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药物的进展及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6年12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每组40例。其中每组麻醉方式分别采用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各10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等参数值;观察3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期是否有恶心呕吐发生。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对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及肌松药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术中循环相对平稳。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多种药物能更好发挥药理作用,达到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的效果。3种麻醉方法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 标签: 神经外科麻醉 麻醉药物 麻醉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检查中不同麻醉方法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喉罩组患者60例,对他们实施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内镜面罩组患者60例,对他们实施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MAP(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内镜面罩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的MAP、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患者的复苏时间明显长于内镜面罩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以及喉罩静脉全身麻醉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与喉罩静脉全身麻醉相比,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对患者自身的循环影响非常小,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较快的复苏速度,采用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在支气管检查时广泛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麻醉方法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妇科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6例麻醉患者临床资料入组,均实施子宫切除手术,数字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8例患者行旁入路,对照组28例患者行正中入路。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明显增加,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牵拉痛发生率及肌松效果欠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旁入路法较为复杂,穿刺时间较长,但麻醉药用量、穿刺成功率及术后穿刺点腰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正中入路,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妇科 腰-硬联合麻醉 不同穿刺方法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不管是手术的类型不同还是目标人群的不同,其对于麻药的反应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如果麻药过量,会造成缺氧、器官功能抑制等问题,而如果麻药使用不足,则会出现术中知晓和体动,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对于麻药的使用来说,要将其控制在最为合适的剂量上,但是如何监测麻醉深度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方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应用快通道心脏麻醉,对比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07月份至2018年03月份在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113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发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麻醉;实验组57例,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之后,其实验组中患者的CPB时间、阻断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CICU停留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通道心脏麻醉应用在心脏手术的比常规心脏麻醉更有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通道 心脏麻醉 心脏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麻醉方法,以及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为参照组行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处置,针对研究组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睁眼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术后睁眼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能够在确保患者麻醉有效率基础上,缩短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静脉麻醉方法 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改良骶管阻滞方法麻醉效应的临床。方法将40例选用骶管阻滞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坐标法,另一组采用计算法,分别用于手术用药量和用药方法的指定标准,观察两组的用药总量、持续时间、平面不足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药容积和麻醉平面符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法组患者平均达到麻醉的时间明显短于坐标法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术患儿,使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追加药物量少,并发症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改良骶管 阻滞方法 麻醉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麻醉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试验组患者予以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轻度疼痛例数多于对照组,重度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加确切,可促进患者快速苏醒,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妊高症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64例,第二组30例,第三组10例,在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进行麻醉。第一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第二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第三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三组患者麻醉后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从麻醉起效速度与阻滞效果来看,第一组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平均动脉与低血压发生率来看,其余两组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测,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合适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对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母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min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开展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理想,较单纯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且产妇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稳定,推荐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成效。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收治的88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情况。结果经麻醉后发现,观察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方面要明显快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Bromage评分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新生儿Apgar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术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相对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而言,其麻醉效果更好,并且起效时间较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方式 剖宫产 临床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手术中麻醉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90例介入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进行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效果;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值、动脉压测量结果。拔管、清醒两项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平均值、动脉压测量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值、动脉压测量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清醒两项时间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介入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的效果,缩短拔管、清醒两项时间指标。

  • 标签: 介入手术 麻醉管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临床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婴儿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婴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麻醉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72.50%,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治疗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治疗组患者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方法在婴儿麻醉临床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麻醉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婴儿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所选患者均行子宫肌瘤手术,对照组在术中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子宫肌瘤手术 持续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