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黄河干流的分段是研究黄河、认识黄河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段划分因素很多,一般有区域地质环境、河谷地貌特征、水资源条件、流域社会经济状况、治理开发要求等。不同的学者或机构依据黄河的特性,选择某个主导因素或者综合各种因素,对黄河河段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七分法、四分法、三分法等,其中以三分法使用最多。

  • 标签: 黄河干流 考订 社会经济状况 地质环境 地貌特征 资源条件
  • 简介: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全面掌握“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不但有利于指导农事生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地区24节气的气温、湿度、风速等6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黄河地区随节气变换气候变化显著,大暑、小暑节气高温高湿,小寒、大寒节气寒冷干燥,清明节气寒温反复大风将至,霜降节气天气渐凉秋燥加剧等。50年内,春季型节气(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冬季型节气最低气温升高显著。气压随节气变化特征与气温大致相反,夏、秋季节气有升压趋势。相对湿度与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型节气减小趋势最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所有节气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冬夏季节气日照时间呈缩短趋势。

  • 标签: 24节气 气候变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
  • 简介:<正>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时期。各民族因其内徙的时期不同,聚集地域不同,汉化程度不同,对所居地区的经济形态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作为探讨南北朝时期黄河地区农业地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对这一地区各民族的分布及汉化程度作一初步考察。

  • 标签: 黄河中下游地区 南北朝时期 汉化程度 各民族 民族大融合 经济形态
  • 简介: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严重的地面沉降使堤防、闸等防洪工程设施同步下沉.永定河流域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中下地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降低了永定河流域防洪工程的防洪、防潮标准,削弱了防灾功能,直接影响天津市和河北省广大地区的防洪安全.为分析地面沉降对永定河系行洪安全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测量基准点资料及地形图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永定河中地区沉降趋势,并采用一、二维嵌套的非恒定流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对永定河泛区行洪能力进行复核.

  • 标签: 地面沉降 永定河泛区 防洪影响
  • 简介:乌江清水河中梯级开发原来规划为大花水、新渡口、格里桥三级,通过经济效益、工程投资、地质条件、施工难度、淹没损失、工程量、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将原规划三级开发方案优化调整为大花水、格里桥二级开发方案,使清水河中梯级水电站工程的静态投资比原规划减少了4亿多元,而梯级年发电量11.87亿kW·h仍与原规划相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一次能源 梯级开发 规划 优化调整 乌江清水河
  • 简介:根据渭河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河流特征.分析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地段差别.定量地研究计算出谓何中下典型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同时.结合渭河中经济发展趋势,合理划分水环境保护功能区,探讨开发利用水环境容量的主要途径.为渭河水污染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水环境容量 中下游 水环境保护 水污染 整治规划 自然环境特征
  • 简介:摘要为准确掌握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实施以来黑河中地区的生态情况,以及为黑河流域中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MODI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0-2017年黑河中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黑河流域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NDVI
  • 简介:摘要 :为准确掌握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实施以来黑河中地区的生态情况,以及为黑河流域中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 MODI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 2000-2017年黑河中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黑河流域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NDVI
  • 作者: 郜彦娜1 2 左璇1 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9-05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 2022年第9期
  • 机构:1. 中国气象局·河南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 450003;2. 郑州市气象局,郑州 450000;3.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以伊洛河中为例,基于HBV模型,利用高程、土地利用、降水、水位等数据,通过率定和验证,对伊洛河1961-2017年水资源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模拟的逐日降水要素,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伊洛河水资源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HBV模型在伊洛河中适用性良好。RCP4.5情景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RCP8.5情景下呈下降趋势。

  • 标签: HBV模型  气候变化  水资源评估  伊洛河中下游
  • 简介:为拓宽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视域,更新研究理念、方法和发掘档案资料,进一步推进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中国研究所与美国旧金山大学亚太中心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原社会与中西文化交流:

  • 标签: 社会历史变迁 近代中国 黄河中下游地区 学术研讨会 基督教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摘要长江中下航道的整治参数和经验主要来自于山区或者中下河流的整治,容易造成设计的不适宜性,本文对长江中下航道整治进行分析探究,将整治参数分为线型、航宽及断面,对每种整治参数进行因素分析,探究最终参数的确定方法,保证航道整治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航道整治 长江中下游 断面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