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对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硬化蛋白(SOST)与代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ALP、SOST、代谢指标:血清钙素(OC)、β胶原蛋白(β-CTX)、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指标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治疗,并检测比较在患者透析治疗前、透析治疗1、6、12个月的各项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对观察组患者的ALP、SOST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ALP、SOST、OC、β-CTX、PIN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ALP、SOST、OC、β-CTX、PINP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ALP、SOST与代谢指标OC、β-CTX、PINP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液透析患体内的ALP、SOST、代谢指标均呈现异常降低,经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ALP、SOST、代谢指标均有改善,且ALP、SOST与代谢指标OC、β-CTX、PINP呈正相关性。

  • 标签: 肾透析 碱性磷酸酶 骨硬化蛋白 骨钙素
  • 简介:硬化蛋白作为-血管轴之间的重要信使,在血管钙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其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证明,硬化蛋白是一种骨细胞特异性糖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抑制剂;通过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传导激活所需的特定的共同受体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血清硬化蛋白水平可能反映了代谢,并且可能用作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低转换性疾病和肾性营养不良的标志物。然而,硬化蛋白与血管钙化的相互作用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尽管如此,抗硬化蛋白抗体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了解硬化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同时对其与慢性肾脏病及血管钙化的关系做一综述,并提出抗硬化蛋白抗体治疗在CKD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骨硬化蛋白 血管钙化 慢性肾脏病 WNT 抗硬化蛋白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及阐明在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中,血液循环中硬化蛋白与血清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试图了解硬化蛋白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化标记物来预测脆性骨折。方法本次采用横向双盲前瞻性研究,对对50名健康的绝经前妇女(A组)、50名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名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血清硬化蛋白水平,代谢标志物(CTX1、CTX2、特异性碱性磷酸酶、P1NP、RANK、RANKL)及骨密度(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和L1-L4)。结果三组硬化蛋白钙素、CTX1、CTX2、b-ALP、P1NP、RANK和RANKL均存在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的硬化蛋白没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A、C两组,B组中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显著降低,且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及C组的硬化蛋白显著升高(488.52±164.53pg/ml,454.65±111.46pg/ml,P<0.001)。但B、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硬化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平均转子骨密度(r=-0.199;P=0.002)和平均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由于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硬化蛋白无统计学差异,因而硬化蛋白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硬化蛋白 绝经后 骨脆性 骨密度
  • 简介:牵引成术(DO)中新的形成具有胚胎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硬化症是口腔医生较常遇到的一种遗传性骨病,而电压门控氯通道7基因(CLCN7)又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基因,本文阐述了硬化症的分型和治疗策略,CLCN7引起硬化症的机制以及电压门控氯通道7蛋白(ClC-7)对颌和牙的影响。

  • 标签: 骨硬化症 电压门控氯通道7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75例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同时将本院接收在此时间段接收34例健康者作为对比对象,归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硬化蛋白水平检测与X线检查,对比2组硬化蛋白水平、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并以此分析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硬化蛋白水平、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腹主动脉钙化患者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P

  • 标签: 血液透析 骨硬化蛋白 腹主动脉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蛋白(BMP)-6和BMP-9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时的表达改变及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将4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Excel简单随机化分法分为糖尿病组(DM,n=22)和非糖尿病组(ND,n=22)。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枸橼酸溶液(STZ)50 mg/kg,ND组注射等体重比枸橼酸溶液。2周后于两组动物左股骨制造横断骨折。骨折后的第2、4、8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骨折愈合评估。通过机械负荷评估痂的强度。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组织中BMP-6和BMP-9的表达变化。影像学结果以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验数据以SPSS 13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骨折后4周糖尿病组痂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4±0.14,ND组2.14±0.18,t=5.499,P<0.05,n=8);痂内钙化比例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53.40±6.49)%,ND组(60.61±2.13)%,t=1.976,P<0.05,n=8];痂机械强度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1.85±38.33) kPa,ND组(217.49±39.63) kPa,t=2.135,P<0.05,n=6]。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的BMP-6表达在DM组骨折股骨中表达显著低于ND组骨折股骨。分析较大相对分子质量BMP-6条带与35×103 BMP-6的变化关系,结果提示,35×103 BMP-6的显著下调可能与BMP-6的成熟过程受到糖尿病病理因素抑制有关。BMP-9的表达与糖尿病和骨折无关。结论糖尿病骨折愈合过程受损与BMP-6 35×103片段表达下调相关。而BMP-6的成熟过程障碍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骨形成蛋白-6 骨形成蛋白-9 糖尿病 延迟愈合 骨折 不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形成蛋白-2(rhBMP-2)和胶原基纳米复合材料(nHAC)修复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小型猪牙周缺损模型,设立rhBMP-2-nHAC复合材料植入组、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植入胶原基纳米组.术后8周观察各组间修复效果及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分析评价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8周可见复合材料植入组大量新生牙周组织生长,四环素单标记表面、四环素双标记表面、矿化沉积率、体积、类骨质表面、成骨细胞表面等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胶原基纳米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和nHAC可明显促进牙周缺损修复。

  • 标签: 牙周骨缺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胶原基纳米骨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AD的认知障碍症状以及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有关,如Aβ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以及脑萎缩等。然而,高血压对Aβ代谢有何影响,目前仍不清楚。

  • 标签: AΒ蛋白 蛋白含量 动脉硬化 ALZHEIMER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部
  • 简介:目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量组、量正常组血清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ⅠN-terminal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carboxyterminalpeptide,CTX)、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量组、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量组、量正常组(P均=0.000),低量组明显高于量正常组(P=0.009、0.002);(2)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量组、量正常组(P=0.000),低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量正常组(P=0.045);(4)SO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1)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硬化蛋白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 Ⅰ型胶原C端肽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牵张成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牵张成牵张期第10d及下颌牵张成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牵张成的新生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过程中新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治疗中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64~2003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分别统计术耳手术前后0.25k、0.5k、1k、2kHz频率平均骨气导差,按不同术式(镫撼动术、镫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镫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活塞术)统计手术前后平均骨气导差的缩小值,t检验分析各术式间的差异,x2检验分析各术式再次手术率的差异,随访手术远期效果.结果经t检验发现,镫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及镫活塞术听力提高明显优于镫撼动术及镫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镫撼动术及镫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镫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活塞术;镫活塞术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四种术式中镫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听力提高最佳,其次为镫活塞术,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镫撼动术及镫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组;镫活塞术是治疗耳硬化症最理想术式,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较佳且再次手术率最低.

  • 标签: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手术治疗 镫骨撼动术 镫骨足板切除术 镫骨活塞术
  • 简介:手术治疗是耳硬化症患者恢复和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措施。镫手术已成为治疗耳硬化症名乎其实的“微创、高成功率手术”。本文将对耳硬化症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手术治疗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同时累及大脑锥体细胞、脑干运动细胞核、脊髓前角细胞和锥体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预后较差,平均寿命3~5年。研究和发现ALS在早期诊断中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缩短诊断延迟时间、探讨和阐明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展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近年的研究表明,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在上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认为最具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的ALS生物标志物。因此,本文对神经丝蛋白与ALS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生物学标记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诊断 诊断 鉴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硬化蛋白及Dickkopf-3表达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一年期间收治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所有患者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1、5天的血清样本,检测其中的硬化蛋白及Dickkopf-3水平。结果:经过检测与记录,30例患者硬化蛋白和Dickkopf-3水平检测结果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术前1天到术后1天水平升高,术后5天有所下降,术前术后1天硬化蛋白和Dickkopf-3水平均有较大差异(P<0.05),但术后1天与5天之间Dickkopf-3水平差异较大(P<0.05),硬化蛋白差异较小(P>0.05)。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硬化蛋白及Dickkopf-3表达水平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Dickkopf-3水平减低趋势更为明显,可将硬化蛋白和Dickkopf-3表达水平变化作为骨折后机体称能力的标志物。

  • 标签:
  • 简介:蛋白-1(Op-1)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BMPs)中的一员,具有较强的诱导活性,能够在体内、外诱导、软骨形成,完成修复能力.研究发现Op-1能治愈自体不能愈合的缺损,加速骨折愈合,能有效地促进横突体内融合发挥脊柱融合作用.Op-1用作盖髓剂,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诱导牙本质再生.此外,Op-1还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保护肾小球的完整性.

  • 标签: 成骨蛋白 骨诱导 脊柱融合
  • 简介:摘要患者女,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痛和蛋白尿。因间歇性头晕、疲倦7年,症状加重并伴痛4个月余入院。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贫血,并疑诊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获得性范科尼综合征(FS)伴有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经肾活检、电子显微镜检查和反复入院检查证实为轻型近端肾小管病(LCPT)。LCPT常引起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近端小管中结晶,多为kappa单克隆轻链的胞质内结晶状沉积。具有FS和LCPT特征的MM患者在临床上较少见,且难以准确诊断。希望通过此病例的分析,使临床医生关注LCPT等类型的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以及与浆细胞病(如MM)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贫血 骨痛 蛋白尿 轻型近端肾小管病 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