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乐论》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本质属性,以“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为目的,要求阴阳协调的音声律吕去适应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中仍然继承儒家思想,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乐论》以“和”的思想渊源入手,可见《乐论》的核心是主张“以和为美”,要求音乐与天地自然乃至人心的和谐。儒家是最早把“中和”的思想贯穿到审美观念中的,所以“和”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的农耕时期。

  • 标签: 阮籍 中和 以和为美 乐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茅原先生是为我国音乐美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学家。其音乐美学研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美学分析与音乐分析的融会。在他的作品分析研究音乐名曲鉴赏等著作中也都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这种治学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具有根本意义。

  • 标签: 茅原 音乐美学 音乐分析
  • 简介:通过对赵沨不同时期有关音乐美学文献的研读和学习.可以看出他在音乐关学各领域的探索中,具有如下远见卓识:1、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音乐生活,探索音乐本体存在和本质问题。2、他基于前人的探索.认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是融成一体、难解难分的。3、他主张在音乐创作中要处理好生活、思想、技巧的关系。4、在音乐批评方面,赵沨与现实的音乐创作实践相联系,驾简就繁、切中时弊,对学界存在的问题现象进行了合理的批评。5、他提倡美育。关注多元教育。主张学兼中西,强调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 标签: 赵沨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音乐美学研究是以音乐思想与音乐作品研究为轴心,依托当代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观念与形态诸多方面切人,去面对音乐艺术本体与音乐文化现象,寻求音乐艺术的本原与音乐文化的存在。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扩大了美学研究的视野,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音乐美学如要获得自身发展,就必须注重在多维视野中拓宽思路。近年来学者们除了对中、西方传统的美学思想与观念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外,对以往少于关注的一部分音乐对象也给予了一定的探讨,如流行音乐美学研究、心理学美学研究等。200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其间对这30年音乐美学研究各个领域的总结是必要的,包括通过现代与后现代问题、探索音乐人类学视界中的审美经验、全球化语境中的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研究音乐美学的全人类性通则以及跨文化音乐美学的可能性等研究

  • 标签: 音乐思想 美学研究 中国音乐美学 改革开放30周年 音乐文化现象 全球化语境
  • 简介:摘要:音乐是声音的再创作,作曲需要通过丰富的音乐组织形式、材料、音响等将乐谱记录下来,表演并传承延续。作曲家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及音乐素材而扩展的音乐片段、完整乐段丰富了作品的内涵。音乐表演离不开想象,需要将想象和情感结合。基于此,以下对音乐美学音乐表演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音乐美学 音乐表演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音乐的本质、特征和审美体验。音乐艺术形式是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涉及音乐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欣赏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音乐艺术形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音乐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音乐 美学研究艺术形式
  • 简介:<正>一、认识论的音乐美学之悖谬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的苏联音乐美学,单纯以认识论为其哲学基础,把音乐当作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一种以音响为媒介的特殊的认识形式。音乐的社会

  • 标签: 音乐美学 认识论 音乐创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卡茨、汉斯立克自律论观点的贡献及其存在问题做简要总结;第二部分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自律论”与西方自律论进行比较;第三部结语。

  • 标签: 自律论 汉斯立克 中国古代“自律论”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年青的皮朝纲先生接触到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立刻便为之吸引,从此开始孜孜以求的学术生涯。80年代,皮朝纲先生在研究"悟"这一传统美学范畴时,发现并进入了禅宗美学新天地,成为新时期禅宗美学研究首批"拓荒人"之一。

  • 标签: 禅宗美学 理论框架 音乐美学
  • 简介:【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丰富人民群众的心灵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在建构一个崭新的乐感审美体系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认为音乐表演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它使音乐本身得到了更深的内涵延伸,充实了音乐的内容并且给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音乐表演演员来说,要具有更高的当代视野和美学视野,从对音乐作品的历史与艺术内涵的认识出发,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现代人的艺术情感和审美体会,从而让音乐创作充满活力和光辉。本文对现代音乐美学渗透音乐表演艺术的路径展开研究,不仅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还就如何推动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现代音乐美学 审美 音乐 音乐表演 艺术
  • 简介:音乐学对胎宝宝的好处,音乐能使孕妈妈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从而使其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并传递给腹中的I胎宝宝,使其深受感染。同时安静、悠闲的音乐节奏可给胎宝宝创造一个平静的环境,使/躁动不安的胎宝宝安静下来,使他意识到世界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好。

  • 标签: 音乐 美学 大自然 胎教 形体 躁动不安
  • 简介:【摘要】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的内在涵养。音乐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往往被忽视,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中美学原理应用策略的论述,以此得出结论,希望推进音乐美学原理在课堂中的运用。

  • 标签: 初中音乐 音乐美学原理 教学运用与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验融入音乐表演过程中,使音乐作品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光彩。然而要想充分地探究音乐美学研究对现代音乐表演艺术所带来的启示,我们需要明确音乐美学研究音乐表演艺术发展的关系,阐释音乐美学音乐表演问题的探索,从而确定音乐美学所带来的启示,推动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现代音乐 美学研究 音乐表演艺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逐渐地进入大众视野。而理论研究是推动艺术表演发展的关键手段。现代音乐美学研究能够完善音乐表演的理论基础,推动音乐表演艺术形式改进,促进音乐表演观赏性的提升。通过对当前音乐表演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现代音乐美学研究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提出科学的应用策略,推动我国音乐表演的稳步发展。

  • 标签: 现代音乐 美学研究 音乐表演 重要意义
  • 简介:<正>《乐记》是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文明和智慧、闪耀着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美学光辉的有着不朽价值的艺术思想遗产。尽管对《乐记》的成书年代有着两种传统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出自春秋战国之际的公孙尼之手,一种意见认为它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所编纂。正像《周礼》虽不是成书于西周时代,但它所反映的大体上是西周时代的制度一样,我以为《乐记》所反映的基本上或大体上也是西周时代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乐记》对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本质,已经有了朴素而正确的理解,它说:“故人不耐(能)无乐,乐不耐(能)无形。”“夫乐者,象成者也。”音乐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形象。这是关于音乐艺术的形象性的最早的论述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形态的特点,是通过声音的运动(高低、长短、节拍、旋律)和声音的往复回旋,构成抽象的形象。音乐的形象,便是通过音响对欣赏者听觉的刺激,唤起的对作曲家所创造的形象的把握,它把欣赏者带进为音的世界所构筑的典型意境和典型情绪中来,从而搅动起欣尝者情感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艺术形态 欣赏者 自然形态 劳动人民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自古以来,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的基本次第:首先是哲学问题先行,属中国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一点,和属西方传统的道咸肉身理念以强调声音实体并围绕作品成型的审美体验非常不同;其次是美学问题若隐若现,主要表现在美学问题与艺术问题的界限不甚明确,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似乎用哲学方式研究音乐问题者就成了音乐美学,以至于把音乐美学置于形而上学论域,而忽略了它作为所有音乐学最初进阶属形而下者的感性通道;

  • 标签: 中国音乐 美学学科 宣言 美学问题 哲学问题 音乐美学
  • 简介:四、音乐美学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严格地说,音乐美学研究不拒绝任何研究方法,只要这些方法最终有助于学术问题的解决.但是从历史上来看,由于音乐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比较密切,因而大多数音乐美学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与一般美学及哲学研究方法大致相同。在这一方法中,哲学前提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种音乐美学观点的形成与理论体系的建立,

  • 标签: 音乐美学 美学与哲学 美学观点 自律论 知识问答 哲学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