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P物质是一种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十一肽。近年来,其通过内源性招募基质样干细胞到特定部位以促进组织修复或创面愈合的功能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P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极短(<5 min),如何能保持P物质在所需部位持续的释放及作用便需要组织的帮助。支架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特性成为了搭载P物质的良好媒介之一,解决了P物质在机体内快速被代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对P物质的相关生物功能及其联合组织在临床医学各亚专科的相关应用的研究,分析相关研究的思路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合理地将P物质及组织材料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P物质 组织工程学 内源性细胞招募 创面修复
  • 简介:组织(tissueengineering)从1987年正式提出到目前,在短短不到二十年中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免疫缺陷的小动物体内构建出各种组织组织,而且成功地修复了免疫功能完全的大型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缺损,更重要的是部分组织组织已在初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稳定而持久的疗效,在实践中从小动物到大动物到人

  • 标签: 组织工程材料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学 组织构建 骨髓基质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 简介:摘要儿童骺板损伤非常常见,骨折、感染、恶性肿瘤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均可导致,损伤后易引起生长阻滞、成角或旋转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桥切除术结合相应材料填充的治疗方法成功率低。采用软骨组织技术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骺板软骨成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新的研究方向。因此,现主要从组织三要素:种子细胞、生长因子、组织支架角度对目前骺板软骨的再生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生长板损伤 组织工程 再生
  • 简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Branemark教授创立了结合理论,为现代口腔种植开创了新的篇章。经过世界各国学者多年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口腔种植已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有人将其称之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人类提供了类似自体天然牙形态与功能的第三副牙齿,从而使无牙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 标签: 组织工程学 牙种植 BRANEMARK 口腔种植学 医学领域 临床实践
  • 简介:组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取得实际效益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种子细胞方面,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种子细胞的体外大规模扩增等是组织构建和临床应用的首要环节和基本要素.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在于新型仿生化、智能化生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在组织的构建方面,血管、神经化组织的同步构建与应用研究是组织由基础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性环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已得到初步临床应用,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又为组织的基础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组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组织研究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若干策略.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研究进展 生物材料 种子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组织是用于颌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文就组织支架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动向做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颌骨缺损
  • 简介:复习相关文献,综合性报道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组织替代被修复重建组织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验设计深入了解I型胶原的生物特性,并评估其在组织应用中的潜力。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持续时间为3个月,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虽然表达水平差异未显著(P>0.05),但生长速率显著降低(P<0.05)。在组织应用方面,成功应用比例显著提高(P<0.05),为I型胶原在组织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I型胶原;生物特性;组织应用;实验设计

  • 标签:
  • 简介:时至今日,组织研发的部分医疗产品已走上临床.美国已有多种组织皮肤和软骨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上市销售:符合了生长因子的修复材料也有产品上市.含细胞的经典组织目前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一批组织产品上市销售。现结合国内外组织临床研究进展与开发进展前景谈谈个人的观点。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临床研究 组织工程骨 组织工程皮肤 骨修复材料 规模化生产
  • 简介:摘要由炎症、创伤、肿瘤疾病引发的软骨损伤、骨关节炎呈逐年增加趋势,软骨损伤往往同时伴随软骨下的损伤,软骨损伤其自身修复能力极差,甚至无法自身修复,随着研究的深入,软骨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研究者的关注。虽然目前对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手段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未达到满意效果;通过使用生物支架、种子细胞与信号分子构建的工程组织,可能是解决软骨疾病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软骨修复 骨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7年.我入读重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经导师杨力教授推荐,进入国内皮肤及毛囊生物研究领域的领军小组——第三军医大学细胞生物杨恬教授和连小华教授课题组,学习毛囊生物。我从小就对毛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毛囊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让我极具震惊的是在2008年读到一篇发表于Nature关于毛囊再生的文章,

  • 标签: 重庆大学 组织工程学 教授 皮肤 细胞生物学 硕士研究生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X线、CT等影像技术在组织修复山羊大段负重缺损远近期实验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CHAP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s,BMSCs)],术后ECT、X线、CT等影像手段检查,评价缺损修复情况及各种手段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早期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远期在术后2、3、6个月行CT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X线.结果术后影像手段检测表明,组织组可以修复2cm的缺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CT显示术后组织呈渐进性和偏心性,12个月以后组织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结论组织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缺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影像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直观依据.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山羊 成骨 影像学
  • 简介:摘 要:创伤、感染、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等导致的大面积缺损一直是外科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组织组织再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也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种子细胞是组织技术的3个基本要素之一。干细胞是再生中最合适的细胞来源,骨髓基质细胞(BMSCs)、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ASCs)和骨膜源性干细胞(PDSCs)三种主要的细胞类型作为种子细胞,用于成分化后形成新的、有功能的组织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氯化镧对植入实验犬颌自体缺损区的组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成年杂种犬9只。从股骨抽取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并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以5.564μg/ml的氯化镧(La^3+)干预第三代BMSCs并将其与猪脱钙冻干(fdDBM)复合,体外培养7d后植入实验犬颌人造缺损处(2cm×1cm×0.8cm),另设BMSCs加fdDBM、fdDBM及空白对照组。3个月及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获取颌标本并加工处理作形态观察及X线骨密度分析。所得数据用SAS6.12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结果BMSCs与fdDBM复合回植3个月后实验犬缺损能完全或大体为新生修复。La^3+干预组回植区新生的密度值较高.但与对照组的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回植6个月后BMSCs加fdDBM与单纯fdDBM回植区新生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该二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564μg/ml浓度的氯化镧对回植入实验犬人造颌缺损处的组织作用无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氯化镧 骨髓基质细胞 组织工程骨 冻干脱钙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织修复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共采用组织修复缺损3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自体或异体进行缺损修复的对象44例,纳入对照组。对比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4±1.2)个月,低于对照组(5.8±2.0)个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影像检查填充满意率、12个月密度恢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Ⅰ期愈合率、骨折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组织修复缺损的疗效肯定,可以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骨缺损 组织工程骨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小梁或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钙化影同正常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缺损。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丝素 壳聚糖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 简介:随着组织技术的发展,构建组织修复下颌缺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此方法仅需从自体获取少量种子细胞,通过体外扩增并与适当的支架材料整合后,移植入骨缺损区或经体外培养后再移植入受区,产生新的自体组织并与周围正常愈合,达到修复目的。本文拟就组织下颌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下颌骨骨缺损 生长因子 骨扩增 种子细胞
  • 简介:通过仿生合成、冷冻干燥及交联处理方法,制备出一种以双相磷酸钙、胶原和碳酸羟基磷灰石三组分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三维组织支架。采用SEM、EDX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支架的性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三维多孔的有序结构。双相磷酸钙作为力学支撑骨架有助于胶原网络基质形成特定的形状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在矿化过程中,羟基磷灰石矿物晶体在胶原的反应成核位点通过化学键合作用进行自组装。交联的胶原及其仿生矿化形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可使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有望成为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组织植入材料。

  • 标签: 双相磷酸钙 胶原 支架 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