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移居曰本的渡来人中,高句丽系占不少比重。早在汉四郡前期,高句丽和倭就以乐浪郡为媒介有一些交际,但因此时的高句丽还没有完全独立,尚未形成与倭进行群体性接触的条件。4世纪高句丽与倭发生过数次战争,有众多高句丽人作为战俘被强制迁移到日本,成为早期高句丽系渡来人。丽倭通交时期,大量高句丽人通过国家层面的交流形式渡来日本。高句丽国灭亡之后,又有部分高句丽群体通过统一新罗来到日本。由于渡来时间的不同,渡来的过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 标签: 高句丽人 渡来 倭国 三国纷争
  • 简介:本文运用历史学与体育学、考古学与民族学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对高句丽墓葬壁画中涵盖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骑射狩猎、角抵、百戏等民俗体育项目,体现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它们既深刻蕴含本民族人文特征,又充分饱含汉文化元素,是高句丽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发展、延续的实践形式之一,凝聚着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历史。

  • 标签: 体育史 高句丽 壁画 民俗体育文化
  • 简介:文章通过对相关历史背景的分析,对山上王筑丸都城的原因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辽东公孙氏对高句丽的征伐,仅仅是山上王筑丸都城的一个可能的诱因,且处于次要的地位。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高句丽新大王至故国川王期间东汉对高句丽的主动进攻,加之内忧情况,使得高句丽统治者意识到必须要筑一座大型的用以防守的城池。

  • 标签: 高句丽 丸都城 山上王
  • 简介:风光迤逦的五女山,蜚声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誉。它位于辽宁桓仁县境内。相传唐朝有5名武艺高强的美丽女子屯兵其上,除强扶弱,威风八面,因此为名。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名山 发祥地 高句丽 王朝 文物保护单位 桓仁县
  • 简介:围绕高句丽史上“太祖大王”“次大王”“新大王”迥异于其他诸王王号的讨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勘合中国正史与《三国史记》可知,太祖大王在位下限当以《后汉书》所记“建光元年(121)”为准,遂成确为其子,在位时间达二十年所记不误,只是时限大体为建光二年(122)至汉安元年(142),伯固为遂成之弟,继位于汉安元年(142),直至约东汉初平二年(191)卒.据此可断,其三王寿命大体当为76岁、76岁和77岁,虽并未像《三国史记》中所载太祖大王寿119岁那般夸张,但在古代,尤其是帝王之中七十六七岁已属高寿.因此,其“太祖”“国祖”之号实为颂其寿绵之意,“次大王”“新大王”之意亦同.

  • 标签: 高句丽 太祖大王 次大王 新大王 王号
  • 简介:《三国志·魏志·毋丘俭传》《北史·高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传》对毋丘俭征高句丽的战争过程皆有记载,将具体事件逐一比对,三部史书依次在随俭出征将领、哥丘俭是否有败绩、魏军行军路线、俭征高句丽时间及次数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和差异;此外,中国史书《魏志·东夷列传》所记之王颀正始中至夫余征粮、古朝鲜史书《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所记之百济正始七年攻乐浪二事,《毋丘俭传》《高丽传》《高句丽本纪》皆无记载,发生时间亦有待考证。本文对以上六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考证补充战争过程。

  • 标签: 毌丘俭 东川王 高句丽 丸都 沃沮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