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建立对静疗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静疗护理病例数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比组(n=30),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6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对比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70%,治疗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静疗工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静脉输液治疗团队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组建静脉输液治疗团队,确定相应的监控指标和制度以及管理。结果:通过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团队显著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更加满意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操作,(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静脉输液治疗团队能够使该项操作更加规范,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团队 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选择适合本次研究的门诊输液患者60例,根据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各分为研究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本次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是本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时间段内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在本院成立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其中给予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治疗质控小组进行治疗,分析研究组患者和传统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的高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和传统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和传统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满意度显著的高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和传统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对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一次穿刺不成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实行。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静脉治疗质控 安全管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中静疗质控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文中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前往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9月的患儿提供常规护理,设为参照组,而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患儿提供静疗质控小组模式,设定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对比各指标。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以研究组更高,分别占96.00%、98.00%,非计划拔管率占6.00%,并且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和参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静疗质控小组模式干预后降低了非计划拔针率,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并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疗质控小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治疗时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影响因素。方法:在肿瘤科选择110例静脉治疗患者,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诊断分期、静脉治疗周期、付费方式、经济条件、医生建议、选择则的输液装置等项目。结果:110例肿瘤患者中,75例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35例选择外周静脉输液装置,在输液装置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建议、经济情况、付费方式、诊断分期和血管条件等。结论:实验数据表明,更多人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对于低收入人群,国家应该加大医疗报销比例,增加报销范围,让患者能选择更适合至深的治疗方式。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理解治疗原理,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

  • 标签: 静脉治疗 肿瘤 静脉输液装置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治疗中,循证护理应用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中抽取104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2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静脉炎发生率为3.85%<对照组17.31%,护理满意度96.15%>对照组80.77%,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成效显著,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2022年7月择取50例静脉输液治疗病例,以护理模式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病例纳入常规组,25例实施循证护理病例纳入循证组,对比分析两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在静脉炎认知、无菌操作认知、遵医嘱输液行为认知、输液知识认知上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并研究护理策略。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8例本院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所选44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所选44例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所选44例患者中共计8人出现并发症,占比为18.18%,实验组所选44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共计3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6.82%,组间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相关数据比较分析,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83.5±6.1)分及(95.4±4.8)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析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防范护理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中长导管 静脉输液 并发症 风险防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患者中心静脉输液故障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0例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中心静脉输液。观察患者输液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参与本研究的40例介入治疗患者中,股静脉置管16例(40.00%),锁骨(均为右侧)下静脉置管24例(60.00%),均为床旁置管;出现穿刺部位感染1例(2.50%),穿刺部位渗血2例(5.00%),深静脉血栓1例(2.50%),其余故障均为0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炎的发生风险,降低其导管故障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 中心静脉输液 输液故障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运用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给予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意义。方法:择取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于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4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200例/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技能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技能评分为(72.46±9.63),显著低于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的(89.77±11.26),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均满足P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静脉输液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置管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外渗等)、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渗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 静脉输液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1--12月间于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为依据均等分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询证护理,于护理后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结果表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循证护理 静脉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抽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4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7.50%,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5.00%,可见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 预防效果 静脉炎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在临床较为常见,在输液中溶存在护理不当,极易诱发静脉炎,主要症状为条索状、局部疼痛、局部红肿等,严重者发生硬结节炎性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作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炎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各国护理实践方面发生着深刻变革,在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背景下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表现在整体护理的实行,另一方面表现在临床路径此种新型护理方式,还有一项重要变革在于循证护理的实施。本文从循证护理的起源、发展和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循证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循证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发热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选择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选择优质护理),并观察对比患者在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方面的表现。结果:观察组配合度高强患者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配合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立足中职护理专业静脉输液故障与处理教学,分析实施任务驱动法时创建情境、趣味导学,导入案例、确定任务,协作学习、深入探索,成果展示、效果评价四个环节的基本操作策略,避免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任务驱动法 中职护理专业 静脉输液故障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科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后,探究其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入医院感染科的患者70例为研究范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35例,连续组患者开展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干预,常规组患者开展常护理干预。记录并探究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连续组并发症占比高于常规组;续组中护士的各项考核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 感染科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急诊室接收静脉输液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8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输液指标情况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都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间配药时间、静脉穿刺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各项指标更优,p<0.05;较参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23.67%,试验组的总发生率5.26%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缩短静脉穿刺时间,降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减轻疼痛感,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临床效果