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在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呼吸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各34例,测定患者的血清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清BNP及LVEF分别为450.82±7.04pg/ml、55.54±8.7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清BNP及LVEF分别为74.36±11.23pg/ml、67.64±6.50%;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明显高于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患者,而LVEF值明显低于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中11例心功能Ⅱ级组患者的血清BNP及LVEF分别为312.03±12.80pg/ml、61.00±6.00%,11例心功能Ⅲ级组患者的血清BNP及LVEF分别为446.39±13.22pg/ml、52.00±7.00%,12例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的血清BNP及LVEF分别为678.25±14.54pg/ml、43.00±8.00%;心功能Ⅱ级组患者的BNP水平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功能Ⅲ级组患者的BNP水平也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LVEF也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结论脑钠肽可以辅助鉴别心源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

  • 标签: 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危险性不同,胸痛分为高危胸痛和低危胸痛。高危胸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常见的低危胸痛的特点。

  • 标签: 高危胸痛 低危胸痛 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水肿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9例患者资料。结果通过本院的精心护理,49例患者中已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现,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及时的确诊和精心的护理,对患者康复期关键作用。

  • 标签: 心源性水肿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包括发病的病因,诱因,年龄,临床表现等。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及病因,尤其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及时发现猝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积极的心肺复苏是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和减少死亡的关健。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8.71%(55/62),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1.29%)。结论心源性脑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语、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源性脑梗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56例,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并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分析得出心源性脑栓塞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疗效果。结果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脱水治疗后,在患者恢复期内,又对其进行运动、针刺等治疗,在56例病例当中,23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病性房颤,17例病患为心脏瓣膜病性房颤,16例患者为其他原因。该病临床症状有失语、颅内压增高、偏瘫、共济失调等。经过治疗后56例患者有25例患者基本康复,有11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12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有8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其中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根据我院临床治疗结果分析,得出结论,采取降低颅内压、脱水等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病因及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急门诊就诊35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病史,症状体征及各种检查手段对病情进行临床分析并探究发病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7例,心绞痛4例,肋间神经病5例,纵隔瘤1例,胸膜炎4例,大叶性肺炎3例,带状疱疹4例,气胸2例,主动脉夹层3例,肺癌2例。结论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胸痛患者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诊治上予以借鉴。

  • 标签: 胸痛 临床分析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4年04月在我院接受胸痛治疗的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筛选出异常心电图68例,发生率70.83%;其中男性异常人数37例,占62.71%,女性异常患者人数31例,占83.7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就年龄分段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原发性ST-T改变,其次是心律失常。结论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年龄以及性别有密切关联,对于胸痛患者采用心电图分析,可以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针对性治疗,也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胸痛 心电图分析 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9-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干预,126例患者中治愈78例,病情得到缓解43例,未愈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并积极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完善护理组患者无痛及轻微疼痛患者人数显著多余常规组患者且中、重度疼痛人数少于常规组(P<0.05)且完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思想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急诊室 急性胸痛 护理干预 临床意义与影响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从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结果行急诊冠脉介入术18例,抢救成功12例,死亡6例,死亡率33.3%;溶栓9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2例,死亡率22.2%;既不能行介入治疗又不能行溶栓治疗9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4例,死亡率44.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迅速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液循环是治疗休克的关键。再灌注治疗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尽早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昏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将随机收取的我院100例心源性昏厥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某些诱因使患者昏厥发作,然后在详细的记录下发作的时间、昏厥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状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昏厥症的40例(40.00%)、出现了心律失常60例(60.00%)、两者的发作时间相同。全部的昏厥患者中,R-R间期>3.0s40次,其中发生昏厥15次,心室停搏<3.0s115次,均没有发生昏厥,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治疗心源性昏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好等优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胸痛是一种由胸部疾病或其他部位病变引起的胸部疼痛症状。由于患者的病因及疼痛阈值不同,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目的是深入研究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选取我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8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53±27)岁。在急性胸痛患者入院后,根据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对其时空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肌酶学、床边心电图、床边X线拍片、床边血象、床边B超、CT检查)),共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急性完脉综合症患者45例、肺栓塞患者10例、致命性胸痛患者49例。对于不同类型急性胸痛患者应予区别治疗。结果本组116例急性胸痛患者在经过区别治疗后,成功治愈108例,占93.15%。死亡8例,占6.85%(涵盖转入ICU或专科后死亡的2例),其中主动脉夹层2例,占25.00%,肺栓塞2例,占25.00%,急性冠脉综合症4例,占50.00%。结论急诊内科医生通过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全面迅速的诊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明确诊断,可以大大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发病时间,使争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死率,并对患者远期预后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了我院急诊科急救的水平,推动急救医疗更好的发展。

  • 标签: 急性胸痛 内科 急诊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内科胸痛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3例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3例胸痛患者,67例患者均行急诊PCI术,占80.72%,且术后转入病房,10例患者转院,自动放弃出院或当地医院患者6例。结论造成患者胸痛的原因有很多,且原因也很复杂,以心源性胸痛最多,医师要加强对其的临床诊断,进一步提高救治的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急诊内科 胸痛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晕厥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晕厥发作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82名心源性晕厥患者中,发生晕厥共计45例(54.88%)。晕厥发作的患者中,有33次R-R间期的时间大于3秒,其中有15次晕厥发作。发生的110次心室停搏的时间小于3秒的情况中,晕厥发作0次。晕厥发作患者和晕厥未发作患者的R-R期以及心室停搏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的检查手段,在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当成为首选检查。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热疗在治疗心源性水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心源性水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蒜葱白穴位贴敷结合热疗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疗组为73.3%。结论大蒜葱白穴位贴敷结合热疗能减轻心源性水肿患者的水肿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大蒜 葱白 穴位贴敷 热疗 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经过抢救治愈出院,有3例患者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88.46%,死亡率为11.54%。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尽早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给予相应治疗,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