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901-20200105收治的18例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后护理。结果:干预前,髋关节脱位18例;干预后,髋关节脱位1例,且得到及时的处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对髋关节脱位有较好预防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髋关节脱位 导语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科手术类型。该手术能够将人工关节疾病损伤的关节置换,进而将病灶切除,消除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关节活动获得较好恢复[1-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会产生较多并发症,例如髋关节脱位。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必要护理。将我院201901-20200105收治的18例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901-20200105收治的18例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2~69岁,平均(42.59.4±2.88)岁。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康复护理 在手术当天晚上麻醉未消失之前,需要对其实施适当的踝关节背屈被动运动,等到麻醉消失后,使踝关节主动运动,保证下肢血液回流,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手术之后两小时,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抬臀,加速血液的循环,促使受压部分更加干燥,健肢的膝关节屈曲需用力,将牵引床支架作为辅助抬起臀部,促使臀部离开床面,并协助患者进行必要按摩。术后要对其实施必要的大便护理,便盆需要求光滑。冬季需要最好加上棉布套。将臀部抬起,避免抽推,增加臀部皮肤的剪切力,防止皮肤擦伤。在术后的第2天或是第3天,将病床摇升一定高度,并实施踝关节主动练习。 还需要实施收缩运动,促进肌肉张力提高,开展膝关节以及髋关节的被动活动。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一步运动,例如膝髋关节主动运动。具体练习方法:逐步在床上进行平移,保证不离开床面.还需要提醒患者避免直腿抬高练习,因为相关学者研究显示直腿抬高运动支点是在患者的髋部力部,力臂相对比较长,重力大,髋部会有存在严重的负重,相当于站立行走的负重,因此不建议采取此行动.在术后的一周,需要将病床摇升到90度,并开展相关的座位练习,座位时间避免过长,防止髋关节疲劳。还需要在床边双手后撑伸展髋关节。座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患者需要双手将床上支架拉住,促使重心处于健侧,慢慢移动到床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期避免实施髋关节内收外旋等动作,还需要告知患者在日后生活中避免做矮椅子,软沙发,避免翘二郎腿,不侧身弯腰,还需要提醒其防止过度向前弯腰,避免出现关节髋关节脱位。 心理护理 因髋关节疾病患者会对患者本人造成较大的身体伤害,而在对其实施全关节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指导。针对因为对自身疾病恢复了解较少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告知其全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手术细节、术后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对患者疾病改善的意义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后恢复的认识水平,提高护理依从性。同时针对负面情绪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之前已经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康复的信心,保证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3 检查指标 统计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对比产生的各项数据,数据资料分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计量资料( ±s)、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2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症,入组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n=56)及传统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n=56)开展治疗干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感染及关节松动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干预,可优化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护理过程中具有的应用价值进行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共采集数据80例,利用奇偶分组表法进行分组记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方案,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观察患者髋关节评分表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髋关节评分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呈现出大幅度提高,数据组间存在的差距较显著(P

  • 标签: 早期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98例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关节内因素、关节外因、心理及精神因素是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假体脱位、松动、不稳及感染,心理及精神因素等。

  • 标签: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延续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之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之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41)与B组(n=45)。A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Harris 评分。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要多于B组(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所产生的积极护理影响。方法:将骨科接诊的78例需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小组内,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是39例。试验组在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比指标:①护理康复后Harris评分;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提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项指标均形成组间差异对比,P

  • 标签: 骨科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模式 髋关节功能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05至2021.05月期间在我院因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0例纳入研究,收集其一般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3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但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势,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差、对手术和麻醉耐受性较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并发症少,适用于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对生活自理能力有较高需求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院治疗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择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患者(共60髋)纳入研究,分析其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生活改善明显,对手术效果满意,在最后一次随访复诊时,X片检查提示假体均位于真髋臼内,无假体松动移位。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双下肢长度差也从术前的(8.67±1.25)cm减少至(1.53±0.66)cm,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旋转中心 髋臼切迹 卵圆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在15天、2个月和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脱位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 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当以综合护理为主,进而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关节脱位现象。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80例2021年1月-2022年1月院接收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 手术麻醉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