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比较正常颈椎标本和切除颈椎C5-6小关节标本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扭转等生物力学指标。确定小关节切除是否对颈椎稳定性造成影响。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切除小关节的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实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以2mm/min的实验速度分别对标本施加载荷,测量位移数据。以50mm/min的实验速度对标本施加扭矩,测得标本的扭转角。得出正常对照组和小关C5-6节切除标本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小关节切除25%对各项运动范围无显著变化,小关节切除50%、75%、100%对各项运动范围显著增大。双侧小关节全切除后运动范围显著增大,较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小关节切除50%以上,尤其双侧小关节切除,打乱了颈椎的平衡关系,对颈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正常 小关节切除 颈椎 稳定性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关节紊乱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椎关节紊乱患者6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理筋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干预,研究组同时开展关节错缝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关节紊乱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

  • 标签: 关节错缝术 颈椎小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椎小关节的摄影方法。方法在颈椎斜位的基础上,使颈椎冠状面与探测器成70°~75°进行摄影。结果经此方法摄影的200例照片中,可显示清晰的颈椎椎小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为颈椎椎小关节关节投照位。结论颈椎椎小关节关节位投照法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椎小关节

  • 标签: 颈椎 椎小关节 x线摄影
  • 简介:颈椎损伤后常引起小关节突脱位,容易发生颈髓损伤和颈椎不稳。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颈椎的解部顺序,获得颈椎稳定性,恢复残存的神经功能。1995~2003年,本院对下颈椎关节突脱位患者常规在X线透视监护下行大重量颅骨牵引闭合复位,然后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或行前路手术切开复位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椎关节突关节 脱位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关节松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牵引治疗,观察组实施颈椎关节松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颈椎关节松动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提高颈部活动度。

  • 标签: 颈椎关节松动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本文通过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定量的研究钩椎关节切除对颈椎全椎间盘置换(TDR)后颈椎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人颈椎标本(C3-7)(年龄为63.4±6.9岁),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试,然后在C5/C6问隙植入金属/聚乙烯球臼型半限制型假体,然后按下面的顺序逐渐增加切除钩椎关节的范围:

  • 标签: 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运动 钩椎关节 颈椎标本 生物力学 聚乙烯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关节错缝患者,经过中医针灸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关节错缝使用针灸疗法,治疗周期一般是3天至15天之间。此次研究中共有42例患者成功,12例有效,6例无效。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关节错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医针灸 小关节错缝 临床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椎"挥鞭样"损伤(WAD)对损伤节段及邻近节段关节突(Facet)关节倾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或急诊就诊的因WAD所致的颈(C)5/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排除颈椎骨折脱位),选取同期以颈部不适就诊的非颈椎病患者40例,分为外伤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患者C4~C7的Facet关节倾角,并对C4~C7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退变的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秩和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等。结果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4~C7每个颈椎Facet关节倾角在两组内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椎间=45.630,P椎间<0.05),角度大小依次均为C5<C6<C4<C7;外伤组与对照组的Facet关节倾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206,P组间<0.05)。具体分析显示:外伤组C5、C6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5=10.257,FC6=4.910,PC5及PC6<0.05),外伤组C4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FC4=0.070,PC4>0.05),外伤组C7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对照组比较有增大趋势(FC7=0.084,PC7>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显示:外伤组C5/6椎间盘的退变与对照组比较更为严重(UC5/6=12,P<0.05);外伤组C4~C7关节关节的退变与对照组比较程度相当(UC4/5=720,UC5/6=740,UC6/7=760,P>0.05);Kendall’s tau-b秩相关分析表明:外伤组C5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C5/6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s=-0.842,P<0.05)。结论WAD将导致损伤节段的上下椎体的Facet关节倾角变小,引起损伤节段的稳定性下降,而对邻近节段的Facet关节倾角影响不大;WAD可能即刻加重了损伤节段的椎间盘退变,而对关节关节退变的影响尚需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确定。

  • 标签: "挥鞭样"损伤 小关节 椎间盘退变 稳定性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如滑膜、软骨、韧带、肌腱以及骨骼均可受累。手足病变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颈椎亦常受累,表现为各种颈椎不稳,可导致延髓、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而表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颈椎RA患者常合并周围关节的畸形、僵直或活动受限,体格检查不能准确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颈椎不稳已进展较为严重。因此,应加深对颈椎RA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及时诊治。本文将就颈椎RA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关节炎 类风湿 综述
  • 简介:摘要下颈椎关节脱位常常导致颈椎三柱结构的破坏,是造成颈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和普遍的原因。目前,下颈椎关节脱位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尽早复位、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正常序列、重建颈椎的稳定性。尽早复位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但复位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对实现复位和稳定的最佳方法仍然存在争议。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就下颈椎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作一综述,为下颈椎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颈椎 脱位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颈椎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颈椎关节错缝患者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椎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颈椎小关节错缝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究对颈椎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的效果,以期为今后此种病症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28 例颈椎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肩井、风池、肩贞、天宗、百会、晴明等穴位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统计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为期 3 至 15天的中医针灸治疗后,本组 28例颈椎关节错缝患者中, 19例治疗成功, 7例有效, 2例治疗失败,治疗总有效率为 92.86%。 结论: 在对颈椎关节错缝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针灸法可获得显著疗效,且安全、简便,大大促进了患者病情的痊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椎小关节错缝 中医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灸治疗颈椎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关节错缝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活动能力、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活动能力、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灸治疗颈椎关节错缝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西医综合治疗 中医针灸 颈椎小关节错缝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关节错缝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至9月收治的40例颈椎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针灸治疗,对比分析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活动性良好,收效良好。结论:针对颈椎关节错缝患者而言,针灸治疗可以减少住院天数,安全有效,让患者尽快灵活活动,值得采纳。

  • 标签: 中医针灸 颈椎小关节错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颈椎关节错缝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为参照组,对研究组30例则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颈椎关节错缝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解除疾病对患者的困扰,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颈椎小关节错缝 颈椎小关节错缝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73岁;单侧关节突交锁6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9例.术中采用ACDR进行前路解锁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脱位纠正、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等情况,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79±8.7)min,术中出血50~200(130±67)mL,住院时间5~13(7.0±2.1)d,均一期解剖复位,前路融合.获随访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6~2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钢板螺丝钉无松动,神经动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7±1.55)分,术后3月增加至(13.6±1.74)分,经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8,P<0.01).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双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加重,2周内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残留有双手轻度麻木,握力稍弱.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ASIAE级,6例恢复至ASIAD级,3例恢复至ASIAC级.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一次性完成减压、解锁、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ACDR撑开复位安全、有效、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工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下颈椎 脱位 关节突交锁 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