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囊肿患者采取保留受累活髓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囊肿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于术前对囊肿所有受累采用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根据X光确定需要进行治疗的受累,而后进行根管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复查中发现有4颗存在牙髓活力异常,在经确诊后全部采取二期根管治疗。结论在囊肿手术中,进行根管治疗时应该合理选择活髓的适应证,使接受根管治疗的牙齿数目显著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颌骨囊肿 受累活髓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肿刮治术两种方式处理受累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保存囊肿受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源性囊肿刮治术,67例高位截根后保存受累,63例拔除受累,追踪观察1年。结果高位截根保存受累病例术后瘘发生率小于拔除受累病例,两种方法对囊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截根保存源性囊肿受累损伤小,并发症少,能早期恢复牙齿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 标签: 颌骨囊肿受累牙 根尖切除术 高位截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囊肿刮治术治疗源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3-2022.3收治的源性囊肿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囊肿刮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囊肿刮治术治疗源性囊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技术 颌骨囊肿刮治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病理检查已经证实的源性囊肿病例,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旨在证实外伤是造成囊肿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宁德市医院口腔科于2010~2013年三年期间收治为源性囊肿的病例112例,并回溯其临床相关资料。纳入标准是病理检查报告单中诊断为源性囊肿的病例。结果112例源性囊肿病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年龄分布范围为8~76岁,其中以21~40岁组最多,占34.8%。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占30.4%,男女比例为1.8∶1。结论外伤因素是源性囊肿的重要诱因。

  • 标签: 牙外伤 牙源性颌骨囊肿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性囊肿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源性囊肿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其术后骨腔愈合、复发等情况。结果138例源性囊肿分别采用血块充填法、碟形手术、囊腔植术及袋形缝合术4种手术方式,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周围骨质再生改建,病变骨腔逐渐缩小,骨质修复良好。结论不同类型源性囊肿,应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囊腔植术是治疗骨腔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牙源性颌骨囊肿 手术治疗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源性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源性囊肿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选择开窗减压术的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传统囊肿的刮治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的感染率和疼痛症状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源性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和术后疼痛的发生,复发率较低,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GF)促进源性囊肿术后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源性下颌囊肿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术前拍摄全口数字化曲面断层片与面CT,确定囊肿的大小(30.0mm*8.0mm以内)及位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病患数=25),采用超生刀开窗、彻底刮治的方法切除囊肿,一组用CGF+骨粉(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进行充填定为实验组,另一组单纯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进行充填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愈合情况。结果大体观察术后3周,牙龈愈合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2组的手术切口均逐渐愈合,但实验组创面粘膜更接近于正常粘膜,质韧,呈粉红色。X线观察术后8周,实验组已基本达到初期愈合,小梁排列较整齐,与正常组织未见到明显界限;而直到12w时,对照组才基本达到相似的结合程度。结论说明CGF能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粘膜愈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治疗源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外源性囊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囊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开窗减压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程度,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价患者疗效水平,随访术后24个月内囊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9,P=0.137),而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1.457,P=0.000);研究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29±0.8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0.96)分(t=4.283,P=0.000);研究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8.89%,4/45)]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12/45)](χ2=4.865,P=0.027);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37/45)],且术后24个月内囊肿复发率[(6.67%, 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10/4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4.406,P=0.044、0.036)。结论开窗减压术用于治疗源性囊肿,可有效减轻患者医源性创伤,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水平,预防囊肿病变复发。

  • 标签: 牙源性囊肿 颌骨 骨囊肿 减压术,外科 医源性创伤 疼痛反应 并发症 复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将联合方法测量工作长度应用于囊肿受累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患者中挑选出48例患有囊肿受累且需要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将这48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的分为两组,每组有24名患者,实验共准备200个根管,每组配备100个根管。对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法测量所需根管的长度,对实验组患者则使用根管治疗仪联合X线法测量根管的工作长度。在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两组患者牙齿的根管填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牙齿的填充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患病牙齿根管填充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患病牙齿的填充效果好,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研究价值。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根管治疗仪的联合方法对根管的工作长度进行测量,可以很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同时准确的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也为治疗过程带来的极高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复发或效果不好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非常值得在根管测量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联合方法颌骨囊肿受累牙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治疗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囊肿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行囊肿切除,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手术器械行囊肿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骨密度水平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治疗囊肿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伤及面部重要解剖结构,且近期疗效确切,远期也可极大遏制囊肿复发。

  • 标签: 颌骨囊肿 超声骨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对比源性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结合临床治疗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3 年 9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本院2014年2月份至2015年3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108例需接受囊肿手术治疗的囊肿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后,54例患者中,出现1例并发症,1例感染,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6.3%;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后,并发症有4例,出现3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77.8%。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囊肿手术前后进行优质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颌骨囊肿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预防源性囊肿增量术后疼痛及肿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源性囊肿需术中同期进行增量的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例。观察组行CGF和替代品混合后上覆生物膜覆盖;对照组直接予以骨粉填充骨腔,上覆人工生物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瘢痕增生程度。疼痛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肿胀依据肿胀程度分为3个比较等级,瘢痕依照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1、2、3级肿胀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2.5%(5/8)、37.5%(3/8)、0.0%(0/8),对照组分别为50.0%(4/8)、37.5%(3/8)、12.5%(1/8)(Z=-1.71,P > 0.05);观察组、对照组肿胀持续时间分别为(3.8±0.9)d、(5.8±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P < 0.05);观察组术后3 d、7 d、14 d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21±0.25)分、(3.75±0.22)分、(0.57±0.13)分,对照组分别为(3.76±0.18)分、(2.38±0.26)分、(2.38±0.26)分,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3、t7=11.29、t14=17.61,均P < 0.001)。观察组术后1周、2周、4周温哥华瘢痕VSS评分分别为(4.26±0.26)分、(1.22±0.13)分、(2.47±0.11)分,对照组分别为(6.35±0.27)分、(4.47±0.73)分、(2.77±0.2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77、t2=2.67、t4=3.58,均P < 0.001)。结论CGF可以促进术后缺损修复及创面的愈合、减轻肿胀、疼痛、瘢痕等术后反应。

  • 标签: 牙源性囊肿 生物膜 骨再生 浓缩生长因子 水肿 疼痛,手术后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肿的术后瘘的预防措施和相应治疗对策。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囊肿患者,采用切开、翻瓣、剥离囊肿、处理相关牙齿、引流、缝合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半年随访发现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瘘等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囊肿的部位、类型、大小等条件不同,将囊性病变组织彻底清除、伤口严密缝合、同时采用有效而充分的引流措施等,能够预防术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颌骨囊肿 术后瘘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APHO综合征受累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各科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PHO综合征MRI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评估骨髓水肿、骨质肥厚、脂质沉积的范围及程度;下颌关节、周围组织的受累范围;病变的扩散受限情况;有争议处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本组9例SAPHO综合征,8例为儿童/青少年。磁共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颌受累,主要累及单侧下颌支及下颌角,并邻近体部,上颌未见受累。9例均出现骨髓水肿,其中8例不对称。7例合并骨质肥厚,均为髓质部受累。5例合并周围软组织水肿,其中1例累及邻近肌群,9例均出现周围多发淋巴结。1例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未见明确扩散受限。结论磁共振可明确显示SAPHO综合征受累病变范围,主要表现为下颌不对称骨质肥厚伴水肿,可累及邻近软组织,伴多发淋巴结,为临床治疗、随访提供帮助。

  • 标签: SAPHO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颌骨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需手术治疗的囊肿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20例采用超声刀行手术治疗,B组使用传统的动力钻、切割锯。结果A组较B组患者术后局部肿胀疼痛轻微、局部渗出液少。B组患者出现1例术中上颌窦粘膜穿孔、1例下颌神经损伤。A、B两组随访半年,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刀术式临床应用中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骨刀颌骨囊肿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