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发展与骨科护理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截取某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骨科接受诊治的82名患者当成研究对象,并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划分成了两组,将其中通过传统固定技术治疗与相对应骨科护理措施的41名病人命名为普通组,而采用微创骨科治疗并接受相关护理措施的41名病人命名为对比组,合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95.12%总有效率为对比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占比,显著高于普通组的82.93%。结论:科学使用微创技术及其相对应护理措施,综合性的治疗与护理成效比传统固定技术与护理措施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见,固定技术以及微创骨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骨科护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 内固定技术 微创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发展与骨科护理。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传统固定技术治疗以及相对应骨科护理措施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微创骨科治疗并接受相关护理措施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结论:微创技术及其相对应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由于使用传统固定技术以及护理措施的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见,固定技术以及微创骨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骨科护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 内固定技术 微创骨科 发展 护理
  • 简介:摘要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行动能力限制较大,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恢复是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手术方法创口较大,不利于恢复,且因为固定结构不够稳定,会出现错位等不良事件。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目前使用微创固定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骨科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发展进行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骨科 内固定技术 微创骨科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固定物失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创科伤固定物失效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求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导致固定物失效的原因术后过早负重、劳动、骨质疏松、固定物选择不合适、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再次外伤、未及时植骨、感染、金属过敏等。结论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健康教育、早期合理功能锻炼、定期随诊随访是预防固定物失效的根本措施,固定物失效后应选择合适的翻修固定方法予以改进治疗。

  • 标签: 创伤骨科 内固定物失效 预防对策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固定术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36例骨科固定术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 18例)和对照组( 1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4.44%,对照组为 61.11%( P< 0.05)。观察组术后 1d、 2d、 3d、 4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骨科固定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不但降低患者疼痛评分,且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骨科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提升骨科患者创伤后康复情况,通过采取微创技术来对骨科患者采取相关固定治疗方案。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前前后后总共接收护理治疗的100例创伤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对100例骨科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骨科患者的康复效率,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而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干预法以及微创固定技术干预法,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细心的护理治疗后,可以发现采取微创固定技术干预法的骨科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插旗常规护理治疗干预法的患者,同时前者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骨科患者时,通过采取微创固定技术干预法具有明显疗效,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大大的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护理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微创 固定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提升骨科患者创伤后康复情况,通过采取微创技术来对骨科患者采取相关固定治疗方案。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前前后后总共接收护理治疗的100例创伤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对100例骨科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骨科患者的康复效率,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而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干预法以及微创固定技术干预法,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细心的护理治疗后,可以发现采取微创固定技术干预法的骨科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插旗常规护理治疗干预法的患者,同时前者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骨科患者时,通过采取微创固定技术干预法具有明显疗效,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大大的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护理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微创 固定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进行难取型骨科固定取出术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后临床疗效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难取型骨科固定取出术的50例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灼伤、皮肤损伤和神经损伤,休克等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难取型固定物都顺利被取出,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都对本院的护理表示满意。结论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在手术前熟悉手术所用器械,掌握器械的应用过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难取型 骨科内固定取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脚套应用于PFNA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本院90例行PFNA固定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023.1-2023.12)进行研究,根据生日单双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例数均为45。对参考组实施传统脚套护理,对研究组实施改良式脚套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PFNA固定术中可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康复事件,提高睡眠质量和舒适度。

  • 标签: 骨科 PFNA内固定术 改良式脚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骨科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分析以及临床意义实施探讨。方法:随机性选择 2017 年在我院就诊的 52 例骨科固定患者实施分析。结果:单因素:患者伤口 感染情况 、患者是否多处出现骨折、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糖尿病 等 。多因素分析:患者的伤口感染、手术操作时间以及糖尿病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结论:针对骨科患者使用固定术来治疗产生的术后感染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事情,本文作者通过对内固定相关参数实施分析,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 的结果 ,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感染几率。

  • 标签: 内固定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双Endobutton固定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9例,其中19例应用国产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系统辅助双Endobutton悬吊固定,Rockwood分型Ⅲ型11例、Ⅳ型8例;20例采用常规切开双Endobutton固定术,Rockwood分型Ⅲ型13例、Ⅳ型7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和术后1年肩锁关节CT影像学参数(锁骨远端下皮质与肩峰下皮质的距离、上下两枚Endobutton的距离、锁骨远端前缘与肩峰前缘的水平间距、喙突骨隧道直径及锁骨骨隧道直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结果术后机器人组随访时间(10.8±2.4)个月,常规组(11.5±3.1)个月。机器人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5.3±2.1)分降低至(0.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P=0.014);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55.6±6.4)分提高至(92.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P=0.012);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由术前42.2°±5.4°增加至172.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P<0.001)。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74.4±6.6) min,较常规切开组的(61.7±7.2)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37)。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的VAS、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CT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机器人组2例出现锁骨上表面皮质骨溶解;常规切开组1例出现复位丢失、1例锁骨上皮质骨溶解、4例喙突骨隧道一侧皮质缺损。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切开双Endobutton钛板固定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机器人辅助下精准建立锁骨及喙突骨隧道,可克服常规切开手术骨隧道偏移的缺点,防止复位再丢失。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切开Endobutton固定均存在骨隧道扩大的问题。

  • 标签: 肩锁关节 关节脱位 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板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固定术患者术后疼痛、早期下地活动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研究,尚无从术后康复角度评价机器人辅助手术对患者护理模式的改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仍沿用传统开放腰椎固定手术护理模式,为术后 1~ 7d不等。传统术后下地时间已不适用于创伤小、恢复快的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固定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增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本研究将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固定术和传统开放腰椎固定术的置钉精准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下地时间的效果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固定术对于传统开放术式护理模式的改善。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护理 腰椎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固定术后6周发生FRI的患者,如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作者: 万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吴兴区人民医院&吴兴区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313008
  • 简介:目的:研究外固定架与固定术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效果方面,观察组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能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外固定架;内固定手术;创伤骨科;四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