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4例骨折患者共24个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行重建处理,重建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在手术的15例中,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髋臼骨折 螺旋CT 三维成像
  • 简介:探讨了CT重建骨折中的应用。采用螺旋扫描、薄层重建、选择适当阈值和切割技术摄取正位、骨盆出口位、骨盆入口位及后柱位等图像,补充了X线片及二CT扫描对骨折显示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分型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法选择、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髋臼骨折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
  • 简介:本组前壁骨折3例、后壁骨折3例、前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2例、复合骨折5例,该投照方法可更清晰地显示前柱、后缘、闭孔及顶部位的骨折,CT诊断骨折准确率100%

  • 标签: 三维重建髋臼骨折 中的应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螺旋CT横断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曲面重建法(CPR)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二图像。结果局部组织和器官实现了多个观察面,得到了立体的、接近解剖的、仿真的、更形象、更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充分的满足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需求。结论16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MPR CPR VRT MIP VI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探讨16螺旋CT扫描并重建在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Emotion16螺旋CT对3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并重建,且与X线平片对比,评价16螺旋CT在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优势。结果36例患者中,螺旋CT发现骨折共40个部位寰椎爆裂性骨折4例,枢椎齿状突骨折24例,枢椎椎体骨折4例,枢椎椎弓骨折8例;发现脱位共8例寰枕关节脱位2例,寰枢关节脱位6例。X线片发现骨折部位共24个部位寰椎骨折2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4例,枢椎椎体骨折4例,枢椎椎弓骨折4例,漏诊率30%;发现脱位共4例寰枢关节脱位4例,漏诊率50%;其中8例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寰枢椎脱位。结论颈椎上部结构复杂精细,X线片为叠加成像,观察不佳,而16螺旋CT扫描并重建能准确显示上颈椎损伤情况,方法可靠,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是上颈椎损伤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上颈椎损伤
  • 作者: 门明冯文秋张玉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华北石油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北任丘 062552)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头颅颌面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颅颌面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56例头颅颌面骨折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再行三维重建;同时56例患者均接受CT二维平扫及 X 线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单纯骨折、复合骨折、骨折合并牙折方面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二维平扫检出率及和X线检出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维重建结果显示:MPR图像能够清楚显示56例头颅颌面骨折患者所有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具体损伤情况等;但是复杂骨折的累及范围无法清晰显示。MIP能够清晰显示上颌骨骨折与线性骨折;VR能够清晰显示位置较浅骨折,深部骨折显示清晰度较低。结论:在头颅颌面骨折的临床诊断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0例患者进行16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重建。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显示有颌面部骨折,16螺旋CT的二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利用16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6螺旋CT重建技术对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名骨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SCT扫描,比较患者的DR片、SCT平扫图像及运用后处理技术生成的图像,从而显示各种检查对骨关节损伤诊断的意义及价值。结果DR诊断出11例,MPR诊断13例,SSD诊断13例。DR片是骨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疑难复杂的骨折易漏诊率;SCT扫描能清晰的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不易漏诊,但对病变了解不够全面;而这些不足通过重建技术的运用得到了弥补,更全面、直观的显示骨关节的损伤情况。结论16螺旋CT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关节 骨损伤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X线检查,然后再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治疗医师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检查结束后评估骨折损伤类型、椎管狭窄度进行诊断结果疗效评估。结果两种检查对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评估比较,CT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螺旋CT重建技术对椎管狭窄度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6例,Ⅰ度19例,Ⅱ度22例,Ⅲ度5例。CT重建技术检查后显示关节滑脱、椎体骨折、碎骨片、椎管狭窄情况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X线或CT重建技术诊断结果疗效评估,CT重建技术的优良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应用较少的时间完成高效的脊柱损伤检查,重建技术对脊柱的具体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多角度显像,诊断价值显著,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标签: X线检查 CT三维重建 脊柱损伤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16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后的效果。方法:82例隐匿性肋骨骨折均予以X线片检查和16螺旋CT重建,了解两种方法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检出率以及不同骨折部位检出率。结果:16螺旋CT重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总检出率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均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应用16螺旋CT重建技术的准确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隐匿性肋骨骨折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40例腕关节、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单排CT平扫、DR摄片、16螺旋CT薄层平扫,并把16螺旋CT平扫图片进行重建,分析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6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16螺旋CT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结论16螺旋CT检查可以全面和立体的反映腕关节、踝关节损伤的部位、程度与范围,是较为理想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腕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40例腕关节、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单排CT平扫、DR摄片、16螺旋CT薄层平扫,并把16螺旋CT平扫图片进行重建,分析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6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16螺旋CT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结论16螺旋CT检查可以全面和立体的反映腕关节、踝关节损伤的部位、程度与范围,是较为理想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腕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16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多平面重建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颌面骨骨折病人均行MSCT颌面部骨折部位薄层连续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所有的颌面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重建成像。而重建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 标签: 颌面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及仿真内窥镜(VE)在气道内新生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例气道内新生物的病例,进行16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气道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及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2例气道内新生物病例:支气管肺癌9例,支气管息肉2例,支气管内粘液痰栓1例。所有病例均经过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证实。MPR、MinIP、VE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91.7%。结论:16螺旋CTMPR、MinIP和VE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道内新生物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MPR)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仿真内窥镜(VE)气道新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11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重建图像。结果本次110例患者均经过多层螺旋CT重建,共扫描出X线片漏诊的骨折为30例,其中90例患者均通过重建对骨折部位及骨折线的形态、长短等能进行清晰的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在骨关节损伤诊断、分类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对骨折的立体形态进行直观、立体、清晰的显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骨关节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8例因外伤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16螺旋CT检查,比较患者在两种检查方法下的检出情况。结果68例骨盆骨折患者均能经16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确诊,且对骨盆不同部位骨折的诊断均优于X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6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骨盆骨折的部位及范围,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减少漏诊、误诊,值得应用。

  • 标签: 骨盆骨折 三维成像 16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 就骨关节损伤患者以螺旋 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为 40例,于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所接诊,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展开螺旋 CT重建检查以及常规 X线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结合对比可以发现,与 X线诊断技术相比,螺旋 CT重建技术准确率更高,且影像更为清晰,可促使患者尽快得到确诊。结论 针对骨关节损伤患者按照螺旋 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影像,提升临床诊断效率。

  • 标签: 螺旋 CT三维重建 骨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